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子的性格有些敏感内向,但他是个优秀的孩子,在学习上从来都不用我们操心。
我永远记得儿子在初三开学一个月后对我说的话:
“妈妈我真的好累,我累得快要死掉了,能不能不去上学了。”
儿子的性格有些敏感内向,但他是个优秀的孩子,在学习上从来都不用我们操心。
可是自从上了初三后,他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倒退,第一次月考更是掉到了班级中游。
那时候儿子的状态很差,常常跟我说晚上睡不着,胸闷、想吐。
因为儿子从小身体就不好,一开始,我以为儿子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
吓得我赶紧请假带儿子去医院检查。
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一遍,结果啥事没有。
我觉得儿子是在装病不想去学校,我生气地数落了他一顿。
从那之后,儿子每天一到上学的点就开始唉声叹气,我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
直到有一天孩子的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在课堂上呕吐后晕倒了。
吓得我赶紧冲进学校接孩子去医院,医生说孩子的身体没有问题,但建议我们带孩子看看心理科。
经过检查,儿子被确诊为中度抑郁。
1儿子是我们全家人的命根子
以前,我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学习认真、成绩也好,三好学生的奖状贴了满墙。
小儿子乖巧听话,三岁的时候就会自己穿衣叠被,小小年纪从来不让我们操心。
但就在小儿子五岁的时候,大儿子因为意外去世了。
我和孩子他爸天天以泪洗面,茶不思饭不想,就觉得这只是一场梦,我们的大宝肯定还能回来。
我也丝毫没注意到我们的情绪崩溃,让小儿子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我和他爸一口饭也咽不下去,小儿子也陪着我们不吃饭。
哭着说:“我等哥哥回来了和哥哥一起吃。”
我有时候会突然痛哭起来。
小儿子也会跟着我哭说:“我不要妈妈哭,我要哥哥回来。”
直到小儿子连续发了一周的高烧都不退。我们带小儿子去医院,确诊了肺炎,要住院时,我才意识到,我们忽视小儿子太多了。
从那时候起,小儿子就成了我们全家人的心头宝。
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我辞去了工作。
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出门、几点吃饭;
每一餐要吃什么,要营养均衡、荤素搭配;
放学回家每天几点写作业、几点做练习、几点阅读……
所有的事情我都给儿子一一规划好。
儿子也很争气,学习成绩都一直稳定在班里前五。
我不求别的,只想儿子在我眼皮子底下能安全、健康地长大就行。
可是万万没想到,我这么无条件地照顾儿子,儿子竟然得了抑郁症。
当时我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我的儿子就是我的命根子,学习成绩啥的都比不上孩子的健康重要,二话不说就给儿子办了休学。
刚休学那几天,儿子提什么要求我都答应。
我还给儿子装了新电脑,儿子天天抱着电脑不离手。
儿子在游戏里就像变了一个人,喊着:“打啊,你个废物,上啊,你傻x吧……”天天脏话不离嘴。
看着儿子每天都在家打游戏,我担心这样下去孩子肯定得废了。
我开始试着和儿子提回学校上学的事。
结果儿子一听要上学立刻炸了毛,朝我吼:
“我不去上学,死也不去!你叫我去上学,就是让我去死!”
我被儿子吼懵了,我从来不知道儿子对上学有这么大抵触。
但是看着儿子每天浑浑噩噩地打游戏,这样下去儿子肯定得废。
我生气地对他说:
“你连初中都没上完,初中学历你都拿不到,要是还不去上学,你这辈子就完了!”
儿子突然一屁股坐在地上说:
“我就算完了,也不用你管,你每天就只会监视我!”
从那天起,儿子好像突然“疯”了。
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脸也不洗、牙也不刷、饭也不吃。
直到有一天我透过门缝看到儿子正在拿小刀划自己的手腕。
从来没打过儿子的我终于忍不住,冲进房间扇了儿子一巴掌。
我一边哭一边骂着儿子:
“你究竟在做什么?你不上学,你玩游戏我们都答应你,你到底还想怎么样?非要把我们逼死你才好受吗!”
