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or理财? 天价潮玩の源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6 20:00 1

摘要:139元玩偶,二手市场报价9589元,一年收益率70倍,秒杀市面一切理财。泡泡玛特伦敦店,凌晨五点排队,后续因为争吵打架,官方被迫暂停营业。

139元玩偶,二手市场报价9589元,一年收益率70倍,秒杀市面一切理财。泡泡玛特伦敦店,凌晨五点排队,后续因为争吵打架,官方被迫暂停营业。

东京池袋的Gashapon Department Store,常设扭蛋机3,010台,日均扭蛋超十万次。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刷到过这些新闻,不知道从时候开始,潮玩越来越多的进入大众视野。

2020年,泡泡玛特在香港上市,首日市值突破千亿。我们圈子里这帮中登,老登直呼不懂,这年头玩具这么挣钱了吗?但老杨说道:

咱就说有没有一种可能,

这就是咱们当年玩的水浒卡?

随后,一语成谶,泡泡玛特在一片嘲讽声中,股价跌落9成,但在谷底之时,逆风翻盘,走出3年30倍的超级行情,而2024年labubu的全球出圈,光是开箱抽奖视频,就斩获数十亿播放。

潮玩正式成为年度热门赛道, 但稍微入圈后就会发现,不论是前几年BE@RBRICK与爱马仕联名款在拍卖会,拍出14万美金天价,还是号称潮玩圣物的机械未来熊,原来如今这股席卷Z世代的热浪,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在日本上演。

而要理解年轻人为何会为这些塑料玩具心跳加速,甚至成为抽签抢购的社交货币,我们不妨穿透光阴长河,回到一切的起点——日本经济沸腾的年代,看它如何一步步为全世界造了一场无比真实,又充满诱惑的“潮玩梦”。

情感实体化

万事儿都有个开头,而这一切的开端,咱们不妨从那位光头大爷手冢治虫说起,六十年代,《铁臂阿童木》砸开了日本动画的大门,让动画片从电影院飞进了千家万户的客厅。

但,这只是开胃菜。

那时候,日本社会憋着一股劲,一群动画界的疯子也不满足于只给小孩子讲童话。他们整出了《宇宙战舰》——好家伙,宇宙、战争、悲情英雄,直接把一帮高中生、大学生看愣了,他们惊叹:“动画片还能这么拍?!” 这不再是哄孩子的把戏,这是严肃的、能让人哭成狗的艺术作品。

随后,《机动战士高达》更狠,直接把巨型机器人从“超级系”的玄幻片拉进了“真实系”的科幻片。那机器人不再是无敌的英雄,而是耗燃料、会报废、驾驶员会崩溃的战争兵器。年轻人哪见过这个啊?他们瞬间上头,开始研究米诺夫斯基粒子理论,争论扎古和吉姆的性价比——动漫,第一次成了需要“学习”和“研究”的深度文化。

至此,舞台、灯光、音响全部就位。一座名为“二次元”的新耶路撒冷在日本的流行文化地图上拔地而起。

而第一批虔诚的“朝圣者”,名为:otaku(御宅族)。

他们对虚拟世界的爱,对某个纸片人角色的情感,纯度极高。不是发个弹幕刷一句“我老婆”就完事儿了,那是一种近乎宗教狂热的、需要被实体化的深沉爱意。

咱得理解这种冲动:你深爱着一个角色,为她笑为她哭,你的青春里都是充斥着她的身影,但她只能活在屏幕里,摸不着碰不到,难受不难受?挠心不挠心?

这种炽热的情感,它必须得有一个出口,必须得在三次元世界里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锚点。

如果你再结合历史,就会知道,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年轻人的钱包和他们的头发一样,茂密,坚挺,无所畏惧。

而资本的嗅觉,那比狗都灵。商家们看着这群热情如火、钱包鼓鼓的年轻人,再看看如今海量热播的动漫作品,可谓是:刘姥姥初试云雨情,擎天柱命丧野猪林,一拍即合啊,琢磨道:如今动漫热播,我最多投点广告,广告最终转化成多少消费还难得说,既然这样,我干嘛不直接下场和动漫合作。咱让虚拟的情感投射转化为现实的物品,帮年轻人情感释放,这钱我必须赚啊。呸,这梦我必须帮着圆啊。

