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华文明的浩瀚长河里,杯子不仅是日常的实用器具,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工艺智慧。从古代到近代,无数能工巧匠打造出一款款精美绝伦的名杯,它们或因独特的造型、或因精妙的纹饰、或因珍贵的材质,成为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化符号。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36款
在中华文明的浩瀚长河里,杯子不仅是日常的实用器具,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工艺智慧。从古代到近代,无数能工巧匠打造出一款款精美绝伦的名杯,它们或因独特的造型、或因精妙的纹饰、或因珍贵的材质,成为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化符号。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36款历史名杯的世界,感受它们超越想象的魅力。
(一)青花系列名杯
青花,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装饰技法,造就了诸多经典名杯。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杯体如小碗状,口微撇,折腰,丰底,圈足。内外均绘青花纹饰,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青花篆体“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腹部绘缠枝莲纹,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青花发色浓艳,纹饰精美,尽显皇家气派。
青花灵芝纹碗,碗心双圈内饰折枝山茶花纹,口沿内侧以青花晕染一圈,外壁饰缠枝灵芝纹,外口沿及圈足外饰青花线纹,青花发色浓重鲜艳,并有黑色结晶斑,尽显苏麻离青料的典型风格。
明永乐青花菊瓣纹碗,碗敞口,瘦底,为鸡心碗,通体青花纹饰,碗心双圈内饰折枝枇杷纹,内壁饰缠枝花纹,内口饰海水纹,外口饰回纹,外壁饰菊瓣纹,纹饰间隔以青花线,圈足内施白釉,整体造型与纹饰搭配和谐,尽显永乐青花的典雅。
明成化九龙闹海纹碗,外口绘钱纹一周,外腹部海水地上绘不同形态的龙9条,碗内底青花双圈内饰海水龙纹,纹饰生动,腹部淡描海水,浓绘九龙,形态威猛生动,气势夺人,展现出高超的绘画技艺与皇家的威严。
(二)斗彩系列名杯
斗彩工艺以其绚丽的色彩和精湛的技艺,成为陶瓷名杯中的瑰宝。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杯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一派初春景象,足底边一周无釉,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色彩柔和,画面生动,尽显成化斗彩的精妙。
明成化斗彩葡萄杯,杯上所绘葡萄、桑椹、竹子等植物,叶着绿色,蔓为黄彩,果实为紫彩,外轮廓青花为国产平等青料,这种青料高锰低铁,烧后呈色清新淡雅,因“苏青”中含铁较高,故烧成后色彩中含有铁结晶斑,色泽艳丽,青中泛紫,将葡萄的形态与色彩描绘得极为逼真。
明成化斗彩婴戏图杯,外部绘婴戏图:天空彩云飘浮,一童双手持线放风筝,另一童观看,作欢舞状,其余三童持花为戏,空地辅以芭蕉、桂石、花草等纹饰,除青花外,还填以红、绿、赭三彩,画面充满童真与欢乐。
明成化斗彩灵云纹杯,外壁通体斗彩装饰,腹部四面画团形灵芝纹,周围绘对称的花草纹,外围青花双方栏,此杯胎薄体轻,纹饰新颖别致,构图疏朗,以红、黄、绿等釉上彩装饰,色彩搭配协调,给人清新雅致之感。
明成化斗彩高士图杯,杯敞口,口沿微撇,口下渐敛,浅圈足,杯外壁绘两组斗彩纹饰,一为“王羲之爱鹅”,一为“俞伯牙携琴访友”,故有“高士杯”之称,两组画面以釉下青花、釉上红彩及水绿为主,略施黄、赭二彩,鲜丽明快,将古代高士的雅趣展现得淋漓尽致。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在洁白的胎体上绘了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蹁跹飞舞,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然而这恰恰是明代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征,这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这种紫彩就是所谓的“姹紫”或“差紫”,画面灵动,色彩独特。
