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后再看明星乔任梁悲剧:他为何会突然自杀离世?于朦胧的离开,是悲剧重演!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6 18:52 1

摘要:9年过去了,很多人依然无法释怀。一个总是带着笑容、看起来积极阳光的人,怎么会突然走上自杀离世这条路?

本文字数约:3660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01、乔任梁为什么会得“微笑型抑郁症”?

02、网友的攻击,暴露了自己的认知局限

03、微笑型抑郁症要真正被看见,才能避免悲剧

5天前,明星于朦胧突然离世,让很多人再次想起了乔任梁。

2016年9月16日,乔任梁在上海家中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年仅28岁。

9年过去了,很多人依然无法释怀。一个总是带着笑容、看起来积极阳光的人,怎么会突然走上自杀离世这条路?

他那么善良,还是家中的独子,为什么连一封遗书都没有留下?难道他完全没考虑父母的感受?

他与母亲的感情深厚,怎么忍心让她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他有那么多爱他的粉丝,为什么最终选择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告别?

很多人提出这些疑问,其实是出于对“微笑型抑郁症”的不了解,甚至带着道德批判的眼光。这是极其不理性的。

其实,乔任梁不是不善良,更不是冷酷无情,而是罹患一种容易被忽略的精神心理障碍——“微笑型抑郁症”(也称阳光抑郁症)。

以下结合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深入分析乔任梁自杀背后的真相,希望引起更多人对“微笑型抑郁症”的重视,避免类似的悲剧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乔任梁为什么会得“微笑型抑郁症”?

乔任梁的父亲是一位海员,常年在外,一年只能回来几次。乔任梁在自己的写真书《私生活》中,这样写道:

“打我出生到现在,我的生活并不完美。做海员的爸爸常年在外,几乎是妈妈一个人抚养我长大。”

由于跟父亲相处时间太少了,乔任梁每次在父亲面前都会显得特别拘谨,生怕做错了什么。

其实,这是不少家庭中常见的“丧偶式育儿”——父亲长期缺位,由母亲承担养育的责任。

而乔任梁从小缺少父亲高质量的陪伴,很容易对他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

乔任梁,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乔任梁父亲也意识到这一点,他觉得自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把孩子都交给了妻子,内心有点愧疚。

乔任梁非常懂事,他在节目中说,“要不是我爸出去赚钱养家糊口,我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从表面上看,乔任梁已经原谅了父亲,甚至还能体谅父亲当年的不容易。

但实际上,叠加性心理创伤一旦形成,即使表面上已经释怀了,但它仍可能未被真正修复,而是潜伏在内隐记忆层面,持续影响人的心身健康。

我们曾经接诊过一位叫丽华的患者。她怀孕时,男友要到外地工作,临走前留了一张银行卡作生活费,但没沟通清楚,丽华一直没找到。

由于男友的工作性质特殊,那半年,丽华联系不到男友,又找不到银行卡,陷入灾难化思维中,甚至怀疑自己遇到了渣男。

后来,丽华才终于找到了银行卡,误会解除了。等到男友回来后,两人也结婚了,非常相爱。

但那半年的情绪煎熬,仍旧给她带来了严重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也成为她罹患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相关案例:她生活富足,家庭稳定,但总是莫名愧疚、压抑,解决了心理根源后,症状迅速消除

所以,长大后的乔任梁虽然能够从理性上理解父亲,但他童年时,父亲的长期缺位造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还在影响着他。

另外,乔任梁与母亲关系比较好,但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常年在外,他不得已与母亲相依为命。

实际上,乔任梁母亲性格内向,不爱社交,生活圈子和见闻非常狭窄,几乎就局限于所生活的小区。乔任梁不喜欢她这样,总是让她多出去玩。

而且,乔任梁的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几乎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

据说,乔任梁每次放学回家,母亲都会仔细检查乔任梁的功课,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虽然乔任梁非常温顺、听话,总是默默地去实现父母的期许,但内心很可能也藏着不为人知的压力。

可以看出,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性格内敛的家庭背景,使乔任梁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

而且,这令他不得不变得早熟、懂事,从小就表现得像个“大人”。

所以,他总是对外表现得非常优秀,学会了压抑、隐藏自己的负性情绪;

遇到事情时,他也选择自己扛,报喜不报忧,从不让自己的母亲担心。

实际上,乔任梁很早就出现了追求完美的强迫型人格改变,在他成为明星后,这种人格被进一步强化了。

由于明星的光环,乔任梁不得不维持阳光、完美的人设。即使内心已经千疮百孔,也要在镜头前强颜欢笑。

这一切不断加重他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他走向情绪崩溃,选择了自杀离世。

网友的攻击,暴露了自己的认知局限

乔任梁与于朦胧的情况类似,他们都属于微笑型抑郁症,这是一直非常隐蔽,且危害极大的抑郁症类型。

简单来说,“微笑型抑郁症”就是传统抑郁症与强迫型人格改变的结合。

如今很多人也逐渐接受明星乔任梁自杀离世的现实,但如果回到9年前,我第一时间站出来说乔任梁是因“微笑型抑郁症”而自杀的,肯定会被很多人骂“吃人血馒头”。

前几天,我们深入分析了于朦胧离世背后的真相,就有很多人来攻击我,说我不够善良,动不动就甩锅给抑郁症等等。

于朦胧,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继乔任梁、张国荣等后,于朦胧因抑郁症离世!这是对国内外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一记耳光!

