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寡妇和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7 16:04 1

摘要:清溪村坐落于两山之间,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穿村而过。村东头有棵百年老槐树,树下几间土坯房便是李秀娥的家。三年前,她丈夫上山采药失足坠崖,留下她和五岁的儿子狗蛋相依为命。

寡妇偷驴

清溪村坐落于两山之间,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穿村而过。村东头有棵百年老槐树,树下几间土坯房便是李秀娥的家。三年前,她丈夫上山采药失足坠崖,留下她和五岁的儿子狗蛋相依为命。

这天清晨,李秀娥被儿子的咳嗽声惊醒。狗蛋的小脸烧得通红,呼吸急促。她急忙拧了湿毛巾敷在儿子额头上,心里却明白这远远不够——狗蛋已经咳了半个月,村里的郎中说需得去镇上抓几副好药才行。

可她哪来的钱?丈夫走后,家里那点积蓄早已用尽。她白天给人家缝补浆洗,晚上编草鞋卖,也不过勉强糊口。秀娥望着儿子痛苦的小脸,心如刀绞。

“娘,我难受…”狗蛋微弱的声音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

秀娥咬咬牙,走出门去。她先是敲了邻居王婶家的门,可王婶家也穷得叮当响,只借给她五个铜板。她又跑了三四家,不是推说没钱,就是只能借一两个铜板。加起来还不够半副药钱。

日头升高了,秀娥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回走,远远看见自家烟囱没冒烟——往常这时她早已生火做饭。想到病中的儿子还饿着肚子,她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

路过村中首富赵老六家门口时,秀娥听见里面传来欢声笑语。赵老六是村里有名的吝啬鬼,靠放高利贷发了家。去年张老汉为给老伴治病向他借了一两银子,半年后竟要还三两,逼得张老汉卖了祖传的田地才还上。

秀娥正想快步走过,却瞥见赵老六家后院拴着一头健壮的毛驴。那驴毛色油亮,一看便知喂养得很好。一个念头突然闯入她的脑海:要是把这驴偷去卖了,不但能买药,还能让儿子吃上几顿饱饭…

这念头让她自己吓了一跳。她自幼读过大书,知道偷窃是可耻的。可是儿子的咳嗽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那张烧得通红的小脸在她眼前晃动。

“就这一次,为了狗蛋…”她喃喃自语,心怦怦直跳。

秀娥绕到赵老六家后院,四顾无人,便蹑手蹑脚地靠近驴棚。那驴见她过来,不安地跺了跺蹄子。

“别叫,好驴儿,我是来救你的。”她轻声说着,手忙脚乱地解缰绳。缰绳系得很紧,她的手指不住颤抖,好不容易才解开。

牵着驴走出后院时,秀娥觉得全村人都在盯着她看。每一声鸟鸣都让她心惊肉跳,每一片落叶都让她以为是脚步声。她不敢走大路,只拣林间小路往镇上赶。

快到镇口时,秀娥远远看见几个村民走来,慌忙拉着驴躲进路边树丛。等那些人走过,她才松了口气,却发现驴背上不知何时蹭掉了一块皮,渗出血丝。她心里一阵愧疚,拿出自己的手帕为驴包扎。

镇上集市人来人往,秀娥低着头,牵着驴往牲口市场走。路上经过一家药铺,她瞥见柜台里各式药材,想到狗蛋正需要这些,脚步更加坚定。

“这驴怎么卖?”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走过来,粗声粗气地问。

秀娥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说:“您、您看能给多少?”

那汉子围着驴转了一圈,突然盯着驴屁股上的烙印皱起眉头:“这不是赵老六家的驴吗?上面还有他家的烙印!”

秀娥脸色煞白,转身想跑,却被那汉子一把抓住手腕:“好哇,光天化日之下偷驴!走,见官去!”

