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自从签下《捐献造血干细胞知情同意书》,我从没像这样关注自己的身体,就怕有一点闪失,影响了患者。”刚刚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退役军人、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特警支队武装巡逻一中队民警徐亚峰,尽管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笑容中却满是释然与宽慰。
“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自从签下《捐献造血干细胞知情同意书》,我从没像这样关注自己的身体,就怕有一点闪失,影响了患者。”刚刚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退役军人、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特警支队武装巡逻一中队民警徐亚峰,尽管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笑容中却满是释然与宽慰。
2025年9月15日,在刚刚过完35岁生日的第8天,徐亚峰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他也成为青浦公安首例、青浦区第35例,也是上海市第7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35岁的徐亚峰是一名退役军人,曾服役于某空降兵特种部队。在部队
期间,他因表现优异两次荣获“优秀士兵”称号,并作为代表参加由30多个国家共同参与的对外军事交流。2015年7月,他脱下戎装换上警服,成为上海市公安局特警总队的一员。
“无论从军还是从警,本质上都是为人民服务。”徐亚峰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18年,他凭借自身精湛的业务技能,摇身一变成为了新警培训基地教官,将多年的实战经验传授给新一代警员。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思考如何以更多方式回馈社会。
2019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徐亚峰参加了一场红十字会的宣传活动。当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时,他便毅然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命运的巧合让徐亚峰与青浦结下不解之缘。从2015年只身来到上海,因工作原因居住在市区的他,在走遍上海各个区域后,最终被青浦的人文和环境所吸引,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2023年,他主动向单位申请转岗来到了青浦公安分局,利用他的专业技能继续在特警岗位贡献力量。
今年7月底,徐亚峰接到上海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筛匹配成功。当被问及是否愿意捐献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只要能帮助到他人的事,对我而言就是义无反顾的事。”
8月15日,徐亚峰前往医院进行高分辨检测,这是确定能否最终捐献的关键。在等待检测结果的十天里,徐亚峰坦言自己十分忐忑。他从医生处获悉,与其初步匹配的这名血液病患者只要完成此次移植,就有机会治愈。他不忍这来之不易的希望破灭,更是真心希望自己能帮到对方。
为确保捐献顺利,徐亚峰开始了各方面准备工作。他提前调整生活作息、加强营养摄入,避免任何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风险。8月25日,徐亚峰成功等来了其符合捐献要求的喜讯,他也是第一时间将消息告知家人。
起初,远在老家的母亲对此事表示强烈反对。出于对儿子身体的担心,她在电话中多次劝说徐亚峰放弃捐献。面对母亲的忧虑,徐亚峰耐心沟通,多次解释科学捐献并无损健康,最终消除了母亲的顾虑,其母亲还特意辞去老家工作,专程来沪照顾儿子。
青浦公安分局也给予徐亚峰全力支持,单位领导提前调整了他的工作安排,确保他有足够时间进行前期准备和后期恢复。同事们也主动分担他的工作任务,让他安心完成这项生命接力。
9月11日,徐亚峰提前入院接受动员剂注射,以促进其体内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其间,他出现身体酸胀、乏力等反应,但这些不适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多年以来的特警训练早已让我习惯了身体的各种反应,这点算不了什么。”徐亚峰笑着说。经过连续4日的注射准备,9月15日上午,在徐亚峰经历数小时的采集过程后,满载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被第一时间送往患者所在医院,完成了这场生命接力。
鲜为人知的是,这已不是徐亚峰第一次配型成功。其实早在2022年,他就曾首次与一名患者匹配成功,但因患者病情变化最终未能完成捐献,这让他深感遗憾。
从军营到警营,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守护生命的初心。徐亚峰表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人民警察,能够以这种方式为他人延续生命,是无上的光荣,更是对从警誓言和人生价值的最好践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徐亚峰的感召下,青浦公安分局近日有多名民警主动咨询造血干细胞捐献事宜,并表示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一场爱心接力正在悄然延续。
值此金秋,一颗生命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一个家庭的重生故事刚刚开始书写。而徐亚峰,这位守护城市安全十年的公安特警,如今以另一种方式为生命护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证明了真正的英雄,不仅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更能在平凡生活中播撒希望的种子。
来源: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