清雍正斗彩团菊纹杯,敞口,深腹,圈足,外壁绘开光团菊及宝相花,外底书青花双方框“大清雍正年制”6字双行楷书款,胎釉精细,造型小巧别致,尽显雍正时期斗彩的精致与典雅。
清雍正斗彩竹纹杯,内壁光素,外壁以斗彩绘竹子几丛,青花勾勒纹饰轮廓,线内仅施以纯绿彩,仅在个别竹叶尖部点缀以赭彩,此种画法别称“青花绿彩”,始见于明代成化斗彩瓷器,用平涂笔法绘制,至雍正朝绿彩更加浓淡有致,层次清晰,将竹子的挺拔与清幽展现出来。
(三)其他彩瓷名杯
除青花、斗彩外,还有不少彩瓷名杯各具特色。清康熙冰梅纹碗,以青花冰梅纹为装饰,采用青花浑水技法,层次丰富,深浅分明,留白处绘梅花纹,画工精细,梅花朵朵盛开,树干苍劲有力,底书“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圈六字二行楷书款,青花的浓淡变化将冰梅的意境完美呈现。
清宣统粉彩夔凤纹碗,碗内白釉光素,外口沿和近底处各饰金线一周,腹部以粉彩绘夔凤穿花纹,此碗器形周正,线条柔和,用紫、红、蓝、粉、黄、绿设色,色彩艳丽,画工精细,展现出晚清粉彩的工艺水平。
清光绪粉彩荷花形杯,是光绪年间为纪念清军秋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目前见到的一种是粉彩牡丹花式,一种是绿釉荷叶式,这两种均以叶茎为柄,柄为中空与杯相通,又可称为吸杯,在柄的背面用墨书写着操练时间和地点,造型独特,兼具实用性与纪念意义。
珐琅彩石榴花图题诗句杯,外壁珐琅彩石榴花图题诗句,装饰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图案色彩鲜艳,绘画笔触细腻,赭色的枝干、粉红的石榴花、洁白的栀子花、娇黄的花蕊、嫩绿的花叶等相互映衬,妖娆美丽,尽显珐琅彩的华贵与艺术魅力。
清同治黄地粉彩梅雀纹碗,内施白釉,外通体施黄釉,凝厚鲜亮的明黄色,使器物具有富丽华贵的皇家气派,在黄釉上以粉彩绘朵朵盛开的梅花,成双成对的喜鹊飞舞其间,有“喜上梅(眉)梢”之意,色彩搭配和谐,寓意吉祥。
清雍正胭脂水釉碗,碗内饰暗花双行龙及云纹两朵,外部通体胭脂紫釉,足内施白釉,胭脂彩约于康熙21年从西洋传入景德镇,后被称为“洋红”,胭脂红的引进对釉上红彩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釉色艳丽,造型优美。
高足杯以其高高的足部造型,在名杯中独树一帜。明成化葡萄纹高足杯,杯外壁以斗彩折枝葡萄纹装饰,口部与高足大面积露白,使纹饰更加突出,此种式样的高足杯为明代成化官窑首创,明代人称之为“五彩葡萄撇口扁肚把杯”,造型与纹饰相得益彰。
明宣德海水云龙纹高足杯,外壁绘火焰海水及一对盘龙嬉珠,足柄绘海水江崖,留白以为浪花,口沿内外及足沿绘青花双圈纹饰,杯心绘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六字二行楷书款,青花发色浓艳,纹饰气势恢宏,展现出宣德时期的制瓷风格。
明成化斗彩团莲纹高足杯,杯口微撇,深弧腹,瘦底,下承以中空高足,内外近口沿处各有青花弦纹一道,近足处有青花弦纹两道,杯外壁斗彩装饰,腹部均匀分布团莲纹四组,间以上下对称的变形花叶纹,色彩丰富,工艺精湛。
元青花云龙纹高足碗,内外绘青花纹饰,构图简练,笔道流畅,内底心绘海螺纹,内口沿有卷草纹一周,外壁主体纹饰为行龙,龙体飞舞,极为灵活,细颈小头为典型元代龙纹特点,青花的晕散与龙纹的矫健,尽显元代青花的特色。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此器造型端庄,鱼纹刻画生动活泼,仿佛三条红鱼首尾相随于水中,此种釉里红系高温铜红釉的局部使用,其鱼纹凸起,具有天然红宝石般光泽,文献称之为“釉里红宝烧”,釉里红的鲜艳与鱼纹的灵动,使其极具艺术价值。
除陶瓷外,还有不少名杯采用了独特的材质,展现出别样的魅力。战国时期水晶杯,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酷似现代的玻璃杯,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战国水晶杯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其现代感的造型与古老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令人称奇。
白玉杯(洛阳博物馆藏),它呈圆筒形,直口,平沿,通体光亮,采用名贵的和田美玉琢制而成,是该时代难得的玉器珍品,从质地上看,玉质温润洁白,从加工上看,玉杯的杯口、杯身、高足切割规整,折角分明,整件玉杯杯体通体光素无纹,抛光细润,线条流畅,虽没有任何装饰,却给人美在天然的艺术享受。