儿子也哭了,痛苦地说:
“你们到底知道我想要什么吗?你们根本不知道!你们根本不爱我,你们就是怕我死了没人给你们养老!”
听完儿子的话我真的觉得天都塌了,原来在他心里就是这么想我们的!
我真的觉得这么多年为孩子一心一意地付出全都废了……
突然儿子情绪崩溃地大喊:
“你们再逼我,我现在就死给你看!”
我赶紧冲上去,用尽全身力气把儿子抱着,我的眼泪哗哗地流。
我真的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我的儿子好好地怎么就抑郁了。
2原来我一直把儿子养在“鱼缸里”
儿子是我的全部,只要儿子能变好付出多大代价都值得!
为了让儿子快点好起来,我带儿子去了心理疗养中心住院。
而这一住,就是四年……
这四年我每一天都度日如年,只想着儿子能快点好起来。
这期间儿子病情也好转过,我试着把他接回家,但是在家没过几天情况就越发严重了。
直到前段时间,儿子痛哭着给我打电话说:
“妈,在这里我吃不下、睡不着,我每天都想死,妈我真的很怕我会死在这里,我想回家……”
听到儿子这样说,我真的心碎了一地。
我知道抗抑郁是场持久战,但是四年了却依然没有好转,我是真的害怕儿子这一辈子都搭在疗养院了。
于是,我决定把孩子接回家。
那时候,我每天从网上搜相关的书开始自学,死马当活马医,就算没办法,我也得试!
有一天,一位朋友向我介绍了一位心理咨询师。
我向他讲述了我儿子的情况,她听完给我分享了一个故事。
鱼缸效应
数条小鱼在鱼缸中生活多年,体长始终维持在三寸左右。
人们以为它们天生就是这样的小体型品种。
然而,某日鱼缸不慎破碎,小鱼们被转移到了池塘中。
令人惊讶的是,短短几个月,这些原本三寸长的小鱼竟迅速成长至一尺长。
鱼儿需要广阔的天地来自由成长,孩子同样如此。
我们常常替孩子做出选择,从衣物、玩具到学校,甚至常常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
这样的做法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抑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尝试精神。
长此以往孩子会麻木、丧失自我甚至抑郁。
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一直把儿子养在“鱼缸”里。
仔细想想儿子从小到大都没对我们说过“我想做什么”。
每一次都是我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我给儿子定的,替儿子选的。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手”,让儿子拥有自己选择的权力!
我回到家,看到儿子坐在电脑前面打着游戏,嘴里骂骂咧咧的,把鼠标摔得震天响。
我先平复了一下心情对儿子说:“爸爸妈妈不会逼你上学的,但是你每天在家打游戏打久了也会无聊的,你有没有什么想学的爱好,只要你喜欢的就行。”
儿子犹豫了一下,我以为他会不理我。
结果儿子破天荒地说:“我想学钢琴。”
我欣喜若狂,这是孩子第一次主动提要求。
从那天开始,儿子每次问我的一些意见,我都会对他说:“你决定吧,你想做就做吧。”
一开始儿子还犹犹豫豫的,每天连穿那个衣服都得想半天。
渐渐地,我发现儿子能越来越快地做出他想要的选择。
3如何引导儿子走出抑郁
看着儿子四年以来的第一次改变,我和孩子他爸都非常认可这位咨询师,于是我们继续进行了下一阶段的疗愈。
与儿子建立深层次的情感沟通和陪伴。
咨询师说:
“要想让孩子改变的前提是让孩子感受到爱。”
我听完感觉很疑惑说:
“儿子从小到大我几乎把所有的爱和精力都给了他。儿子想要的一切,我都会尽量满足。我觉得在爱儿子的这方面,我肯定是超越95%的父母了。”
咨询师听后回复我:
“真正的爱是让孩子明白,在这个世上,无人能及父母那般渴望贴近他们的心灵,理解他们的困惑,建立深层次的情感沟通和陪伴,是爱孩子的关键。”
1倾听:让孩子愿意和你说话
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若父母缺乏倾听的意愿,便难以洞悉孩子的真实想法。
当孩子分享时,父母应做出全神贯注的姿态,适时地对孩子的话表现出兴趣感。
可以通过“真的吗?”“快继续讲,后来咋样了?”“然后呢?” 之类的话语给予反馈。
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与关注,从而更加乐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
