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漫画版:与其追逐转瞬即逝星光,不如用经典点亮心中炬火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6 16:54 1

摘要:他放下筷子,眼神里带着些许困惑和探索,“我们班上有些人已经开始追了。那些上了热搜的明星,好多人聊,聊得不亦乐乎。你看暑假的时候,玥玥来咱们家,她追的那个虞书欣,天天挂在嘴边念叨。”

昨晚,我家刚上初一的大儿子突然很认真地问我:“妈妈,我们这代人,该不该追星呢?你如何看待追星这个问题?”

他放下筷子,眼神里带着些许困惑和探索,“我们班上有些人已经开始追了。那些上了热搜的明星,好多人聊,聊得不亦乐乎。你看暑假的时候,玥玥来咱们家,她追的那个虞书欣,天天挂在嘴边念叨。”

儿子的这个问题,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它如此具体而微,却精准地折射出当下青少年所面临的普遍语境——一个被流量、热搜和同伴热议所包裹的世界。

我没有立刻给出“该”或“不该”的答案,因为我知道,简单的二分法无法应对复杂的成长课题。

相反,我想到了一本刚刚读完的书,它或许能给我家这个10后迷茫的小男生提供一个更深邃、更有力的回应。

我笑着问他:“儿子,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追星,就像看天上的星星,有的星一闪而过,很快消失(热搜明星);但有的星,却永远挂在天际,一百年后依然指引着方向。你想认识一颗真正值得‘追’了一个多世纪的‘顶级恒星’吗?他叫鲁迅。而我这里,正好有一本能让你一下子就读懂他的‘通关秘籍’——《呐喊》漫画版。”

这本漫画版《呐喊》,正是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少年准备的。它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拆解了横亘在经典与青春之间的“高墙”。

传统的鲁迅文章,文字多,文字深奥,对于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可能是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但把传统的文字,经过重新编排,配上插图,做成图文并茂的漫画版,巧妙地将其变成了一场沉浸式的思想探险,那就大不一样了!

通过插画师用极具张力的分镜和黑白线条,将文字中那种压抑、挣扎与希望可视化:

我们会亲眼看见《狂人日记》中“狂人”那双充满惊恐与怀疑的眼睛,仿佛穿透纸背,直击你的内心,让我们不由得扪心自问:“班上流行的事,朋友圈热议的事,从来如此,便对么?”

通过《呐喊》漫画版,我们会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在阅读《孔乙己》中,那个穿着破长衫、站着喝酒的人,在众人哄笑中的那份孤独与悲哀。这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让你明白:真正的酷,不是盲目合群,而是拥有不被他人目光束缚的自由灵魂。

小伙伴们热议的某某某明星热搜,可能一周后就又换了话题。

但鲁迅的“话题度”持续了整整半个多世纪!

为什么?

因为他关心的,才是我们人生中最根本的“大事”。

当你在思考要如何融入集体时,鲁迅先生却在《呐喊》里教你独立思考。

当你目睹或经历网络上的言语暴力时,鲁迅先生用他的作品《药》和《阿Q正传》教会警醒,不要成为冷漠的“看客”。

当你对未来还感到迷茫,惶恐的时候,鲁迅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做铺垫,用文字《故乡》里的话鼓励你:“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希望和未来,是靠自己的脚走出来的,不是等来的,更不是“追”别人追来的。

他告诉所有青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份“向上”和“发光”,是精神的成长和思想的独立,这远比任何明星的光环都更持久、更耀眼。

“追星”这个话题,持续多年,一直都是一个热点话题。

我是80后,我记得我小时候,就已经有同学开始学着追星了。那时候,很多同学就买了自己喜欢的明星贴画装贴在自己卧室的墙壁上,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她/他这样的人。

男生追球星,女生追明星。

一直到现在,我们的下一代,10后了,同样在持续这个“追星”话题。

追星,欣赏他们的其才华与美貌,本是中性的。但如果只满足于此,就像只追逐烟花易逝的绚烂,热闹过后,内心可能依旧空荡。

而阅读《呐喊》这样的经典,是一场向内探索的旅程。它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强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本书不会告诉你答案,却会给你寻找答案的勇气和力量——这才是能让我们在人生大海中稳健航行的“压舱石”。

其实,昨晚我感到自己非常庆幸,当我大儿子问我那个关于“追星”的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能够快速的拿出这样一本《呐喊》漫画版可以送给他。我相信,这本书绝不是又一本枯燥的必读书,而是一位能与他进行一场跨越百年对话的酷朋友。

愿所有的少年都能通过阅读这样的经典,开始摆脱外界的“冷气”,不再仅仅追逐转瞬即逝的他人星光,而是最终发现自己内心的能量,点燃那盏属于你自己的、永不熄灭的炬火。

来源:幸福鱼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