看明白了吗?诸位。动漫影视本身带来的直接受益其实凤毛麟角,毕竟收视率是有上限,但你的感动值多少钱,马云的青春缅怀值多少钱,孙正义的年少热血值多少钱。而动漫这座情感金矿浮在水面上的只是冰山一角,而水面之下,无法估量的财富密码叫做: “爱的实体化” 。

这是一门关于如何将虚无缥缈的情感,凝结成可触摸、可购买、可收藏的终极生意。

于是,最原始、却最具革命性的“潮玩”雏形,开始破土而出。

它可能只是一个印着猫眼姐妹的抱枕——让你每晚都能与女神同眠,它可能是一盒需要你亲手拼装、涂装的高达模型甚至,你实在囊中羞涩,咱弄个角色的钥匙扣呗,至少标明虔诚信仰的符号啊。

所以说,日本这帮商家,在半个世纪前,就把“如何将虚拟的爱变成现实的钞票”这门生意,给彻底玩明白了。他们为后世整个潮玩行业铺下的第一条,也是最核心的准则:

别跟我聊这堆材料和印花,成本几块钱,咱卖的不是玩具,是情感链接,是身份认同,是愿意为爱买单的冲动!

但这,也仅仅是个开始。当最初级的“拥有”被满足后,更浓烈的情感,必然催生出对载体更极致、更疯狂的要求。而针对不同消费等级的人群,商家们开始进行新时代流量精细化运作。

更高,更大,更完美

当第一个印着女神的抱枕被搂到褪色,当第一台拼装高达在书桌上落满灰尘,一种新的、更强烈的渴望在御宅族心中疯长:“就这?还不够!我得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这份“再近一点”的执念,说白了就三条:

更高精度、更大尺寸、更完美还原。

而在平成萧条的寒风中,现实社会的操蛋,二次元的美好,更是形成了极致反差。于是,这股力量迅速从个人想法演变成群体需求,最终,化作一场席卷厂商与消费者的“军备竞赛”。

而驱动这场竞赛的引擎,有两个:

玩家这边:是爱到极致情感寄托和炫耀心理,二次元也有鄙视链的好吗。如今这年头,光有个钥匙扣,在圈子里已经不好意思打招呼了。

你得拥有别人没有的、更好更精的“藏品”,才能证明你的爱足够纯粹。

厂商那边:

他们发现,在这条“情感实体化”赛道上,低端周边走量,但真正能榨干信徒钱包的,是那些单价极高、能带来极致满足感的“高级藏品”。

于是,技术,成了这场竞赛的第一个突破口。

早期的手办,多是树脂件。这玩意儿是极少数硬核玩家的玩具,需要自己打磨、拼装、上色,门槛高得能劝退9成9的人。毕竟不能要求所有二次元玩家还得是硬核工科人吧,这玩意它好,它贵,但没法收割大众。

而转机来自PVC材质的广泛应用。这种材料更适合大规模量产,能做出细节丰富、涂装精美的完成品。日本海洋堂在这方面是绝对的先锋,他们用“转轮科技”关节,技术,让手办从只能站着的观赏品,变成可以摆出各种姿势的互动品。你琢磨琢磨,冲锋的高达,趴着的娜美,还有看着强势但蹲下来一脸娇羞看着你的女帝,这冲击,一下子就给御宅族给干迷糊了。

于是,产品的形态开始疯狂进化:

尺度上:从十几厘米的Q版玩偶,到1/8、1/7的标准比例,再到震慑全场的1/4甚至1/1等身大手办。你不是爱她吗?现在她跟你一样高,就在展厅里凝视着你。这种冲击力,是当年任何小周边都无法比拟的。

工艺上:涂装分色,细到发丝,瞳孔要用透明件加内部浮雕来模拟光泽感,皮肤上要喷消光漆做出微微的肉感,衣服的褶皱要还原布料纹理。厂商们在疯狂堆料,目标只有一个:无限逼近二次元,直至打破次元壁。

而商业的玩法,也开始变得“妖娆”起来。

厂商们很快摸清了门道,开始了新时代的流量精细化运营和IP分层收割:

限定款:会场首发、地区限定、抽签制,想要,肉身排队吧,于是收据上手写“No. 37/100”,(读:第37号)这好比喝一瓶少一瓶的82年拉菲。

至于哪年哪天排的队、哪位原型师签过名、抢购下雨鞋都湿透了,这都是经历,经历又值多少钱呢?别嚷嚷什么转手赚10倍,我这些独特的经历就值这么多,你要不要吧,这操作直接给产品附加了社交货币属性。

分级制度:万代把高达模型玩出了花,从入门的EG、HG,到专业的MG、PG,价格和复杂度指数级上升。你不是说爱高达吗?来,证明给我看,你的爱值哪个价位?