2平等:让孩子敢把话说出来
以朋友姿态与孩子沟通,平和耐心表达看法,增进孩子的交流意愿。
避免采用生硬的批评、指责或呵斥,这些方式只会让孩子心生抵触,逐渐疏远。
多聊一些孩子感兴趣且愿意倾听的话题,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时,更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想法。
3共情: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尝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父母理解与安慰,而不是质问与批评。
当父母能够成为孩子情感的避风港,给予他们恰到好处的支持与鼓励时,孩子心中的阴霾自然能渐渐散去。
先说孩子爱听的,再说孩子能听的,再说家长能说的,最后才是家长想说的。
回到家,我按照咨询师教给我的方法开始去做。
儿子打游戏打输了,嘴里骂骂咧咧的。
我端着一盘水果凑过去问:“那个队友这么菜啊,这种水平肯定是充钱了。”
儿子心情不好,把衣橱里一些衣服剪了,发泄情绪。
我拿着一摞报纸摆在儿子面前说:“妈妈知道你情绪不好,但是妈妈很为你骄傲,因为你再怎么难受也没有伤害自己,咱俩把最痛恨的东西写在纸上,然后一起剪个稀碎!”
孩子抑郁的情绪往往起伏不定,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允许孩子发泄。最重要的是发泄之后要怎么帮助孩子排解。
那天下午在心理咨询室里,咨询师的一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孩子妈妈,你平时有什么爱好吗?”
我被这个问题问住了,在辞职以前我好像是有很多爱好:打羽毛球、爬山、旅游、织毛衣、刺绣……
但是自从全身心照顾儿子以后,我确实没有自己的爱好了。
咨询师继续说:
“很多父母把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感情,都投入到孩子身上,甚至为孩子而活。
然而牺牲式的付出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幸福。
相反孩子会因为父母的‘牺牲’而在情感上绑架自己,从而身心俱疲、备受煎熬。”
因为投入全部精力照顾孩子,父母常常会在孩子身上投入过高的期待。
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便会用情感去斥责孩子。
仔细想想,这些话好像在生活里很常见:
“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
“你爸忙的家都不能回,不是为了让你过得更好吗?”
“我们对你这么好,你怎么一点都不懂得知足呢!”
丧失自我的关爱,虽看似无私,实则是压在孩子身上的重担。
当一个好妈妈,不代表要完全放弃自己,我们可以在爱孩子的同时,也爱自己。
跟着老师的方法,我开始学着“不要在太意自己的孩子”,更加注重“爱自己”。
我和我老公一块去爬山,刚开始我们问儿子要不要一起,儿子拒绝了我们。
后来我们也不问儿子了,结果就在一周前儿子主动提要和我们一块去。
我在家里织毛衣,儿子放下鼠标凑过来说:“妈你给我织个挂件吧,我想送个人。”
我摇摇头:“我自己都还弄不完呢,想要你就自己学。”
没想到我儿子一个一米八的小伙子,还真愿意跟我一块学这些。
还有一次,我和孩子他爸在家一块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阅兵。
孩子看到后对我们说:
“等我病好了,我想去当兵。
我同学他们今年都高考上大学了,就我还初中没毕业。
我想,当兵出来后找工作也会更容易一点吧。”
当时我和我老公都激动坏了,我们的儿子终于对“未来”有了自己想法。
我知道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的泥潭,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考验。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改变,用心去倾听,用爱去滋养,孩子的伤疤终会慢慢愈合。
终有一天,他们会重新站在阳光下,带着笑容回到校园。
成为那个本该无忧无虑、在阳光下自由奔跑的自己。
来源:纽扣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