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龙洞属石炭纪泥灰岩溶洞,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时期(距今约6000万年)。上距神雾岭山梁约50米,下距河面近60米。洞口朝东,高约2.4米、宽2.6米,洞底平坦,洞室曲折。
白龙洞猿人遗址,位于郧西县安家乡东风村神雾岭(海拔500米)东坡徐家洼的半山中,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白龙洞属石炭纪泥灰岩溶洞,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时期(距今约6000万年)。上距神雾岭山梁约50米,下距河面近60米。洞口朝东,高约2.4米、宽2.6米,洞底平坦,洞室曲折。
白龙洞里有“龙骨”(即化石),当地人很早以前就已经知道,甚至有人还将洞中“龙骨”,拿到郎中那换些油米钱。“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76年,公社社员们搞副业,在这里大量挖“龙骨”交售给县药材收购站,从此挖开了洞口。
这事被郧西县文化馆文物工作人员知道后,他们对白龙洞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大量古动物化石,并将情况上报。197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织了第一次发掘,发现三颗猿人牙齿化石和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
随后国家、省、市等相关机构先后对白龙洞又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8枚猿人牙齿化石及许多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石片、石核等石制品,另外还发现大量的动物化石包括虎、豹、熊、大熊猫、豪猪、竹鼠、剑齿象、犀、貘、猪、鹿等20多个种类。这些动物化石,与1975年在郧阳区梅铺发现的猿人洞中所含的动物群基本相似。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鉴定,猿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00万~50万年。白龙洞猿人遗址的发现为我国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1981年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秦楚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