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萨勒曼传【二】:“沙漠新王”杯酒释兵权,宫廷政变与家族清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6 15:27 1

摘要:根据兄终弟及的传统,这次该轮到萨勒曼亲王继位了,但在这场漫长的“国王驾崩”剧目里,真正的主角却是另一个人——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也就是小萨勒曼。

小萨勒曼,一个被低估的王子,如何宫廷政变与家族清洗?

2014年冬末的利雅得,沙尘、夜雾和王宫的阴影交织在一起。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缠绵病榻,气息奄奄。

数千个王子、家族成员、朝臣,还有民众,都在等这个年近九旬的老人闭上双眼。

根据兄终弟及的传统,这次该轮到萨勒曼亲王继位了,但在这场漫长的“国王驾崩”剧目里,真正的主角却是另一个人——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也就是小萨勒曼。

上一期视频,我们走进了小萨勒曼的成长岁月,看到了一个被低估的王子如何在家族中崭露锋芒。本期,我们将见证他如何披荆斩棘,走上沙特的权力巅峰。

一场宫廷政变,一次空前的大清洗,一位年轻王子的“成王之路”正式展开。

他年轻、野心勃勃、带着新一代的焦虑和欲望;他将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以惊人的速度改写沙特王室的权力结构,开启一个快进时代。

罢黜王储

皇位传承难免伴随血雨腥风,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沙特王室的权力分布,历来由不同家族分支把持:

国王阿卜杜拉系掌控国民警卫队和部分经济资源;

老萨勒曼和小萨勒曼代表“苏德里七兄弟”系,掌控首都利雅得、国防、经济和媒体;王子穆罕默德·本·纳伊夫系把持内政、情报、反恐,深耕安保系统。

小萨勒曼的迅速崛起,让老一代王子和家族各分支极为忌惮。

阿卜杜拉死前的最后几个月,宫廷里暗潮汹涌。

阿卜杜拉希望自己的儿子——米特卜有机会进入王储序列,虽然家族内部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表示拒绝,但皇宫总长——哈立德·图瓦伊里,誓死要当阿卜杜拉父子的守门人。

甚至散播“萨勒曼亲王痴呆”的流言。

直到阿卜杜拉临终前,图瓦伊里都没有放弃,希望通过“忠诚委员会”扶少主米特卜上位。

然而,小萨勒曼早已在暗中布局。

他带领父亲的亲信和情报队伍密切监控国王病情,时刻掌握第一手消息。

在这场信息战中,小萨勒曼展现出了惊人的敏锐与果断,他及时向老萨勒曼通报国王病情恶化的消息,还在关键时刻带领父亲迅速赶赴医院,并掌控王宫的核心权力部门。

据说,在国王去世当天,老萨勒曼还亲自给了图瓦伊里一耳光,以行动宣告“新王”的到来。

一场宫廷政变,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中完成。

2015年1月23日,老萨勒曼继位,第一时间任命自己的儿子——小萨勒曼为国防大臣。

这一年,小萨勒曼年仅29岁,是沙特历史上最年轻的军队最高指挥官。

与此同时,他还被授予经济与发展事务委员会主席、沙特阿美董事会主席等职位,直接掌握国家经济、能源、军事三大命脉。

然而,这场宫斗并未真正结束。

出于平衡和安抚的考虑,老萨勒曼把自己的亲侄子、内政大臣——穆罕默德·本·纳伊夫推上了王储宝座。而这是沙特历史上第一次有第三代进入王储序列。

前面咱们说过,这个穆罕默德·本·纳伊夫,不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闲散宗室,他是沙特反恐战线的功勋人物,深得美国和西方情报界的信任。

小萨勒曼虽然位列副王储,但资历尚浅,家族内外都对他存有疑虑。

不过这都是暂时的,野心勃勃的他早已磨刀霍霍,只待东风。

2015年3月,就在这个权力交接的敏感节点,胡塞武装自也门北部席卷全国,攻陷首都萨那,对沙特南部边境构成威胁。小萨勒曼临危受命,首次以实权王子身份走上前台。

没有太多犹豫,他下令执行“果断风暴”行动,派出F-15空袭胡塞武装。

这场沙特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冒险,是一场典型的“立威之战”:

对内,小萨勒曼以战争凝聚军方和家族的支持,展示自己果敢、强硬、不惧冒险的作风,迅速建立军事威信。对外,通过战争主动权与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博弈。

令西方震惊于沙特有了“敢打敢拼”的新接班人。

在战争初期,沙特空军联合阿联酋等盟友,快速取得战场主动,小萨勒曼的形象一夜之间在沙特国内和全球媒体中走红。但战争很快陷入僵局。

沙特空袭导致也门大量平民伤亡,国际社会谴责不断。沙特军队也暴露出指挥、装备、情报、地面作战等多重短板,胡塞武装成为小萨勒曼政治生涯中的第一个黑历史。

外界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

有人认为他是决断果敢的改革者;有人却说他是鲁莽、缺乏经验的冒险家。但不管怎么说,战争带来的权力光环和舆论掌控,为小萨勒曼下一步的“家族清洗”创造了条件,东风来了。

独掌乾坤

2017年6月21日,沙特官方宣布:

