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回来了,带着他标志性的“大锤”。在成功重返白宫后,他并没有像某些人预想的那样“偃旗息鼓”,而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他最痛恨的“假新闻”媒体。这一次,他选择的对手,是美国新闻界的泰山北斗——《纽约时报》。一场前所未有的法律战,就这样在佛罗里达州的坦帕联邦法院拉
特朗普回来了,带着他标志性的“大锤”。在成功重返白宫后,他并没有像某些人预想的那样“偃旗息鼓”,而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他最痛恨的“假新闻”媒体。这一次,他选择的对手,是美国新闻界的泰山北斗——《纽约时报》。一场前所未有的法律战,就这样在佛罗里达州的坦帕联邦法院拉开帷幕。
2025年9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向《纽约时报》提起了一项150亿美元的巨额诽谤诉讼,这个数字堪称“狮子大开口”,要知道,《纽约时报》公司的市值也才区区96.5亿美元。这笔天价索赔,无疑是在公开嘲讽和羞辱这个老牌媒体。特朗普的律师在法庭文件中直言不讳地指出,《纽约时报》已经沦为“民主党的喉舌”,是“针对政治对手的大规模诽谤和诽谤”的“主要且毫无歉意的传播者”。
诉讼文件列举了多项“罪状”,包括《纽约时报》在2024年大选中对卡马拉·哈里斯的“疯狂”支持,以及该报两名记者合著的《幸运的失败者》一书,书中对特朗普商业帝国的刻画被指“虚假、恶意、诽谤和贬损”。特朗普在自己的“真相社交”平台上更是火力全开,声称《纽约时报》“数十年来一直在欺骗你们最喜欢的总统(我!)、我的家人、我的生意、美国优先运动、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以及我们整个国家”,并放出狠话:“现在就停止!”
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向媒体“开刀”了。上任以来,他与主流媒体的斗争从未停止,但这一次,他显然是有备而来。在对《纽约时报》提起诉讼之前,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第一步:敲山震虎
今年7月,特朗普对道琼斯公司、新闻集团和鲁珀特·默多克提起100亿美元的诽谤诉讼,起因是《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关于他曾向杰弗里·爱泼斯坦发送“带有暗示性的生日信”的报道。众议院民主党人随后公布了这封所谓的生日信,将这起案件的戏剧性推向高潮。
第二步:敲诈勒索?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在起诉《纽约时报》之前,已经和另外两家媒体巨头达成了和解。今年7月,他与派拉蒙全球公司达成和解,起因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网在《60分钟》节目中对哈里斯的采访。去年12月,美国广播公司(ABC)也同意向特朗普未来的总统基金会或博物馆捐赠1500万美元,以解决另一项诽谤指控。这些巨额和解金,不禁让人怀疑,特朗普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捍卫名誉,还是为了从媒体那里“勒索”一笔“和解费”?
第三步:釜底抽薪
特朗普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的最终目标,是彻底颠覆美国1964年最高法院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裁决。这项裁决为媒体提供了强大的保护,规定像特朗普这样的公众人物,必须证明被告是“明知言论虚假”或“罔顾真实性”的情况下发表了诽谤言论,才能获得赔偿。特朗普和其他保守派人士一直在敦促最高法院重新审视这一裁决。一旦成功,这将意味着美国媒体在报道公众人物时将面临更高的法律风险,其监督权力的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
特朗普的“复仇”计划,看似气势汹汹,但并非没有风险。早在2009年,他还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时,就曾起诉蒂莫西·奥布莱恩诽谤,索赔50亿美元,结果却以败诉告终。这起案件让他颜面扫地。这一次,他的胜算有多大,依然是个未知数。
《纽约时报》对此的态度异常强硬,其出版商A.G.苏兹伯格在5月份就曾表示,该报将“全面、公正地报道特朗普政府,无论它对我们发出何种攻击”。该报也曾公开指责特朗普的诉讼是“恐吓战术”。在法律的战场上,这场“王牌”与“喉舌”的对决,究竟是特朗普的华丽冒险,还是又一次的空洞威胁,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东经119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