周围瞬间围上来一群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秀娥羞得无地自容,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且慢!这驴是我让她牵来卖的。”

众人回头,只见一位身着青布长衫的老者走上前来。他约莫五十来岁,面容清癯,目光炯炯有神。那汉子一见老者,顿时恭敬起来:“陈先生,您说这驴是您的?”

被称作陈老者的男子微微一笑:“正是。赵老六昨日已将这驴卖与我,只因当时钱未带够,今日才让这位娘子牵来交割。”说着从袖中取出一锭银子递给那汉子,“这是买驴的钱,你点点。”

汉子接过银子,讪讪地放了秀娥。围观人群见无热闹可看,渐渐散去。

陈老者这才转向秀娥,低声道:“娘子随我来。”

秀娥羞愧难当,跟着老者走到僻静处,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先生大恩,秀娥没齿难忘!只是这驴确是赵老六家的,我、我实在是因为儿子病重,无钱买药,才出此下策…”

陈老者扶起她,叹道:“我知你必有苦衷。你可是清溪村李家的媳妇?”

秀娥惊讶地点点头。

“我与你公公曾有一面之缘。”陈老者眼中闪过追忆之色,“他是个好人。这样吧,驴钱我已付了,这驴现在是我的了。但我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就先借与你使唤,如何?”

秀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泪水夺眶而出:“这、这如何使得…”

“使得使得。”陈老者笑道,“快牵驴去卖了吧,好给孩子治病。”

秀娥千恩万谢,牵着驴就要走,忽然又转身问道:“还未请教恩公尊姓大名,日后必当报答。”

“姓陈,单名一个善字。”老者摆摆手,“快去吧。”

秀娥卖掉驴后,急忙去药铺抓了药,又买了米面肉菜,匆匆赶回清溪村。

一进村,她就感觉气氛不对。几个村民看见她,都窃窃私语着躲开了。她心下不安,加快脚步往家走。

远远地,她就看见自家门前围了一群人。赵老六那肥胖的身影格外显眼,他正大声嚷嚷着:“李秀娥偷了我的驴!这还了得!非得报官不可!”

秀娥的心沉到了谷底。她硬着头皮走上前,众人自动让开一条路。

赵老六一见她,立刻冲过来:“好你个李秀娥!竟敢偷我的驴!驴呢?”

秀娥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剩下的钱:“赵老爷,驴我卖了。这些钱赔给您,不够的我日后做牛做马也会还上。”

赵老六一把抢过钱袋,掂了掂,冷笑道:“就这点?我那驴至少值这个数!”他伸出五个手指,“五两银子!少一个子儿我就送你去见官!”

周围村民一片哗然。谁都知赵老六的驴顶多值三两银子,他这分明是敲诈。

秀娥脸色苍白:“赵老爷,我确实只卖了二两银子,都在这儿了…”

“我不管!五两!拿不出来就报官!”赵老六咄咄逼人。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人群外传来:“赵老六,你的驴不是卖给我了吗?怎么又成了被偷的?”

陈老者缓步走来,目光如炬。赵老六顿时慌了神:“陈、陈先生,您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我的驴被卖了多少银子。”陈老者似笑非笑,“方才好像听见有人说驴被偷了?”

赵老六额头冒汗,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陈老者转向众人,朗声道:“诸位乡亲,昨日我已向赵老六买下这驴,只因当时钱未带够,约定今日付款。今早我让这位娘子去牵驴来镇上交易,怎就成了偷窃?”

赵老六急忙点头哈腰:“是是是,是我记错了,驴确实卖与陈先生了。”

陈老者从袖中取出一张纸:“这是买卖契约,白纸黑字写着二两银子,赵老六,你可认账?”

赵老六连连点头:“认账,认账!”

陈老者又将秀娥还回的钱袋递给赵老六:“既然如此,钱货两清。”接着又转向秀娥,“娘子,方才你说愿意做牛做马还债,可是真心?”

秀娥坚定地点点头。

“那好。”陈老者道,“我家中正缺一个帮忙料理药圃的人,你可愿意?管吃管住,每月还有工钱。”

秀娥喜出望外,连忙道:“愿意!愿意!只是…”

“只是什么?”

