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生子曝光后,娃哈哈旗下公司接连改名,民族品牌被掏空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6 15:59 1

摘要:直到今天,杭州市上城区仍然拥有娃哈哈的最大股权,可他们连续三年都没有拿到任何分红,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钱去哪儿了,娃哈哈变成了外国品牌吗?

宗庆后私生子争夺股权大战还没落定,娃哈哈旗下公司却接连改名,外资身影浮现,民族品牌要被掏空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今天花钱购买的一瓶AD钙奶,可能一分的利润都不会分给国家。

名字一样,配方一样,包装一样,但赚钱的人,却不一样了。

直到今天,杭州市上城区仍然拥有娃哈哈的最大股权,可他们连续三年都没有拿到任何分红,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钱去哪儿了,娃哈哈变成了外国品牌吗?

根据界面新闻的最新报道,日前,山西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已经改名为山西宏胜饮料公司,本来是中外合资的企业,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外商投资的非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这不是娃哈哈旗下的企业第一次改名了。

据不完全统计,九月份以来,已经有3家娃哈哈企业变成了“宏胜”,9月8号,虎林娃哈哈更名为虎林市宏胜饮料,9月2号,南阳娃哈哈昌盛饮料变更成为南阳宏胜恒枫。

除此之外,重庆、贵阳、成都、巢湖的娃哈哈饮料公司都接二连三地改名。

我们知道,娃哈哈今年算是经历了一个多事之秋,已故的创始人宗庆后被曝光出来有很多私生子,孩子还加入了美国国籍,其中疑似还存在巨额财产转移到国外的情况。

回忆当初宗庆后去世的时候,杭州乃至全国的市民,都自发为这名民族企业家缅怀寄托哀思,鲜花堆满了娃哈哈的总部。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一年后,宗庆后的“独生女”宗馥莉就开始和那群自称是宗庆后私生子女的弟弟妹妹们对簿公堂,要求就是分走宗庆后留给他们的那份遗产。

官司从香港打到了杭州,人们看了太多的热闹。

一个家族遗产官司打到全国皆知的程度,不仅仅是因为宗庆后去世后身败名裂的剧烈反差,大家也想知道,当年自己买娃哈哈的产品,他们赚走自己钱包里的那些钱后,这些钱,究竟去哪儿了。

想要知道娃哈哈旗下集团为什么要改名,还是要从宗家的官司开始说。

8月1日下午4点,香港高等法院对宗馥莉及其三个“弟妹”的“信托案”宣布决定,宗馥莉暂不得挪用香港汇丰户口 18 亿美元资产,这18亿美元,就是宗庆后生前给几个子女的钱。

宗庆后曾经问鼎过中国首富,他当然有这笔钱。

这笔钱干净吗?完完全全是自己努力得到的分红,还是说,这里面有什么见不得光的秘密?

如果我们查一下就能发现,杭州娃哈哈集团这个拥有三万名员工,全国民企经常排在前十位的大企业,竟然一直在浙江省的小微企业名单之中,这么大的集团,竟然只是小微企业。

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却是事实。

原因就是,娃哈哈这个在全国响当当的牌子,差不多已经被掏空了。娃哈哈这个品牌下,一共有三个大板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娃哈哈集团,其次还有宗馥莉控制的集团之外的下游公司,以及其他人控制的一些体外公司。

娃哈哈集团是由杭州国资委控股,持股比例达到了46%,接下来才排到持股比例二十多的宗家人。可以说,这个集团就是娃哈哈的核心,也拥有着这个民族品牌最重要的资产,娃哈哈的商标。

当年宗庆后没想过把商标买走,彻底把娃哈哈私有化,但是他却做了一件在商业和法律上或许合法,现在看起来却不得人心的事情。

那就是,现在娃哈哈集团只剩下一个商标,上下游关于饮料的制造、包装、运输全都分给了和集团无关的那些其他企业。

换句话说,宗家这个老板开着两个店,一个店自己持股很少,还得和别人分红,另一店都是自己家的,赚多少钱都进自己的腰包,如果你是这个老板,你会怎么做?