新时期黑陶单柄杯,杯呈筒形,腹间微收,平底,杯身一侧有扁形把便于持拿,杯为轮制而成,杯身均匀地分布三道弦纹,此杯具有龙山文化黑陶的典型特点,器表漆黑如墨,器壁薄如蛋壳,反映出当时制陶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黑陶的质感与简洁的造型,尽显古朴之美。
云纹玉高足杯,杯为青玉,受沁后呈焦黄色,间有褐色晕,杯身呈直口筒状,上层饰有秦时流行的柿蒂纹流云纹,中层勾连卷云纹,下层饰流云纹如意纹,足作豆形,豆腹部刻有丝束状花纹,此杯器形规整,雕琢精细,气派、庄重,为秦代玉器中的精品,玉质的温润与纹饰的精美,展现出秦代玉器的工艺水平。
唐镶金兽首玛瑙杯,由红、棕、白三色相杂的玛瑙雕成,层次分明,一端雕成杯口,另一端雕凿成生动可爱的兽首,兽首圆瞪着双眼,目视前方,兽嘴部有流,为不规则扁圆形,流口外部有金盖帽,给玛瑙增加了明快的色彩,玛瑙的天然纹理与金饰的点缀,使其成为唐代工艺的杰出代表。
清乾隆玛瑙单螭耳杯,杯为花玛瑙质地,器为不规则圆形,一侧凸雕一螭龙为杯柄,螭的双前肢及嘴均搭于杯的口沿上,下肢及尾部与器外壁浅浮雕的桃花枝叶相互连接缠绕并形成器足,玛瑙的色彩与螭龙、桃花枝叶的雕刻,展现出乾隆时期玉器的精湛工艺与艺术审美。
乾隆款茶色玻璃磨花花卉纹杯,通体茶色透明玻璃,外壁打磨山石花卉图案,杯底磨粗方框,内刻“乾隆年制”四字款,此杯系清宫造办处玻璃厂制造,器形小巧秀美,所饰图案山石嶙峋,花草延展自然,蝴蝶翻飞意趣盎然,玻璃材质与磨花工艺的结合,尽显清代玻璃器的工艺水平。
(一)经典名碗
除了杯,还有一些经典的碗也极具特色。明嘉靖青花三羊纹碗,碗呈仰钟式,内外均为青花装饰,碗心绘麒麟,辅以松、石、花草,碗内近口沿处绘锦纹,外壁绘神态各异的三羊,一羊正面伫立,一羊侧面作行走状,一羊回首观望,三羊间衬以松、竹梅及杨柳、芭蕉,青花发色浓艳,纹饰富有吉祥寓意。
清康熙饮中八仙杯,此杯通体绘青花人物纹饰,卧足,饮中八仙是指唐朝嗜酒如仙的八位名人,《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图为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青花的绘画将饮中八仙的神态与故事生动展现。
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杯上的花卉以水仙花开始,然后以此为迎春花、桃花、牡丹花、石榴花、荷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花、月季花和梅花,一杯一花,腹壁一面绘画,另一面题诗,诗句出自唐诗,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惯称“十二月花神杯”,将花卉、诗歌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
宋建窑油滴天目茶碗,除底足周边之外,整体都涂有漆黑的釉,并且其内侧外侧的黑色底面还浮有银色闪光斑纹,其美丽好似油滴一般,因此被赋予“油滴”之名,本品在油滴茶碗中属名品,以其天目形的优美形态、及其所呈现的油滴状美丽斑纹而闻名,是宋代建窑的经典之作。
(二)特殊名杯
夏乳钉纹爵,夏乳钉纹爵长流尖尾,束腰,平底,三棱足,腹部一侧有五枚横排乳钉,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精美的一件青铜酒具,青铜的材质与乳钉纹的装饰,展现出早期青铜工艺的魅力。
清乾隆金瓯永固杯,外壁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黄金与珠宝的搭配,尽显皇家的奢华与尊贵。
这36款历史名杯,每一款都有着独特的故事与魅力,它们是中国古代工艺与艺术的结晶,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审美与技术水平。从陶瓷的青花、斗彩,到高足杯的独特造型,再到水晶、玉、玛瑙、玻璃等不同材质的运用,以及经典名碗与特殊名杯的呈现,都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名杯不仅是实用的器具,更是跨越时空的艺术瑰宝,让我们得以透过它们,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也让我们对古代工艺与艺术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们的美,确实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来源:翠玉珠宝信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