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初代网红”罗永浩遇上“西贝掌舵人”贾国龙,一场围绕预制菜的口水战,愣是跳出了餐饮话题本身,变成了“沟通翻车现场”与“舆论操控示范”的鲜明对比。
文|泡芙
编辑|江娱迟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当“初代网红”罗永浩遇上“西贝掌舵人”贾国龙,一场围绕预制菜的口水战,愣是跳出了餐饮话题本身,变成了“沟通翻车现场”与“舆论操控示范”的鲜明对比。
一边是58岁企业家的“爹味发言”,穿花衬衫指点门店、无视用户吐槽,把“自我”当魄力,一边是小5岁的老罗精准踩中消费者焦虑,把“接需求”玩成了沟通教科书。
你是不是也见过这样的场景?家里长辈的“我说了算”、公司领导的“我觉得没问题”,明明想解决问题,却把路越走越窄。
那么,这两个人为什么会有这么不一样的评价?这件事情中究竟谁对谁错?
面对老罗和贾国龙的这次沟通对决,有网友说的挺透彻,实际上就是“老派企业家的爹味遇上互联网原住民的精准沟通”。
但琢磨琢磨,好像也能冒出些不一样的想法,或许有人会说,把贾国龙的表现叫爹味,会不会太主观了?他那种说一不二,说不定是企业家该有的果断,咋就成了自我中心?
你想啊,做餐饮这么多年,从一家店做到连锁,没点拍板的魄力肯定不行,偶尔“固执”说不定是对品质的坚持,不能全往“不尊重人”上靠吧?
其实这事儿的关键,得分清“果断”和“傲慢”的边界。
真正的果断,是“我做决定前,先搞懂大家要啥”,就像雷军,拍板做产品前会做大量调研,不是自己想咋样就咋样。
但贾国龙呢?哪怕支持西贝的人都承认他“沟通错了”,开放后厨直播本想挽口碑,结果没回应“预制菜标准”这个核心疑问,反而给老罗递了“猛料”,最后只能急着叫停。
这哪是果断?分明是没搞懂用户焦虑的点,就凭着“我觉得这样行”乱行动,他以为“开放后厨就是诚意”,却没问用户“你真正怕的是后厨脏,还是预制菜不安全”。
所以“爹味”不是否定魄力,是吐槽他把“自己的想法”当成了“所有人的需求”,本质还是没把用户的感受当回事。
又有人可能会问,老罗那碾压级的沟通,会不会其实是带节奏?他连预制菜标准都不一定懂,咋就成了懂用户?说不定是故意挑动大家对预制菜的焦虑,赚流量呢?
实际上消费者对预制菜有顾虑,不是老罗编出来的,宝妈怕安全问题,普通人怕“吃不到现做的味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担心,费者有权有任何恐惧,不管有没有道理。
老罗的本事,不是“造焦虑”,而是“看到了贾国龙没看到的焦虑”,你看贾国龙,连视频号上吐槽的弹幕都看不见,等于直接无视用户的情绪。
而老罗哪怕不懂专业标准,先接住了大家的不安,这哪是带节奏?是贾国龙自己把“和用户说话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可没想到网友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贾国龙不仅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甚至还硬刚到底,连道歉声明都漏洞百出,惹人不快。
还有人会琢磨,贾国龙沟通差,会不会是因为年龄或者行业?50后企业家本来就不咋懂互联网那套,餐饮又比科技行业难讨好人,总不能全怪他自我吧?
再说了,餐饮行业也有做得好的,有的品牌会根据用户反馈调菜量,有的会直播食材采购,这不都是沟通?
所以关键不是年龄或行业,是愿不愿意放下“老板的架子”,听听用户到底想要啥。
这里的关键是“教育”不是“怼回去”,也不是“迁就”,比如预制菜真的安全,企业可以拍视频展示生产流程,把检测报告摆出来,跟大家说“你看,我们是这么做的”,而不是像贾国龙那样,开放后厨却没解答核心疑问。
而这件事情的最后也是罗永浩放了西贝一马,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否则照这样的情况来看,西贝这次很难善终了。
这件事情也让我们知道,企业要做的,是把“焦虑”变成“信任”,不是说“你不懂,别瞎担心”。
哪怕消费者的担心有点偏,先承认“我懂你的怕”,再解释“实际情况是这样”,这才是“教育”,不是被动迁就。
说到底,老罗和贾国龙的对决,根本不是“谁赢谁输”,也不是“年龄差”“行业差”的问题,而是“沟通到底为了啥”,是“我想告诉你什么”,还是“你想知道什么”?
贾国龙输在把沟通当成“秀权威”,老罗赢在把沟通当成“接需求”,而企业真正该学的,不是“怎么打败”,是“怎么把事情作对”,想通了这点,才算真的看懂了这场争议。
来源:江语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