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报道·宜昌特辑】从运橙子到灭火,无人机化身“空中奇兵”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6 17:49 2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大宣传、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指示,积极响应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关于新闻宣传“扩音造势、消声降噪、调弦定调”的工作要求,《湖北应急管理》创新推出记者走基层“蹲点报道”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大宣传、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指示,积极响应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关于新闻宣传“扩音造势、消声降噪、调弦定调”的工作要求,《湖北应急管理》创新推出记者走基层“蹲点报道”活动。

八月起,记者来到宜昌,聚焦“脐橙之城”打造无人机应急救援队、全市首家家庭隐患排查体验馆、宜都创新建立“安全管理提质行动——长板共鉴・短板同补”专项工作机制,为企业安全生产筑牢“金钟罩”……

这个秋天,我们将继续扎根三峡门户,书写更多“平安宜昌”的动人篇章!

从运橙子到灭火,无人机化身“空中奇兵”

漆黑的夜空被山火染成橙红色,一架架无人机从夜幕中升起,如同萤火虫般扑向火海。这些曾经的农业运输工具,如今已成为鄂西山区应急救援的空中奇兵。

火线救援,无人机化身“空中奇兵”

2025年1月29日,大年初一。宜昌市某县一名幼童偷偷燃放鞭炮引发森林火灾。秭归县应急管理局接到求援电话后,迅速调度正在筹备中的秭归鸿来无人机应急救援队前往支援。“飞手”杨兵在鸿来公司群里看到救援“召集令”后,立刻报名参加,连家里的“团圆饭”都没顾上吃。他有两年无人机操作经验,但黑夜操纵无人机作业仍具有很大危险性。

“当时到达时天已经黑下来,尤其是在一个全然陌生环境里更增添了救援难度。”杨兵回忆道。面对冲天火光,飞手们没有等待天明,立即开始调试无人机,小心翼翼地放飞无人机,与火魔争分夺秒。

秭归鸿来无人机应急救援队由秭归鸿来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组建。公司负责人刘辉德原本是一名教师,看准无人机在脐橙之乡的吊装运输广阔市场,辞职创办了这家公司。

创业初期,刘辉德的足迹踏遍了全县378个自然村。为攻克山区信号干扰难题,他曾带学员在雪夜蹲守试验场,用38次坠落测试换回精准的飞行参数。2019年,公司购入载重仅20公斤的小型无人机探索植保。2023年,T50机型成功打通脐橙空中运输通道,为后续的应急救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归州镇彭家坡村村民冯立不仅是种植户,也是较早一批接受鸿来公司培训并购买了无人机的飞手。脐橙成熟季,他操纵载重60公斤的农用无人机从山坡的橙园腾空而起,几分钟就将鲜果投送至山腰的物流集散点。

“过去要雇十几个人背的橙子,现在两个‘飞手’就能完成。”冯立感慨道。秭归县有约40万亩脐橙园,分布在长江两岸山区。长期以来,人力搬运效率低、成本高。人工背运60公斤左右的脐橙,每公斤运输成本约为0.7元,而用一台无人机一天可以运输1.5万公斤脐橙。

技术创新,无人机抢险“如虎添翼”

秭归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无人机在当地原本多用于农业吊装运输、喷洒农药等,此前尚无森林灭火经验。传统的水箱用于装农药,从空中向下喷洒,水柱不大流速也不够快。秭归县应急管理局将其纳入应急救援社会力量后,开始谋划对无人机喷壶进行“改造”。

虽然今年春节期间首次“迎战”森林火灾时,无人机还是用的传统喷洒方式,但最终不负众望,打了漂亮的一仗,这也让应急部门和“飞手”们都增添了信心。在秭归县委、县政府和县应急管理局、县林业局的支持下,鸿来公司加快了“改装”水箱的脚步。刘辉德指着飞行基地无人机仓库中的一架重装无人机的水壶介绍:“原本是农药壶,喷洒一壶水需要几十秒,我们在进行灭火作业前,去掉壶盖,同时加大出水口。”以一壶60公斤的水为例,原来需要几十秒,改装后只需要7~8秒即可喷洒完,灭火效率大大提升。

在鸿来公司无人机机库里,几十个改装过的水壶整齐排列。这些是由当地政府出资配备的专门用于应急救援的装备。

3月7日,宜昌市无人机应急救援保障队、宜昌市无人机应急救援队正式成立,鸿来无人机应急救援队成为其中一支中坚救援力量。在秭归县应急管理局和林业局的支持下,鸿来对喷药系统进行专利改造:4根喷管集束化,实现快速精准投水灭火,将科技力量巧妙融入山地需求。

3月25日,宜昌某县因村民上坟祭祀不慎引燃周边枯叶发生森林火灾。天干物燥,火借风势迅速蔓延,甚至危及山顶的特高压输电铁塔安全。事发后,当地迅速组织力量扑救,同时向应急部门求助。秭归县应急管理局获取信息后,紧急调度鸿来无人机应急救援队,20余名“飞手”携带十几架无人机前往驰援。此时,鸿来无人机经过改装后“如虎添翼”,喷洒效率大大提升,和当地救援队伍协作,通过砍伐隔离带、调用无人机运水灭火等方式,最终控制了火情。

飞手云集,编织山区应急救援天网

7月9日上午,秭归县泄滩乡陡峭的橙园上方,4架无人机如同轻盈的飞鸟,穿梭于山壑之间,将满载秭归夏橙的果筐稳稳吊运下山。70公里外的秭归鸿来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培训基地内,技术员轻点鼠标,屏幕上泄滩乡的无人机作业标识瞬间由红转蓝,飞手邓双的吊运轨迹、作业面积实时呈现。

如今,在秭归县,700余台无人机组成的“天网”已将服务拓展至播种、施肥、巡田、吹雪、应急救援等多元场景。 秭归鸿来无人机应急救援队不仅在农业领域大放异彩,更在应急救援方面展现出强大实力。

“我们鸿来已培训出近2000名持证‘飞手’。”刘辉德自豪地说。通过“管理+制度+技术”三重保障体系,100多支鸿来服务队已覆盖全县12个乡镇167个村,年社会化服务飞防面积达100万亩次,吊运量高达80万吨。据统计,秭归县70%的橙子都是鸿来服务队运下山的,其服务版图已延伸至蔬菜、茶叶等多元产业。

这些成就为无人机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技术储备。无人机应急救援队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山区应急救援能力,更为当地青年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飞手们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急时参与应急救援,实现了一专多能,为山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秭归鸿来无人机救援队正在探索更多可能性。从农业运输到应急救援,从单一功能到多元服务,这些空中力量正在成为守护鄂西山区安全和发展的坚强力量。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