版本迭代:同一个角色,出完常服出限定,出完限定出泳装,抽空再来个动画周年纪念版。套路深似海,总有一款能掏空你的钱包。

而这场竞赛中,最著名的自然是那两家拥有截然不同气质的超级巨头——海洋堂和万代。

先说海洋堂,回顾他的路线,诸位就发现,这压根就不像个公司,更像一帮追求极致的手艺人。它的信条就一条:

“劳资要做,就做世界上最酷的造型!”

核心竞争力就是几个被称为“原型师”的怪物级艺术家,比如缔造了《阿基拉》金田摩托、《EVA》初号机等无数传世神作的竹谷隆之。这帮人徒手搓胶板就能把你梦中二次元形象,用最炸裂的三维形态给你整出来。

前面说的“转轮科技”关节,就是他们家弄出来的。这玩意本质是给手办穿了层“外骨骼”,只要你想看,赤木晴子都能给你劈个一字马。

海洋堂告诉你:爱,不仅是拥有,更是能揉搓成你想要的任何幻想。

如果说海洋堂是手工定制超跑的顶级手艺人,万代就是好比航母炸鱼。它的信条是:

“凡有IP处,皆是万代土。”

什么意思,从《龙珠》、《海贼王》到《奥特曼》、《假面骑士》,你童年梦里的英雄和老婆,版权几乎都在它手里。它不是在卖玩具,它是向全球的年轻人收一张迟来的童年门票。

而更恐怖的是,他们能把一台复杂的高达模型,拆解成几百个零件,用精度极高的模具大规模生产,然后定价到你一顿饭钱就能抱回家。这种成本控制和规模化能力,让所有对手绝望。

从小学生零花钱都能买的EG(ENTRY GRADE)、到中学生攒钱的HG(HIGH GRADE),再到大学生省吃俭用才能入的MG(MASTER GRADE),最后是社会人彰显财力的PG(PERFECT GRADE)。

总而言之一句话,万代告诉你:

爱,可以用钱来衡量,而我们从5块到5万的全套服务,都有。

这两位巨头,一个往上走,死磕艺术极限;一个往外扩,统治工业规模,看似路线不同,但共同做大了蛋糕。他们几乎把“情感实体化”这场游戏,推向了工业化的、规模化的极致。

但,这就到顶了吗?远没有。

当所有人都在追求极致的“还原”时,一个更颠覆的问题出现了: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还原别人创造的角色?

能不能让这载体本身,就成为被崇拜的对象?

比如明星们收藏满墙的那只熊,比如现在全民疯抢的那只丑萌怪兽。接下来咱们来看看,这场大梦的最高潮,日本是怎么把塑料玩具直接给做成了身份货币。

艺术+金融

当日本手办厂商们还在“更高、更大、更完美”的赛道里卷得你死我活时,有家公司琢磨到:无论你把一个手办做得多么极致,它的价值天花板,永远被锁死在那个原始IP的身上。

于是一个终极思考出现了:

“我为什么一定要给别人的IP当打工?

凭什么不能自己造神?”

而完成这历史性一跃的,是一家名为 Medicom Toy 的日本公司和它的终极武器——BE@RBRICK(积木熊)。

这玩意儿刚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懵了:

没有故事背景、没有动画支撑、甚至表情都没有的空白造型,拿啥卖钱?