副王储小萨勒曼晋升为新王储,原王储——穆罕默德·本·纳伊夫被解除所有职位,软禁在家,资产也被冻结;他的亲信也相继被撤换,内政和情报等部门大换血。

表面上,这一变动是在“忠诚委员会”的合法程序下完成。

但幕后则是萨勒曼父子的精心布局:小萨勒曼动用安保力量,控制住王宫、机场、军队和所有通讯枢纽;“忠诚委员会”成员被要求当场签字表忠心,拒绝者即刻解除职务。

其实美欧情报界对这场政变早有听到风声了,但最终选择冷眼旁观。

沙特兄终弟及的家族共治体制就此终结,王位继承正式进入父传子时代。

32岁的小萨勒曼,成为沙特现代史上最年轻,也是权力最集中的王储。

继承权到手,但这只是第一步。

小萨勒曼很清楚:

家族内部的反弹、旧贵族的野心、经济利益的分裂,仍是他“定于一尊”的最大阻碍。

不过呢,沙特王室有一个“家族内部不得流血”的不成文规定,小萨勒曼也不想做得太绝,于是他就效仿宋太祖赵匡胤,来了一场沙特版大型“杯酒释兵权”。

只不过,“高粱河车神”要的是兵权,而小萨勒曼要的是经济大权。

2017年11月4日,一场反腐风暴席卷全沙特:

数百名王子、高级官员、亿万富豪被以“腐败”名义逮捕,这其中就包括沙特首富、王子——阿尔瓦利德·本·塔拉勒,以及已故阿卜杜拉国王之子——米特卜·本·阿卜杜拉

丽思卡尔顿酒店一夜之间变成豪华监狱。

私人飞机停飞,资产大规模冻结;所有被扣押人员轮流接受讯问、谈判、签约,必须自愿上交数亿乃至十亿美元以上的巨额资产充公,才能换取自由。

小萨勒曼甚至还直接调动皇家卫队、情报与司法力量,切断任何外援和反制可能。

这场反腐行动规模之大、速度之快、目标之狠,前所未有。

之后王室发表声明称,由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领导的委员会,通过和解共追回了1070亿美元,包括房产、公司和现金。借此机会,沙特的经济命脉也被重新分配。

权贵家族的“特权公司”、“裙带企业”被打散,小萨勒曼的亲信和新兴资本家趁势崛起。

丽思卡尔顿的这场风暴,表面是反腐,实质是一次彻底的家族与钱权结构大清洗。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王子和富豪们表面悔改,实则人人自危。

昔日看上去花团锦簇的王室,变成忠诚与恐惧的新常态。至此,仅用了2年多的时间,小萨曼就收拢了“经济、财政、军队、情报、王室、媒体”的绝对控制权,实现六权归一。

虽然坐在王位上的还是老萨勒曼,但他已经80多了,真正意义上的“沙漠新王”到底谁,不言而喻。

以反腐为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师出有名。

小萨勒曼曾公开表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沙特一直深受腐败之害,每年大约有10%的政府开支被腐败侵吞,从上到下皆是如此。

在这种腐败水平下,沙特不可能继续留在二十国集团并取得发展。在接受美欧媒体专访时,小萨勒曼特意强调沙特决意改革、对腐败零容忍,将自己塑造为“现代化改革者”。

因此,虽然外界一度盛传有人遭遇刑讯逼供,甚至死亡。

但小萨勒曼个人的名声却没受到太多负面影响。

权力哲学

毫无疑问,小萨勒曼改写了沙特王室的游戏规则,你可以说他是为了争权夺利,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也是让沙特走向现代化和高效治理的必经之路。

权力必须集中,利益必须重新分配,旧的平衡必须被打破。

这正是小萨勒曼敢于举起铁拳,用宫廷政变和家族清洗,来重塑新秩序的历史背景,也是他能以极端手段和快进方式重构沙特权力结构的根本动因。

沙特王朝自建国以来,始终维持着一种“大家族共治”的权力结构。

国王、王储、副王储、各大关键部门负责人、军队、情报、国企、宗教事务,几乎都在不同分支的亲王手中轮流坐庄,利益分配广泛,人人有份,各得其所。

家族内部有点什么分歧,也能通过“忠诚委员会”机制调解,维系共识和体面。

这种通过“兄终弟及”的方式,来维持家族内部平衡与团结的体制,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兄弟阋墙、宫廷血腥政变的风险。

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沙特国内外局势剧烈变化,这套体制逐渐不好使了。

沙特这台石油机器,到了必须转型的危险时刻。

油价下跌、年轻人口激增与失业、世界能源结构巨变,沙特王朝如果还想延续百年荣光,仅靠权力和威压远远不够。

于是,在巩固王朝的铁腕之后,小萨勒曼把赌注押向了史上最大的一场“国家实验”——2030愿景。他高调宣布,要把沙特从一个靠石油生存的沙漠家族国,变成中东的新硅谷、全球投资与科创中心;他要建设一座NEOM新未来城,在沙漠里造出飞天汽车和人工智能城市;

他还要让女性开车,让音乐节和好莱坞大片落地沙特,让沙特年轻人看到世界的另一面。

但,变革能否只靠铁腕推动?

理想主义和集权能否共存?

权力的刀锋已划开了旧秩序的血管,一场以金钱、科技、权力、理想为名的国家大变革,正在沙漠的彼端悄然展开。

来源:文史档案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