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男子因长相神似普京,被俄罗斯富婆公开示爱,现在怎么样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5 16:15 2

摘要:在合肥高新区空调厂嘈杂的车间里,工人罗元平正专注地组装着零件,那双曾握过话筒的粗糙手掌,如今稳稳托着金属配件。这位安徽农,曾因酷似普京而被称为“中国普京”和“普京哥”登上了国际头条,他用十年时间演绎了现实版"黄粱一梦":从田间地头到聚光灯下,从俄罗斯富婆的钻石

在合肥高新区空调厂嘈杂的车间里,工人罗元平正专注地组装着零件,那双曾握过话筒的粗糙手掌,如今稳稳托着金属配件。这位安徽农,曾因酷似普京而被称为“中国普京”和“普京哥”登上了国际头条,他用十年时间演绎了现实版"黄粱一梦":从田间地头到聚光灯下,从俄罗斯富婆的钻石诱惑到商演舞台的万元出场费,最终选择回归工装裤与铁锹相伴的生活。他的故事折射出流量时代的荒诞与真实,也见证了一个普通农民对命运馈赠的清醒认知。

两个“普京”对比

1963年隆冬,安徽肥西龙咀村的罗家迎来一个"异样"的男婴。浅金色的头发、深陷的眼窝、高挺的鼻梁,这些遗传特征让罗元平从出生起就成为村里的"异类"。在普遍黑发黄肤的皖北农村,"红毛"成为伴随他整个童年的绰号,孩子们会追着往他头上撒香灰,试图遮盖那抹刺眼的金色。

家庭的贫困加剧了这种困境。12岁辍学时,罗元平的身高刚够到生产队的锄头把。他跟着父亲辗转各个工地,在砖瓦厂搬过红砖,在建筑队扛过水泥。母亲临终前攥着他泛白的手掌叹息:"元平,你这副长相,怕是讨不到媳妇了"。这句预言像魔咒般笼罩了他四十年——相亲对象总在看到他容貌的瞬间转身离去,媒人直言"长得像洋鬼子,哪个姑娘敢嫁"。

2011年的深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安徽电视台记者在龙咀村拍摄丰收场景时,镜头偶然扫过正在晒谷的罗元平。照片传回报社后引发轰动——深陷的眼窝、冷峻的嘴角,竟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有九分神似。当记者带着刊有普京照片的报纸回访时,正在挖红薯的罗元平抹着汗憨笑:"电视里见过,是有点像"。

随着俄罗斯《我的娜塔莎》剧组邀约首映礼,罗元平第一次穿上西装。莫斯科来的女演员伊莉莎在红毯上错认"总统先生",这场国际乌龙让"中国普京"登上英国《每日电讯报》头版。2013年俄罗斯电视台的综艺录制,更将他推向流量巅峰——节目播出当晚,莫斯科贵妇娜塔莉亚的求爱宣言震惊网络:"跟我回俄罗斯,马上就是亿万富翁!"

莫斯科贵妇娜塔莉亚

这位离异带娃的珠宝商追到合肥,在晒谷场掏出钻石项链。面对唾手可得的财富与婚姻,48岁的罗元平蹲在田埂抽完三支烟,最终摇头:"你要的是普京替身,我只会种地"。富婆离开时在机场寄存处留下装着首饰的牛皮袋,罗元平原封不动交给了村委会。

之后,商演合约如雪片般飞来时,他保持着农民的谨慎:拒绝所有经纪公司签约,每场演出亲自核对合同条款。当某卫视开出五万元出场费要求他模仿普京演讲时,他指着合同里的"必须说俄语"条款认真道:"我连字母都认不全,这不是骗人吗?"。最高光的2014年,他带着攒下的30万元翻修祖宅,给堂屋换上铝合金门窗时笑得像个孩子:"这才实在"。

罗元平接受采访

短视频时代来临之际,罗元平做出了最"不互联网"的选择。当MCN机构带着直播设备进驻龙咀村,他扛着锄头躲进后山:"对着手机瞎嚷嚷,不如多刨两垄地实在"。抖音账号运营三个月后,他主动注销了拥有十万粉丝的账号:"天天有人让我喊老铁,舌头都打结"。

如今,罗元平过着"半工半农"的生活:清晨在空调厂组装零件,傍晚骑电瓶车回村侍弄两亩薄田。村里孩童仍会顽皮地喊他"总统叔叔",他总笑着纠正:"叫罗伯"。2023年春耕时,有记者在秧田里找到他,问及是否后悔拒绝富贵,他弯腰插下一株秧苗:"地里长的稻子,蒸出来的饭最香。"

这个曾站在流量之巅的农民,用十年时间验证了最朴素的真理:当网红需要异相,过日子要靠本相。他的选择看似"浪费天赋",实则是对浮躁时代的温柔抵抗。在合肥西郊的田野上,61岁的罗元平依旧保持着低头劳作的姿势,就像他年轻时那样——土地从不会欺骗耕耘者,而流量终究是掠过田埂的一阵风。

来源:拾小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