当然是让持股少的这家企业赚最少的钱,让那些自家的下游公司,大赚特赚,把订单都分给他们,把生产线都卖给他们,让他们做大做强。

并且,当年那些下游公司还没有改名为“宏胜”时,也都冠着一个“娃哈哈”的名号。

这就容易让老百姓混淆,觉得这是娃哈哈母公司的企业,觉得民族品牌越来越强。

其实,他们之间没什么太多关系。理论上,娃哈哈集团有权利去告这些名字侵权的下游企业,但我们都知道,这些企业是同一个人在管理,哪里有左手告右手的道理,岂不是自找麻烦。

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只有一个商标的娃哈哈集团,越来越弱,利润都被那些体外公司给赚走了,娃哈哈集团根本分不到多少钱。

就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奇观,截止到2022年的时候,娃哈哈集团资产总额只有58.07亿元,可规模庞大的娃哈哈系总资产达到了370.47亿元,最重要的核心公司,只占据总资产的15.67%,营业收入只占2.74%,净利润也只有总体的0.39%。

这就是被掏空了。

大家可能想问,那2022年以后,娃哈哈集团有没有变化呢?情况得没得到改善,这样下去,国家控股的公司还赚什么钱。

很遗憾,从2022年以后,就没有任何公开的数据可以查询了。

不过,我们可以看到一组非常矛盾的现象,娃哈哈系说自己在2024年的营收是700亿元,但是总部,也就是那个被掏空的公司,2024年缴纳社保的人数,只有217人,这个数字在5年前的2020年还是484人。

你们卖饮料越来越赚钱,但怎么持有商标的母公司缩水这么严重?这是不是说,娃哈哈被掏空地更干净了呢,上班干活的人都少了呢?

因为没有证据,不能妄下断言,但我们从公开渠道可以看到,宗馥莉这名宗庆后的长女,同时也是现在娃哈哈的新一任掌门人,她的名下关联着210多家企业,其中有200多家还在存续和开业状态之中。

尤其是她父亲去世后,自己更是接手了那个有着商标的杭州娃哈哈集团,可以说,如果不是她们一个姓氏的一家人争遗产,我们还看不到这场掏空民族品牌的大戏。

一大堆供应链上下游公司,把娃哈哈母公司的利润掏空,再通过离岸公司控制这些供应链企业,把利润转到不知道什么地方,这种操作在法律和商业上或者合法。

但对于宗庆后这名党员、全国劳模、人大代表、“爱国企业家”来说,真的有些说不过去。

本以为是个民族品牌浮沉故事,结果最后还是成了豪门恩怨,如果大家读一下香港法院的判决书,恐怕也会觉得这家人之间的搏斗厮杀真的触目惊心,宗庆后这名企业家,生前应该还是想过保住自己的身后名,所以他把自己最重要的遗产都给了明面上唯一的女儿。

但实际上,那笔被香港法院封存的现金,很可能就是想要在外界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予私生子们的一大笔现金,其中的博弈和制衡,几乎全都是家庭内部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宗庆后的遗嘱把娃哈哈交给了唯一拥有中国国籍的女儿,他去世以后,这名得到父亲财富和地位的女儿,就马上和自己那些中国话都说不利索的外国弟弟妹妹们签署了一份协议。

判决书上写明了一些细节,协议的内容说起来不复杂,弟弟妹妹不争遗产,但要拥有父亲生前许诺给他们的,一笔可以过上富豪生活的现金。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宗馥莉在宗庆后去世后的一年时间,都拖着没有办这件事,逼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去起诉自己强大的长姐,甚至让他们不得不借助舆论的力量,让这个丑闻曝光,波及到娃哈哈品牌。

但说来说去,恐怕还是家庭内部的理不清的恩怨情仇。

只是他们恐怕没想过,自己这些巨大的私人财富,是不是有一部分,本来应该是给国家控股的分红呢,这些钱其实可以参与到国家建设之中,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还是被一家人捏来捏去,流不到应该去的地方。

来源:飞猪经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