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6年8月5日,新华社军事记者叶家驹来到唐山,给北京军区所属各救灾部队负责新闻报道的同志开会。
(接上文)
大地震,像一块磁铁,把所有相关和不相关的人紧紧吸附在一起。
1976年8月5日,新华社军事记者叶家驹来到唐山,给北京军区所属各救灾部队负责新闻报道的同志开会。
黄宝仁是334团新闻干事,团领导让他参会。
会上,叶家驹代表军区领导向各救灾部队表示慰问,重点表扬了有“万岁军”之称的38军。
38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色,其快速穿插敌后、切断美军退路的战术成为经典战例。
1950年11月,彭德怀总司令在嘉奖电中亲笔写下“第三十八军万岁”,从此“万岁军”成为该部队的专属称号。
接着,叶家驹传达了上级指示,要求“将唐山抗震救灾与批邓结合起来。”
随即,组织大家讨论。
轮到黄宝仁发言时,他霍地一下站起来说:“唐山地震与邓小平没关系!”
叶家驹一下子僵住了,问:“你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
黄宝仁如实作答。
叶家驹略作沉思,随后道:“小伙子,你还年轻,这种事不明白不要乱讲,你今天的表现,我就不向上级反映了,但你一定要注意!”
回到驻地,黄宝仁跟一位关系很好的战友悄悄讲述了这件事。
战友说:“也就是现在,要是前几年,直接把你打成反革命,你信不信?”
黄宝仁说:“本来就没关系嘛,一场大地震和邓小平有什么关系?”
战友说:“不是说他引发了大地震,是必须把批邓和当前的抗震救灾紧密结合,不能因抗震救灾影响了批邓,这道理你不明白?亏你还照相、发稿呢!”
黄宝仁头一扬:“抗震救灾就是抗震救灾,凡事还要和批邓联系起来?”
战友说:“批邓是方向,救灾是低头拉车,批邓是抬头看路,光拉车,不看路,会把车拉偏,会出危险!”
黄宝仁终于沉默了。
事后回想,黄宝仁觉得以后还是要稳重些,不能让人抓了把柄。
1996年,唐山大地震已过去整整二十年,叶家驹调任广州军区编辑室主任,进京时路过保定,专门和黄宝仁见了一面。
老友重逢,回想当年情景,不禁感慨万千。
在省前指那几个帐篷里,黄宝仁还认识了一些地方报社、电视台的记者。
比如,杨建国。
杨建国是河北电视台的者。
当时,电视台还没有磁带摄录设备,播出的节目,除了电影就是直播,新闻节目全是用16毫米电影胶片拍的。
国产的红旗牌摄影机,价格便宜,但老出毛病。
最好的摄影机叫宝莱克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瑞士进口的,皮实耐用,却是间接取景,也就是取景器里看到的和实际拍摄的有差别。
开始用时,总忘了摘镜头盖儿,结果,一盒胶片拍下来,全是黑的,闹了不少笑话。
最好的设备是一台直接取景的摄影机,也是宝莱克斯的,花了近八千美元。
那个年代,八千美元是绝对的天文数字,整个河北省外贸出口还不到十万美元。
据说,当时买这台机子台领导找了几次才签字审批的。
1976年7月29日上午九点,坐了十七个小时的吉普车,杨建国从石家庄赶到唐山。
当时,上级对震灾的新闻报道有规定,总的说就是“救灾不见灾”,也就是说,报道里不能看到灾情,不管文字、图片还是影像,都不能让人体会到灾情的严重。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规定:
抗震,不能影响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一天,省前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一位上级领导公开指责煤炭部部长肖寒:
“你就知道抗震促生产、出煤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你怎么不讲,还想不想干?”
播出的节目里不能看到灾情,怎么录相?
杨建国就把摄影机镜头对准刷着各种标语、口号的大牌子,多拍健全人物的近景、特写,少拍或不拍全景。
可能是考虑到上述要求,中央台没派摄制组,全权委托河北台报道抗震救灾。
来唐山的第二天,大家专门开了会,一致认为:这么大的灾情,不把影像资料记录下来,怎么也说不过去,是对历史的犯罪,可以不播,但不能不拍。
直到现在,很多国内外电视台播出的地震资料影像,都是杨建国他们拍摄的。
8月5日,省前指分配给河北电视台一辆北京支援的吉普车,给了他们十天的使用权。
驾驶员也是北京来的,还带来一大包吃的东西:压缩饼干、军用罐头这些都很常见,倒是一瓶“六必居”萝卜咸菜条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驾驶员从车里拿出个小碗,客气地倒出一点六必居咸菜条,请大家品尝。
几名记者恶狼般扑上去,把碗里的咸菜一抢而光。
可能是那时缺盐,也可能是吃够了压缩饼干、密封罐头,六必居咸菜的“脆、香、美”,杨建国至今印象深刻。
驾驶员把剩下的都倒进一个大碗,又被人们哄抢一空。
八月中旬的一天,杨建国他们一行四人去唐山滦南县采访。
完成采访任务后,已是下午两点半。返回途中,吉普车陷进泥水里,连拉带推,好不容易上岸,四人身上粘满泥点子。
前面有条河。
大家一商量,来唐山半个多月了,还没洗过一次澡,天天一身臭汗,干脆在河里洗个澡吧。
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四人脱光衣服,扑通通跳进河里,痛痛快快地游了个来回,把脏衣服也洗了。
上岸时,杨建国才发现没换洗的衣服。
怎么办?
时间已是下午五点,回去还要两个多小时,也不能等衣服晾干再回去吧。
杨建国光着身子,猫着腰,在河边折了几根柳木棍。
四人钻进车里,内衣放在驾驶室前面,摇开车窗,用柳木棍把衣服挑到吉普车外,一路迎风招展。
好在,还没到郊区,衣服就干了……
来源:骑驴读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