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呼吁中国把自美国进口大豆的数量提高四倍,还承诺为中国提供“快速服务”。8月19日,美国大豆协会主席、肯塔基州种植户凯莱布·拉格兰致函特朗普,声称全美大豆临近收获,但中国尚未采购未来数月所需的任何美国大豆,美国大豆种植户
8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呼吁中国把自美国进口大豆的数量提高四倍,还承诺为中国提供“快速服务”。8月19日,美国大豆协会主席、肯塔基州种植户凯莱布·拉格兰致函特朗普,声称全美大豆临近收获,但中国尚未采购未来数月所需的任何美国大豆,美国大豆种植户“正站在贸易和财务的悬崖边上”。拉格兰还敦促特朗普将大豆作为“优先事项”,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中美经贸磋商正在进行,根据7月底斯德哥尔摩会谈共识,双方将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再度展期90天。而美方针对其他国家的关税调整措施纷纷落地。特朗普此时就大豆贸易喊话中国,显示其日益受到该问题的困扰。
美国大豆出口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美国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是中国。从2011年到2017年,美国累计生产的大豆有28%卖给了中国,相当于同期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美国向中国出口大豆近2500万吨,相当于其对欧盟出口量(490万吨)的5.1倍,而欧盟是美国大豆的第二大买家。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1.05亿吨,其中2213万吨来自美国,占比21%,中国自美国大豆进口量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51.7%,超过其他所有买家之和,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客户”。
中国是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每年总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左右。200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千万吨,2010年超过5000万吨,2017年达到创纪录的9000多万吨。在中国大豆进口快速增长的20多年中,美国一直居于第一和第二来源国地位。2001年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573万吨,此后总体不断增长,2004年达1020万吨,2014年超过3000万吨,2017年达3285万吨。2018年,因特朗普首任挑起贸易战,情况有所变化,中国于当年4月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关税进行反制,全年自美国大豆进口量骤减到1664万吨,仅相当于2017年的一半。此后,中方认真履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2021年自美国大豆进口恢复到3162.2万吨,与2017年基本持平。2022年至2024年,中国自美国大豆进口分别为2953万、2417万、2213万吨,维持在较高水平,继续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
美国豆农的“春耕之困”和“秋收之难”
美国大豆主产区是中西部艾奥瓦、伊利诺伊、俄亥俄、明尼苏达、密苏里等州,这里耕地广阔、土壤肥沃,适合大豆与玉米轮作,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很高。不过,近年美国大豆种植成本不断上升,而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又显著压制了国际市场对美国大豆的需求,加大了美国豆农的经营压力。特朗普首任发动贸易战后,美国豆农蒙受了巨大损失。特朗普再次上台后,关税政策和贸易的不确定性重新困扰美国农场主,很多农民直到春播的最后时刻还在盘算该种大豆还是玉米,深受“春耕之困”。
今年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所有自中国进口的产品加征10%关税。3月4日,美方又将对华额外关税从10%提高至20%。中国坚决采取反制措施,于3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的大豆加征10%关税。此后,中方又宣布自4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以反制特朗普政府4月2日提出的对华34%“对等关税”。尽管经过5月日内瓦会谈、6月伦敦会谈和7月斯德哥尔摩会谈,中美已达成暂停部分关税和展期90天的共识,但今年以来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仍然持续遭受重挫,其官方数据显示前七个月同比下降53%,其中大豆下降51%。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自美国大豆采购量从4月10日当周的7.28万吨骤降至4月17日当周的1800吨,降幅达97%。与此同时,中国4至8月已从巴西等南美国家采购或预订了总计超1000万吨的大豆。各路消息显示,今年以来直到8月19日,中国没有对美国下单采购任何新季大豆。美国新季大豆每年9月开始收割,往年9月之前,中国会提前采购下一年预计总进口量的约14%,余下的采购会在之后几个月内陆续完成。
美国大豆的价格下跌趋势难以止住。2012年9月美国大豆曾达到约17.95美元/蒲式耳(1蒲式耳约合35.2升)的历史最高价格,而今年4月4日美国现货市场大豆价格仅为9.77美元/蒲式耳。因5月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释放利好消息,美国大豆价格5月12日上涨到10.66美元/蒲式耳,但由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到8月4日又跌到9.66美元/蒲式耳。按照美国种植户的计算,美国大豆价格至少要达到10美元/蒲式耳才能盈利,因此,如果价格没有好转,美国大豆种植户的“秋收之难”将越来越严重,可能面临亏损。
特朗普的真实担心
特朗普8月11日社交媒体发文的首句是“中国正在担心大豆短缺”。这与事实并不相符。2019年以来,中国通过“大豆振兴计划”逐渐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同时基本实现进口市场多元化,巴西连续十多年取代美国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最大来源国。2021年至2024年,美国大豆在中国进口市场的占有率从33%持续下滑到21%。反观美国,短期内要找到替代中国的大买家几乎不可能,即使通过其他国家向中国转口销售大豆,也很容易被微生物识别、区块链等技术甄别出来。在今年4至5月的日美关税谈判中,日方提出增加进口美国大豆,但毕竟承接量有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大豆出口受阻的问题。
特朗普保守主义集团的基本盘在相当程度上由美国中西部农业州支撑。2024年大选,特朗普在密苏里、艾奥瓦、内布拉斯加、印第安纳、俄亥俄、堪萨斯等农业州大获全胜。大豆销路和豆农收入事关特朗普“政绩”和接下来的中期选举,令他无法不感到紧张。然而,特朗普张口要求中方将订单量“提高四倍”,相当于全年从美国进口8850万吨大豆,这显然是漫天要价。
中国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美国是全球最大农产品出口国,两国本是天然的农业合作伙伴。作为起步最早、最富实效、最具潜力的合作领域之一,农业始终是中美关系的重要支柱,中美大豆贸易发展历程折射着两国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属性,这种属性正受到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霸凌严重挑战。8月23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中美大豆产业合作伙伴早餐会上发表演讲强调,中方愿与美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发挥好中美经贸会谈机制作用,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共享发展红利,重回共赢正轨。
来源: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