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芯片大战打响!美国想压垮中国厂商?中方反制一拳直击软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6 14:51 1

摘要:9月12日,美国商务部毫不犹豫地将23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想借此“断供”来对中国施压,为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筹码。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昕昕

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虽然还未正式开始,但芯片战早已悄然打响。

9月12日,美国商务部毫不犹豫地将23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想借此“断供”来对中国施压,为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筹码。

然而中国没有沉默,反而在9月13日迅速反击,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

这一拳,直接打在了美国芯片产业的软肋上!

我们常说芯片,其实大家耳熟能详的多是高端GPU,比如英伟达的数字芯片,负责复杂的逻辑运算与数据处理,是支撑AI计算、手机复杂操作的“大脑”。

然而模拟芯片却常常被忽视,但它却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刚需品”,它更像是“感官神经”,把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连接起来,是电动车电池管理、手机接收信号、播放音频的幕后功臣。

每当我们打开手机,接听电话、收发短信、播放音乐,甚至在电动车上感知温度、管理电池电量,都是模拟芯片在默默工作。

而在智能汽车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模拟芯片的作用更加不可小觑,几乎所有电子产品背后,都有成千上万颗模拟芯片在支持。

更重要的是,数字芯片和模拟芯片的技术要求截然不同,数字芯片追求的是更小的尺寸、更低的功耗,常听的3纳米、5纳米技术,正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

模拟芯片则注重精准的设计,它的难点在于如何将物理信号转换为最精确的数字信号,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稳定工作,这一切都需要积累经验、精湛工艺和精细打磨。

中国正是全球最大模拟芯片消费市场,以智能电动车为例,一辆车中的模拟芯片价值就有几百美元。

过去美国的芯片巨头在这个市场占据了大量份额,它们绝不愿意放弃这一块“肥肉”。这也为美国的下一步操作埋下了伏笔。

美国的芯片战略,一直是“高端封锁、低端倾销”两头堵,高端数字芯片领域,美国实施严格封锁,阻止英伟达、AMD等向中国出售最先进的AI芯片,担心中国在高端算力领域赶超,限制中国技术的发展。

而在模拟芯片领域,美国采取低价倾销策略,企图通过压低价格,将中国本土的模拟芯片企业挤垮。

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美国对华出口的模拟芯片价格从每颗3.36元跌至1.62元,降幅达到52%。

这就像楼下水果店的苹果,从10块钱一斤降到2块钱,目的并不是因为商家好心,而是想用低价把其他店挤出市场,等市场只剩自己时,再涨价。

这场低价倾销的背后,是美国政府的重金支持,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生效后,美国政府拿出527亿美元补贴半导体产业。

就德州仪器一家来说,光2023年就获得了大约16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借此它不仅扩建了生产线,还大幅降低了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德州仪器低价倾销中国市场,并将对华出口量增加了37%。

然而中国并没有坐视不理,这一次,针对美国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

中国半导体协会早在今年四月就明确表示,芯片的“流片地”是原产地,这意味着,尽管美国芯片可能经过其他国家封装加工,但只要核心的晶圆是在美国制造,就会被认定为美国产品,企图“转口”规避调查根本行不通。

根据WTO规则,反倾销调查可能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但即便如此,这一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已经非常显著。

美国的芯片企业不敢再随心所欲地低价倾销了——如果被认定为倾销,后续需要缴纳高额的反倾销税,谁也不敢冒这个风险。

对于中国的模拟芯片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宝贵的喘息机会”,不再需要为低价竞争而亏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扩产能和研发中去。

过去由于价格战,许多企业不敢扩建生产线,而现在它们可以安心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削减的研发投入也可以逐渐恢复,技术突破的速度也将加快。

如果最终反倾销调查裁定成立,影响会更加深远,预计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合并后的税率可能高达35%到55%,届时美国进口模拟芯片的价格将大幅上涨,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这部分市场将由中国本土企业填补,创造出数百亿的市场空间。

更重要的并非短期的市场占领,而是中国企业能够实现“造血能力”,有了市场份额,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有了收入,就能投入更多的研发,形成“赚钱——研发——技术突破——再赚钱”的良性循环,最终摆脱对美国芯片的依赖。

尽管有些人认为如果中美谈判顺利,双方可能会取消制裁,但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出尔反尔屡见不鲜,我们无法预见他们是否会为芯片出口开“后门”。

因此无论谈判结果如何,国产芯片的自主替代始终是唯一的出路,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才是我们最实在的底气!

来源:昕昕科普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