“我有个五岁的儿子,病着,无人照料…”

“一并带来便是。”陈老者笑道,“我略通医道,正好为他诊治。”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赵老六灰溜溜地走了,村民们也各自散去,无不称赞陈老者仁义。

秀娥收拾了简单行李,带着狗蛋来到陈老者家中。那是一座宽敞的院落,前厅后舍,东厢房外果然有一片药圃,种着各式草药。

陈老者为狗蛋诊了脉,开了方子。说也奇怪,吃了他的药,狗蛋的病情很快好转,不出半月就能下地玩耍了。

秀娥勤快能干,不但将药圃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把陈老者的家务料理得妥妥帖帖。她发现陈老者虽然学识渊博,却似乎有什么心事,常常独自对着一幅画像出神。

一天,秀娥打扫书房时,无意间看到那幅画像上的人竟与她公公十分相像。她心中疑惑,却不敢多问。

转眼三个月过去。这天傍晚,陈老者将秀娥叫到书房,神色凝重。

“秀娥,这些日子以来,你觉得我待你如何?”陈老者问道。

秀娥连忙道:“恩公待我们母子恩重如山,秀娥粉身难报。”

陈老者点点头:“那我若有一事相求,你可愿意相助?”

秀娥毫不犹豫:“恩公但说无妨,秀娥万死不辞。”

陈老者长叹一声,讲述了一段往事。

原来,陈老者本名陈善,与秀娥的公公李老汉是结拜兄弟。年轻时两人一起做生意,发了一笔财。一次外出经商途中,他们救下一个被土匪抢劫的书生,那书生为表感谢,将传家之宝——一对价值连城的玉如意赠与他们。

返程途中,两人遇上山洪暴发,李老汉为救陈善被洪水冲走,生死不明。陈善侥幸生还,却因伤心过度,带着玉如意隐居起来,不再与外界往来。

直到前不久,他偶然听说清溪村有个李寡妇生活困顿,一打听才知道是结拜兄弟的儿媳。于是他暗中关注,正好遇上秀娥偷驴的一幕。

“你公公为我而死,我却独吞了宝物,这些年来良心不安啊。”陈善老泪纵横,“如今我将其中一柄玉如意交还与你,也算物归原主。”

秀娥听后震惊不已,却摇头道:“恩公,这玉如意我不能要。当年公公舍命救您,定是将您看作比宝物更重要的兄弟。我若收了这玉如意,岂不辜负了公公的心意?”

陈善再三劝说,秀娥坚辞不受。最后两人商定,将玉如意卖出,所得钱财一半用于修缮村中学堂,一半帮助村中贫困人家。

第二天,陈善带着玉如意去了省城,卖得一千两银子。回到清溪村后,他立即找来村长,商议修缮学堂和救助贫户的事。

消息传开,全村沸腾。唯有赵老六闻讯后,嫉妒得眼红,暗中散播谣言,说秀娥与陈善有私情,那银子来路不正。

秀娥听说后,只是笑笑,并不辩解,继续忙着帮助村民。她将贫困人家登记造册,根据各家情况分发救助银两:张老汉家老伴卧病在床,得多分些;王婶家儿子要娶亲,适当帮助;就连曾经对她冷嘲热讽的几家,她也一视同仁。

村民们看在眼里,心里都明白秀娥的为人,赵老六的谣言不攻自破。

学堂修缮完毕那天,全村庆祝。孩子们有了明亮的教室,村里还请来了秀才教书。秀娥站在人群中,看着狗蛋和其他孩子欢笑着跑进学堂,眼角湿润了。

庆祝活动结束后,秀娥正准备回家,却被赵老六拦住了路。

“李秀娥,你装什么好人!”赵老六咬牙切齿,“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和那陈老头肯定私吞了大半银子!”

秀娥平静地看着他:“赵老爷,账目公开,每笔支出都有记录,您若不信,随时可以查看。”

赵老六恼羞成怒:“少来这套!你们这些穷鬼,突然有了钱还不是往自己口袋里揣!”

