摘要:不少患者历经艰辛完成治疗,走出医院的那一刻,或许会长舒一口气,以为终于与癌症彻底告别。但真正的抗癌之路,才刚刚走到另一个关键路口。
不少患者历经艰辛完成治疗,走出医院的那一刻,或许会长舒一口气,以为终于与癌症彻底告别。但真正的抗癌之路,才刚刚走到另一个关键路口。
从这一刻起,他们被赋予了一个新的身份——癌症幸存者。
什么是癌症幸存者?
国内外对于“癌症幸存者”的定义存在差异(如表1所示),其经典定义涵盖三个生存阶段:
急性期:从癌症确诊至积极治疗完成延续期:患者完成积极治疗至生命状态恢复平衡永久期:以年计的无瘤生存期,直至生命终点(表1:国内外对“癌症幸存者”的定义)
癌症幸存者面临着哪些困境?
结合国外研究报道及相关成果,癌症患者(尤其儿童幸存者)在复发恐惧与随访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普遍存在复发或恶化恐惧
全球约33%~97%的癌症患者报告存在害怕癌症复发或恶化的心理,其中高达87%的患者表现出重度恐惧心理。
2、儿童癌症幸存者面临更严峻的健康风险
研究表明,儿童癌症幸存者相较于青少年及青年期(15-20岁)确诊的幸存者,面临更高的重度慢性健康问题风险,尤其在心血管、内分泌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方面更为突出。
3、随访依从性与管理存在显著困难
儿童癌症幸存者的随访依从性低、管理难度大,已成为突出问题。其家庭常因以下原因难以坚持随访:
对随访重要性认知不足;治疗结束后放松警惕;随访流程复杂,需多科室协作,实际操作困难。4、随访缺失,增加远期并发症风险
部分患儿因未能坚持定期筛查,错过了早期干预机会,进而增加了远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其实,克服这些困难的重点就在于规范随访。如果你能做好这件事,那即便出现复发转移,也可实现早发现、早诊治,从而获得相对良好的预后。
关于随访的3个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随访到底查什么?是不是浪费钱?
解答:随访并非仅为“排查复发”。除通过影像学、血液检查等监测肿瘤是否复发外,还需评估治疗引发的长期副作用。其目的是避免“患者因其他并发症影响健康”。这并非浪费金钱,而是对生命的长期投资。
问题2:随访太麻烦,漏一次要不要紧?
解答:规律随访是早发现、早干预的关键。一次遗漏可能导致问题延误,治疗成本更高、效果更差。如果常忘记,可借助手机日历、闹钟等工具,或请家人督促。切勿因嫌麻烦而忽视潜在的健康风险。
问题3:多久查一次?终身都要随访吗?
解答:定期复查是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的最重要手段。医生会根据癌种、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式、身体状态等,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如果病情稳定,一般来说:
治疗后前2年(复发风险较高):每3~6个月一次;第3~5年:每6~12个月一次;5年后:可调整为每年1次。但当身体出现明显异常时,应立即就医,不必等到下次随访再去医院复查。另外,某些患者(如儿童癌症幸存者、年轻患者)因治疗副作用可能延迟出现,需更长期甚至终身随访。具体频率应遵医嘱,个性化制定。
写在最后
一名合格的癌症幸存者,不仅是“活下来”,更是“好好活”。那些能平平安安走得长远的幸存者,都是把随访当成了生活里的必修课,把对健康的关注刻进了日常。别让一时的疏忽,辜负了曾经咬牙挺过来的自己。从现在起,认真对待每一次随访,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所有爱你的人最好的回应。
愿每一位和癌症交手的患友们,都能在康复的路上,走得稳稳当当,活得开开心心。
参考文献:
[1]苏思慧,王佳琳,唐萍,等.中国癌症幸存者恐惧疾病进展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meta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02):170-176.
[2]Suh E, Stratton KL, Leisenring WM, et al. Late mortality and chronic health conditions in long-term survivors of early-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cancer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analysis from the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 Study. Lancet Oncol. 2020 Mar;21(3):421-435.
[3]裘佳佳.癌症幸存者照护计划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20,41(12):27-32.
[4]董正娇,冯林森.儿童癌症成年幸存者远期并发症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04):487-490.
作者:May
责编:双野一
图源:包图网
来源:良医汇肿瘤资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