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高光的电视人!为何纷纷变身带货主播,背后真相让人扎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11:57 1

摘要:说句难听点,他们不是“不务正业”,是被“大势逼到墙角”,不得不另谋出路。

谁懂主持人带货背后的那些烦心事

这个问题其实别看表面风风光光,背后是巨大的委屈和隐忍。

你以为那些电视台主持人,愿意把自己从一个“正经职业”变成天天在手机屏幕前扭头叫卖的人?

说句难听点,他们不是“不务正业”,是被“大势逼到墙角”,不得不另谋出路。

评论区里吵来吵去,有人骂他们没底线,有人替他们叫屈,谁都没办法对抗趋势。

但你真去聊聊每一个做过电视的人,他们心里那点“失落”才是真正扎心的。

萌叔,前上海专业购物节目主持人,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想当初,他也是个有理想的年轻人,想着有一天能像程雷一样,站在大舞台上,做那种闪闪发光的综艺节目。

他大学毕业进了东视文艺频道,眼里全是将来的“诗和远方”。

一进门就发现,现实给你当头一棒——什么综艺大舞台,啥机会都轮不到你。

节目组连安排都没安排,底薪2000,外加点配音,工资算下来也就3000块。

你让一个刚毕业的外地小伙子拿着这点钱,在上海这座城市活下去,怎么活?

但那会儿,他还在等。

等有一天管理层会看见他这个“小太阳”,等一档合适的栏目突然从天而降。

结果,这个“等”把青春慢慢耗光了。

现实和理想,谁先让步?

2004年,东方购物台突然向萌叔发来橄榄枝。

不是综艺大咖,而是购物频道的主播。

这身份,说是“务正业”,其实在电视圈子里,跟那些名嘴比起来,低了不止一个级别。

但你拦不住现实给你灌的鸡汤。

8000块——那时候,这工资简直是天壤之别了。

你想,一个月8000和3000,前者可以租个像样的房子,买点自己喜欢的小东西,甚至可以憧憬未来在上海生活下去。

后者呢?别说买房,吃饭都得算计着花。

萌叔真的纠结了很久。

他问家人、问朋友、问身边的同事:

“我要不要干这个?”

所有人都劝他,“先活下去,再想那些理想。”

最后他还是妥协了。

跳槽进了东方购物台,成了购物主播。

现在你再去看每一个在短视频里带货的主持人,谁不是被工资撵着跑?

那些视频里笑得最灿烂的主播,私下里其实比你还苦。

别的行业你能说“不喜欢就不干”,但主持人这个行当,是靠“混脸熟”的。

你不在荧幕上晃两年,谁还当你是人才?

现实就是压得你喘不过气

萌叔在短视频上回忆自己当年转型,那可不是啥光彩事。

他说自己“人生最大的转折点,是不得不放低姿态”。

他懂,等再久也等不来一个专门给新人的综艺栏目。

电视台的流量、薪水、机会,全都往头部倾斜。

“小人物”,只能靠“跳槽”拯救自己。

可能你现在会觉得,那购物频道不就是叫卖嘛?

可事实上,购物主播也是有技术活儿的——必须学会怎么和观众打交道、怎么就能抓住人心、怎么能一天播十个小时依然笑得出来。

萌叔后来活跃了整整20年,主持了2000多场节目,直播超过1000场,赚的钱远超过他刚进圈时的想象。

但你回头他的选择没有错。

你要问他后不后悔当初没死杠着做综艺?

他说,如果真没转岗,现在可能还在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

谁会想到,靠带货也能给自己挣到一份尊严吧?

带货主播也是在“混口饭吃”,别太苛刻了

现在看那些带货的电视主持人,你真的别只看表面。

他们也是普通人,跟你我一样,都需要稳定的收入,过体面的生活。

都说“先有苟且,才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是扎心的真理。

谁都想“务正业”,谁都想“高大上”。

可你对抗的是大势,是全行业的转型,是资本不再看重你所学的那些“技能”。

萌叔说得很明白:

“电视人转型带货,没有什么自我放弃,只有无奈的努力。”

他们跟普通上班族一样,要么跳槽,要么被淘汰。

评论区里那些嘲笑、看不起或声援的声音,本质上都证明了一件事——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出口。

下次看见某个熟悉的电视面孔在直播间里热情推销,不妨给他们一个微笑。

“这个世界,不是努力了就有结果的,但不努力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

来源:闵闵侃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