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常心情烦躁 ,不是因为你性格不好,而是没有明白这3点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6 19:29 1

摘要:如果你经常心情烦躁、情绪内耗,不是因为你性格不好,而是没有明白这3点,十点读书,9分钟

2025年09月16日 18:31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将在09月19日 19:00 直播

预约

植物芳香疗愈,精油的百搭妙用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夏萌朗读音频

如果你经常心情烦躁、情绪内耗,不是因为你性格不好,而是没有明白这3点,十点读书,9分钟

经常有读者问我:

你的文章这么治愈,是不是你生活中性格也很好?

怎么才能像你一样,感觉我每天都过得很痛苦,很烦躁。

还真不是的。

人活在这世上都会有自己忧愁和烦恼。

只是我发现,大家特别容易陷入一个误区:

把「负面情绪」跟「性格不好」等同起来。

觉得自己动不动就心情烦躁、内耗焦虑,是心态不好,脾气太急。

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强行压抑情绪,忍气吞声,让自己活得很累。

但其实,情绪不好从来不是性格弱点,而是内心在向我们发出的3个重要信号。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懂事、要多为别人着想。

于是很多人:

身体不舒服想请假,第一反应是担心耽误其他同事的工作;

有人向自己求助,不帮就会有一种愧疚感,特别害怕对不起人;

无论和谁打交道都是小心翼翼,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宁可自己吃亏,也不愿意给人添一丝麻烦……

从世俗意义上来看,对他人善良、体贴、包容,确实是一种美好的品德。

但有时,道德感太强,对自己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马思纯前几年确诊抑郁症。

很难想象,拿过金马奖影后的她,一直活得如履薄冰。

直到看到她的一段采访后,我才理解她的痛苦。

她说,家里从小的教育就是让她要听话,要让着别人。

所以她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把被喜欢当成自己的生存模式。

“以前我就什么事什么人我都会怕。

怕别人生气,怕别人难过,怕别人不喜欢我。

在高速路上不敢上厕所,怕司机麻烦,我就憋着。”

可是,每个人的内心力量都是有限的。

太在意别人的感受,总怕对不起这个,亏欠那个,就只能一味的要求自己。

这种过度的自我苛责,就是内耗的源头。

《自我的诞生》里有一句话:

身体是灵魂的殿堂,一个身体只能住下一个灵魂,如果你的身体里住下了别人的灵魂,你的身体就会不认账,进而生病。

太有良心的人,就像捧着玻璃行走,总怕碎了别人,最后却扎伤了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追求他人的认同。

但在这之前有一个重要的前提——

请先照顾好自己。

人这辈子活,光是为自己着想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不要再为了别人委屈自己。

脸皮厚一点,心狠一点,做事凉薄一点。

这不是自私,而是自爱。

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多年前,他在香港丢过了一次护照,历尽麻烦之后才得以回到北京。

此后的三四年里,他经常会梦见自己的护照又丢了。

然后一身冷汗醒过来,才知道是虚惊一场。

这件事带给他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无论他是在开会演讲,还是在游山玩水,每隔四五个小时就会神经质地去摸一下护照是否还在口袋里。

直到今天,他在整理出国的行李时,首先考虑的是穿什么样的衣服可以保证护照的安全,然后再考虑其他的。

他很是感慨,就因为一次护照丢失,让他在此后十年的时间里只要置身异国他乡,就会回忆起当时的焦虑,害怕再一次重蹈覆辙。

我们也或多或少和余华有过相似的经历。

总是在为过去的事情后悔,反复回味每一个难堪、不安、错误的细节。

哪怕事情已经过去许久,但心里还是时不时会想:

“要是当初我不这么做就好了。”

“要是我当初换一个选择,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这种不断咀嚼过去痛苦、遗憾的思维习惯,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反刍”。

它和反省不同的是,适度的反省可以让我们保持内在清醒,而后快速提升自己。

但过度的反刍却是一种严苛的自我谴责,让人不断沉溺在后悔、内耗的泥潭里。

同时也把解决问题的能量,全部都消磨在自我攻击上。

时间久了,不仅阻碍问题解决,自我价值感也会越来越低。

所以你看,生活中那些活得通透的人,哪一个不是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没有人能一直活在过去,遗憾是人生的常态。

与其用过去的自己折磨现在的自己,不如试着放下。

放下过去,放过自己,也许不能马上让生活变得更好。

但至少,当你放下的东西越多,你就越接近自由。

生活中,有一种人:

做事之前反复确认,在脑海里推演无数次,臆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失误,哪怕无关紧要的内容,也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打磨。

在外人看来,这是对事情负责,靠谱的表现。

但其实这样的人,活得最累。

总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精神一直处在焦虑、紧绷的状态中;

因为太过小心翼翼,导致行动犹豫不决,错过很多机遇;

特别害怕犯错,一不小心出错了,就陷入强烈自责和懊恼。

以前的我也是这样。

每次写稿,我都要在电脑前坐好几天。

内容删了改、改了删,反复打磨语词,调换句子顺序,怎么都不满意。

文章发布后,既担心自己的观点不被大家接受,又怕完不成阅读目标被老板批评。

有段时间甚至焦虑得睡不着觉,没有动力再写下去。

上小学忘戴红领巾,你觉得世界都要塌了,没考上理想大学,你觉得人生都没有希望了,毕业没找到好工作,你又觉得人生完蛋了;

但经历多了就发现,人生的容错率很高,我们没必要徒增压力。

对事情追求完美的背后,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太害怕失败了——

怕犯错、怕别人看到自己不完美,怕被批判和抛弃。

以至于我们拼命想让自己活得正确,最终把大量的能量虚耗在这上面。

可是,没有谁的选择可以永远正确,是人就会犯错。

纵观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哪一个不是在不断失败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不管是绘画,文学,还是音乐,最好的作品都来自于每一次,练习、坚持和努力。

我们也是如此。

不必过分苛责自己,不必要求自己步步为营,事事完美。

人生本就是一个巨大试错场。

错了,你依然可以被原谅,错了,你依然可以重新开始,错了,本身就是在前进。

这样想想,你就会轻松许多。

萨提亚心理学上有一个“冰山理论”。

意思是,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浮出水面的情绪风暴(愤怒、悲伤、焦虑)只是表象。

深藏水下的才是我们真实的自我、渴望和未被满足的需求。

人有情绪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每一种情绪出现都有它的缘由。

正如那些焦虑、恐慌,自我怀疑,就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映射。

提醒我们,需要给自己松松绑,解解压,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

生活已够不易,别再为难自己,和自己较劲了。

心宽一点,自信一点,爱自己多一点,日子才会变得越来越轻松、简单。

点个

吧,与大家共勉。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