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木”起家,4县市杀进全球市场,年赚千亿,连日本都抢着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6 14:42 1

摘要:在我国,有四个县市靠“木头”干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一年挣的钱加起来超1000亿元,产品卖到全球几十个国家,连欧美、日本都抢着买。

在我国,有四个县市靠“木头”干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一年挣的钱加起来超1000亿元,产品卖到全球几十个国家,连欧美、日本都抢着买。

这四个地方是:河南兰考、山东曹县、广西荔浦、江苏泰兴。

别看它们地理位置和产品完全不一样,有的是中原平原,有的是南方山地,有的是沿海城市,但它们有个共同点:都靠“木头”发家,而且做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数一数二的大产业。

兰考和曹县,一个做民族乐器,一个做出口棺材,听着跨度很大,但它们都靠泡桐木起家。

泡桐这种树,长得快,耐贫瘠,焦裕禄当年就推广种它来改善生态。

后来发现,泡桐虽然不适合做家具,但它有个妙用:共鸣好,特别适合做乐器音板

兰考的泡桐就这样被上海的乐器厂发现,成了古筝、琵琶、二胡的“黄金材料”。

现在,全国95%的民族乐器音板都来自兰考,年产乐器65万台,产值超20亿元,还出口日本、德国、加拿大等20+个国家。

而曹县人则另辟蹊径。

他们发现:日本人喜欢用泡桐做棺材,而且要求特别高——要轻、要烧得快、不能受潮,还得好看。

曹县人干脆不卖原材料了,直接做成棺材卖过去。

一口棺材成本两三千,在日本能卖几万块人民币

曹县的产品现在占了日本90%的市场,全球50%的份额,年产值超500亿元。

一句话总结:一个用泡桐“唱响国乐”,一个用泡桐“走进人生终点”,同一棵树,两种命运。

广西荔浦不产泡桐,但丝毫不影响它成为全球最大木衣架生产基地

一切源于一笔10万个木衣架的外贸订单。当时没人会做,连钩子都没地方买。

工人用自行车轮子上的钢丝来弯钩子,硬是把第一批订单完成了。

从此,荔浦开启了“靠衣架走天下”的路子。

现在,荔浦有300多家衣架企业,年产量40亿只70%全国份额、80%出口比例,年产值超80亿元

客户包括ZARA、无印良品、沃尔玛、宜家等全球知名品牌。

荔浦不产木材,但他们从越南、德国、俄罗斯进口优质木材,做高端产品;还开发了水曲柳、榉木、荷木等材质的衣架,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欧美要环保和设计感,东南亚更注重性价比——荔浦全都拿下了。

他们甚至建立了ODM模式,自主设计衣架、贴牌出口,掌握了议价权。

荔浦的秘诀是:“两头在外”,全球买木材、全球卖衣架

它用的是别人的资源,做的是自己的生意。

结语:靠“木头”起家,靠市场走远

这四个县市,用的是最传统的资源——木头,干的是最现代的产业——全球供应链。

· 兰考、泰兴靠乐器,走的是文化赛道;

· 曹县靠棺材,切入了日本殡葬刚需;

· 荔浦靠衣架,深耕全球零售业链条。

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精准找到了市场需求,把一个小产品做到极致

“一根木头,一项产业,一个县城,一年千亿。”

这就是中国县域经济的真实写照,也是“特色产业+全球市场”的最好样板。

来源:3分钟娱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