Medicom Toy的老板微微一笑,给出了版本答案:

“它不是一个玩具,它是一个‘平台’,一块‘画布’。

1. 艺术赋能

Medicom Toy自己不生产内容,而是化身策展人。他们邀请全世界最顶级的艺术家、最奢华的品牌、最热门的IP来在这块纯白的画布上搞创作。

KAWS来了,空山基来了,梵高博物馆来了,爱马仕、香奈儿也来了……每一次联名,都是一次身份的加持。你买的不再是熊,而是KAWS的设计、是爱马仕的品位、是空山基的科幻美学。

它从根本上,将产品的价值逻辑,换到身份的认同逻辑上。

爱马仕的包成本不到售价十分之一,不妨碍姑娘们依旧要排队,谈心,配货。历经艰辛才有资格购买一只,想多买?上述流程再来一遍吧。

艺术家的画,硬成本不就是画布和颜料吗,但账不是这么算的。我的身份值多少,我的时间值多少,我的理念值多少。

没法算,本质是,你认多少就值多少。

2. 金融赋能

光有艺术价值还不够,必须让它能流通,能增值。

首先,稀缺性控制:

所有联名款,必是限量+编号。

这瞬间激活了人类的收藏癖和占有欲。

“全球限量100只”这话一出,就算是片树叶,那也是限量版的树叶,也有人愿意收藏,愿意买单。

然后,明星入场;余文乐、陈冠希、周杰伦、藤原浩,一大批不差钱的时尚先锋开始入场,积木熊的售价虽然相比其他手办要贵上很多,但对于不差钱的明星来说,这个产品1千,还是1万都一样,都是账户里靠后的数字波动,我买的就是独一无二,玩的就是与众不同。大不了,收藏起来图一乐呗。毕竟限量嘛。

接着,二级市场狂欢:

由于限量,由于编号,由于明星们纷纷晒图出街,明星有品位买熊,那我也买熊。

我=明星。

别觉得这逻辑可笑,现实里这种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戴安娜王妃访日,杂志刊出其穿搭,第二天王妃同款垫肩一夜断货。

周杰伦《Mojito》发布后,原本这款中国名不见经传的鸡尾酒,三个月后出现在各大酒吧的酒单首页。说穿了,明星晒图,放大了参与人群,只要有足够的人想要。那么二级交易市场自然会形成。原价几千的熊,在二级市场被炒到几万、几十万。其中中国艺术家岳敏君设计的库伯力克熊更是拍出过128万港币的天价。

最后,共识达成:经过上面一系列的品牌赋能,明星带货,市场交易后,这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群关注,俗称:

破圈。

而当越来越多人通过炒熊赚到钱后,一个更强大的社会共识就形成了:

BE@RBRICK = 保值增值。

这时候原本不关注艺术,

不爱潮玩的投机者也会涌入,

进一步推高价格,完成金融闭环。

至此,潮玩的价值彻底摆脱了物理成本的束缚,其价格公式变成了:

最终售价=(艺术家名气 + 品牌溢价)x 稀缺度 x 市场泡沫

这公式眼熟吗?

这特么不就是艺术品和奢侈品的定价公式吗!

而Medicom Toy,通过这只熊,完成了一场惊天的“偷梁换柱”:

它把潮玩从工业消费品赛道,拔高到了文化艺术品赛道。

它让消费者,从爱好者拓展到 “收藏家”和 “投机者”。

于是,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当年一个塑料熊能换一辆豪车。

毕竟你买的不是玩具,是潮流达人的身份标识和有品位的收藏家名号。就像手表中的理查德,他工艺如何重要吗。重要的是,现在大家都知道这玩意是叫亿万富豪入场券。

看到这里,再看拉布布在伦敦的抢购打架,再看泡泡玛特的市值过山车,是不是咂摸出点不一样的味道了。

尾声

曾拍出14万美金天价的联名熊,如今在二级市场报价腰斩再腰斩。至于那些普通款式的价格,有的甚至跌掉9成。这都不是雪崩,而是潮水退去后,你环顾四周,所有人都没穿裤衩。嗯,庄家穿了,但全是图案,艺术家联名的潮玩的故事,永远是新神换旧神的轮回。EVA,高达,冰墩墩,BE@RBRICK,剧本这么多年都一样,用爱发电,用钱炒作,用户买单。而下一个爆款已经在路上,准备收割新一代的青春和钱包。

最后,如果一定要有个建议,我觉得喜欢就买,当消费,这年头图一乐不容易,为情绪买单也合理。就当是,喝一杯百八十的手磨咖啡。

但你要是想靠炒这个赚大钱,坦白说:

庄家既能印牌又能改分,你投的是真金白银,人家虚空印出的是欢乐豆,你拿什么赢。

记住,

你购买的是情绪,

贩卖它的,

却是生意。

来源:东京老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