说实话,网友怎么骂我,我都无所谓。只不过,这体现了大众对微笑型抑郁症几乎是不认识的,这才是最悲哀的。

无论是乔任梁,还是于朦胧,种种迹象都指明他们患有微笑型抑郁症,可很多网友就是不愿意相信。

实际上,这部分网友对抑郁症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充其量也就停留在刻板印象上。

大部分人对自己认知以外的事情,都会条件反射般地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从而一味否定、排斥。

对于提出不同看法的人,他们会直接开骂,却从未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认知维度上去看待世界的。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但现实中,很多人都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认知维度上。

人的认知可以分为4个维度

所以,他们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最终也会为自己的认知局限而买单。

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看清这些明星自杀背后的真相。类似的悲剧发生时,大家往往只会沉浸在悲伤与震惊中,却很少去反思背后的真正原因。

我之所以坚持科普“微笑型抑郁症”,是希望更多人能意识到它的危害,学会识别,并预防悲剧的发生。

没有人愿意看到生命以这样的方式逝去。但既然悲剧已经发生,我们更不能只是逃避或感伤。

我们要正视真相,学会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才是对逝者最有意义的回应,也能有效避免下一个悲剧的发生。

微笑型抑郁症要真正被看见,才能避免悲剧

乔任梁离开后,他的父母一度非常痛苦,一直在寻找儿子自杀的“真正原因”,但至今没有答案。

好在两位老人逐渐走出悲伤,做起了自媒体、拍美食视频,努力生活。这对乔任梁来说,或许也是一种安慰。

我还想起了另一位演员尚于博,他在28岁的大好年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很明显,尚于博罹患的也是微笑型抑郁症。

他去世后,他的母亲毛爱珍自然悲痛不已,但她并没有一直消沉下去,而是成立了“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让更多人认识到抑郁症的危害,减少悲剧的发生。

毛爱珍看清了儿子离开的部分真相,并把它转化为帮助他人的力量,这是更加难得的。

另外,不管是乔任梁、于朦胧,还是更早的张国荣、李玟,他们的离开,从某种意义上,都是对国内外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明星往往能够接触到顶尖的医疗资源,却依然没能走出困境,还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乔任梁在去世之前,还曾分享过一篇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文章。

乔任梁在微博发的文章

很明显,乔任梁当时已经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并试着通过学心理学来自救。

然而,精神分析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并无法真正帮助他解决实际的问题。

关于精神分析的问题,我们在昨天的文章已经分析过了,可点击回看:李玫瑾教授分析药家鑫案首次翻车!杀人肯定与弹钢琴无关,更深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作为父母,肯定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因为自己的亲生骨肉突然自杀离世,这是非常残酷的、难以承受的心理打击。

希望父母一定要主动掌握微笑型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守护孩子的心身健康。

延伸阅读:

- “微笑型抑郁症”会让开朗的孩子突然自杀!父母可以通过这7点,有效识别

- 2种隐蔽的精神心理障碍正在毁掉无数家庭:一种让孩子突然自杀,一种让社会突然受害!

现在的社交媒体发达,很多人都在意形象和人设,习惯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微笑型抑郁症”也变得越来越常见。

尤其那些明星、名人、“别人家的孩子”,其实都属于高危险群体。

而且,他们担心人设崩塌,害怕被指责“脆弱”“矫情”,往往不敢向外界求助。不过,哪怕他们求助了,也未必真正有用。

但是,精准心理学提出了“榕树理论”以及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更能够帮助大家看清微笑型抑郁症的本质,甚至实现精准、深入、高效的干预。

所以,微笑型抑郁症是完全可以康复,等到康复后,这一段患病经历还能变成精神财富。

延伸阅读:

- 为何越来越多的孩子罹患抑郁、双相?颠覆性的“榕树理论”说清背后的病根

- 精神心理的“万能钥匙”找到了!精准心理学揭秘抑郁症、双相障碍的真正病因

其实,我们也非常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这种小众的、现在属于非主流的声音也能够通过自媒体发出来。

也许现在只有少数人愿意静下来听,但随着时间推移,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

我们不该再忽视“微笑型抑郁症”,那些躲在阳光下的绝望,也应该被看见!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传播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让微笑型抑郁症真正被看见,从而减少悲剧。

哪怕现在还有很多人质疑我,但只要是做正确的事情,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我就问心无愧!

每周一至周五18:00,周末12:00准时更新,若有新闻热点,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


好文推荐

来源:影视热点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