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玉宝现任高淳区漆桥街道茅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自2018年3月任职以来,他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法治建设深度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耕基层法治建设一线,成为深受群众信赖的“法律
何玉宝现任高淳区漆桥街道茅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自2018年3月任职以来,他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法治建设深度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耕基层法治建设一线,成为深受群众信赖的“法律明白人”和基层法治建设的“领头雁”,带领茅山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和美乡村”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用情理法交融的智慧,铺展茅山村文明法治的乡村振兴路。
作为村级组织负责人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何玉宝同志深刻认识到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他坚持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载体,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常态化开展法律法规学习,营造出浓厚的学法氛围。他着力构建“总支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抓管带”工作体系,将77名党员培养成政策法律的“宣传员”和法治实践的“先锋队”。他创新推行“党建+网格+N”联动治理模式,将全村划分为6个全要素网格,由党员骨干担任网格长,整合“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志愿服务队等力量,确保法治精神直达基层末梢,实现了“问题发现在网格、隐患消除在基层、服务推送到身边”,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2.
善做矛盾纠纷“调解人”
提升依法治理效能
何玉宝同志始终坚守在矛盾调解第一线,作为村调解主任,年均主持调解纠纷百余起。他针对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积极探索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新路径。他大力推行村居法律顾问深度参与村务治理模式,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村委法治副主任,全程为重大决策、合同审查等提供法律支持,确保了村务工作的合法合规。
何玉宝积极对接漆桥司法所,创新搭建了“八仙桌议事会”“民生议事堂”等民主法治议事平台,实现了11个自然村议事点全覆盖,通过“村民说事、议事、办事”机制,累计协商解决民生议题30余件,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治理的主人翁意识。积极联动区检察院、法院等专业力量,推动建成乡村振兴检察工作站、“e法庭”茅山站等法治阵地,常态化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反诈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50余场,着力培育更多“法律明白人”和“学法用法示范户”,在全村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
3.
勇为法治惠民“贴心人”
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
何玉宝同志始终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原则,着力将法治效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不断健全“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定期公开村务、财务,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广“小微权力”清单双向互动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筑牢了基层廉政法治防线。
为破解群众“办事难”问题,他打造“网格+公共服务”示范点,整合多方资源,组建公共服务网格员队伍,实现网格事件快速响应、源头解决,做到“公共服务在村内”。何玉宝同时格外关注特殊群体的法律需求,加强对低保户、残疾人、老年人、留守儿童等的法律援助和关爱服务,积极组织慈善募捐和“法治惠民”活动,累计惠及村民770人次,让法治阳光温暖茅山村每一个角落。
4.
担当产业发展“护航人”
激活乡村振兴法治引擎
何玉宝同志深知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他将法治保障深度嵌入乡村产业规划、资源盘活、品牌建设全链条。他推动茅山村与江苏丰典律师事务所签订共建协议,打造“议事超市”,为民宿建设、土地流转等提供专业法律审查和风险防控,夯实了产业发展的法治基础。引入江苏首家“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探索“校园+田园+法治”新模式,为乡村吸引人才和技术提供法律支持。
在他的推动下,通过规范的法律流程,成功盘活2966平方米闲置农房和17.3亩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建设精品民宿和乡村公建。胡家坝、高岗是茅山村乡村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茅山村立足全域覆盖的美丽乡村基底,打造民宿经济和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全村年均接待游客量达3万人次。以“研学+”“农旅+”“民宿+”等模式为抓手,引入教育研学、生态餐厅、高端民宿等新型业态,落成省内首家清华耕读学堂、斗栱文化博物馆等研学场馆,形成以“清华耕读”为核心的品牌体系,加强“清华耕读”农产品品牌的法律保护和电商平台合规运营,胡家坝、高岗为当地村民常年提供岗位60多个,多维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用法治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保驾护航。
一灯照隅,万灯照国。何玉宝就是这样一盏扎根在漆桥街道茅山村的“法治明灯”。他用满腔热情化解千家愁肠,用法律知识守护一方平安,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根植于群众心间。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法治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实践,看到了一个“法律明白人”如何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法律温暖人心、用实干凝聚合力。他走过的路,开满了和谐与繁荣之花;他守护的村,成为了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精彩样板。未来,茅山村的依法治村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