这时,陈善走了过来:“赵老六,你口口声声说我们私吞银子,可敢与我去祠堂当着祖宗的面发誓?”

赵老六顿时语塞。乡下人最重誓言,不敢轻易在祖宗面前发假誓。

陈善又道:“你若再污蔑秀娥,我就将你放高利贷、欺压乡邻的事告到官府去!”

赵老六脸色一变,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后的一天深夜,秀娥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竟是赵老六家的伙计,说赵老六突发急病,疼得满地打滚,家人抬着他去镇上求医,半路上下起暴雨,桥被冲垮了,只好抬回来等死。

秀娥二话不说,叫醒陈善。两人冒着大雨赶到赵老六家。只见赵老六面色青紫,呼吸急促,已是奄奄一息。

陈善诊脉后,面色凝重:“这是肠痈,需立即施针放血,否则性命难保。”

赵老六的家人面面相觑,无人敢作主。眼看赵老六气息越来越弱,秀娥急道:“还犹豫什么?快让陈先生医治!”

陈善取出银针,在赵老六腹部几个穴位施针。不多时,黑血流出,赵老六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

“命是保住了,但还需服药调养。”陈善开了方子,却有几味珍贵药材,赵老六家中没有。

秀娥想起陈善药圃中正好有这些药材,立即冒雨跑回去采。雨大路滑,她摔了好几跤,浑身泥水,却紧紧护着药材。

赵老六服药后,病情好转。醒来得知是秀娥和陈善救了自己,羞愧难当。

病愈后,赵老六亲自登门道歉,还拿出十两银子要感谢秀娥。秀娥婉拒道:“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赵老爷若真有心,往后对乡亲们宽厚些便是。”

赵老六深受感动,回去后真的改了性子。他降低了借贷利息,还出资为村里修了那座被冲垮的桥。

日子一天天过去,清溪村越来越和睦。学堂里书声琅琅,药圃中草药繁茂。秀娥和陈善像父女一样相处,狗蛋也健康成长。

这年春节,村里举办团圆会,家家户户都带来美食分享。赵老六居然也来了,还破天荒地给孩子们发了红包。

团圆会上,村长举杯道:“今年咱们村能有这般光景,多亏了秀娥和陈先生。他们以德报怨,乐于助人,是咱们清溪村的福气啊!”

众人纷纷附和,向秀娥和陈善敬酒。

秀娥站起身,腼腆地说:“乡亲们过奖了。其实我要感谢大家,是你们让我明白,人难免会走弯路,但只要心存善念,知错能改,就能获得新生。”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也要特别感谢赵老爷,是他让我明白,宽容比仇恨更有力量。”

赵老六闻言,站起身向秀娥深深鞠了一躬,众人掌声雷动。

月光下,清溪村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秀娥看着这和睦的景象,眼中闪着泪光。

她想起那个几乎走上歧路的清晨,想起那头驴,想起陈老者的善举,想起乡亲们的宽容。这一切让她明白:人生难免困顿,但黑暗中总有光明;人性或有弱点,但善良终将回归。

后来,秀娥在陈老的帮助下开了一家药铺,不仅治病救人,还收徒授艺。她总是对学徒们说:“医者仁心,药者善用。咱们行医之人,不仅要治人身体的病,更要治人心的病。”

清溪村的故事传遍了四里八乡,人们都说这个村子有种特别的温暖。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几乎犯错的清晨,和一颗被善意唤醒的良心。

许多年后,当狗蛋考中秀才回乡祭祖时,赵老六已经成了村里最受尊敬的长者之一。他拉着狗蛋的手说:“你娘是个了不起的人,她不但救了我的命,更救了我的良心。”

村口的老槐树下,秀娥和陈善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祥和。

清溪村的水依然清澈见底,仿佛能洗净世间所有尘埃,映照出人性最初的光辉。

来源:如意说奇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