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教不改?又一百亿级公司被叫停,种族歧视只是冰山一角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6 20:38 1

摘要:因为广告里黑人模特的皮肤被故意弄成“有问题”的样子,而白人模特的皮肤却完美得无可挑剔。这种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白皮肤比黑皮肤优越”这样的隐含意思。

真是活久见了,就一个普普通通的沐浴露广告,竟然能把“种族歧视”这么大顶帽子扣自己头上!

英国官方直接出手叫停,这已经是国际大牌第N次栽在同一个坑里。

如此邪门的事反复上演,这背后的水可深着呢!

前不久,Sanex沐浴露的电视广告在英国亮相。广告里有两位黑人模特,一个皮肤上满是红色抓痕,看着又痒又难受;另一个的皮肤粗糙得像干裂的泥土。

紧接着画面切换,出现一位白人女性正在愉快地沐浴,同时画外音响起:“试试全新Sanex皮肤护理系列及其专利氨基酸复合物,体验24小时滋润感。

”广告最后还加了句:“舒缓可能只需一次淋浴。”

这广告原本想用日化产品常用的“使用前后对比”方式,突出产品效果,可没想到却捅了马蜂窝。好多观众看完心里特别不舒服,为啥呢?

因为广告里黑人模特的皮肤被故意弄成“有问题”的样子,而白人模特的皮肤却完美得无可挑剔。这种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白皮肤比黑皮肤优越”这样的隐含意思。

英国广告标准管理局(ASA)收到投诉后,马上展开调查,最后做出了禁止这则广告继续播出的决定。 ASA在声明里说得很明白:广告里黑人模特的皮肤被描绘成干燥、瘙痒和不舒服的状态,而白人模特用了产品后,皮肤变得光滑洁净,问题都解决了。这样的对比,很容易让人理解为“白皮肤优于黑皮肤”。

监管机构觉得,这广告违反了英国广播广告的规范,“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冒犯”。说白了,就是这广告不小心踩了种族歧视这条红线,哪怕品牌本来可能没这个意思。

面对这样的指控,Sanex的母公司高露洁 - 棕榄觉得特别委屈。

他们解释说,特意选用不同肤色的模特,就是为了展现多样性,想表明产品适合所有人使用。

品牌方还强调,广告并不是基于种族差异来做的,只是用不同肤色模特来演绎常见的“使用前后对照”。就连负责审核广告合规性的Clearcast公司,一开始也觉得这广告体现了品牌的包容性。

但事实证明,品牌的一番“苦心”,观众根本不买账。广告的画面和叙事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传达出了完全相反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潜意识讯息”在捣乱。

有时候广告创作者太一门心思地想表现产品效果,却忽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那些敏感的因素,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Sanex可不是第一个在种族问题上“栽跟头”的日化品牌。

2017年,联合利华旗下的多芬(Dove)在美国发布的一则网络广告,引发了更大规模的舆论风暴。 那广告里,一位黑人女性脱掉上衣后,竟然变成了一位白人女性,接着又变成了一位亚裔女性。品牌本来是想表达产品适合各种肤色的人,但这视觉效果看起来,就像是“把黑人洗成了白人”!

这广告一出来,立马引发了强烈的反弹,社交媒体上的批评声像潮水一样涌来。多芬虽然赶紧道歉,还撤下了广告,但这事儿对品牌声誉造成了长久的伤害。直到现在,这个案例还被广告行业当作反思“多样性呈现”的重要教训。

Sanex广告被下架这件事,又给全球消费品公司敲响了警钟:在现在这个社会,广告可不只是简单地推销产品,更是品牌价值观的一种传递。

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看重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品牌的道德立场。一则看似没啥恶意的广告,可能一下子就点燃舆论,对品牌形象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 特别是在种族、性别、文化这些敏感话题上,品牌必须得格外小心。

就算本意是展示多样性,或者表明产品的普适性,但广告的画面和叙事逻辑,还是可能让人产生误解。 广告创作者得多站在不同群体的角度考虑感受,避免因为一些无心的画面设计,引发“歧视”方面的争议。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文化的敏感度,已经成了广告创意人员必备的基本素养。 现在这个世界跟以前不一样了,消费者不光关注产品的功能,更在乎品牌背后的价值观。一则广告要是出了问题,可能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品牌信誉就毁于一旦。

广告创意人员得清楚:在种族、文化这些敏感问题上,“无心之失”可不再是能轻易被原谅的理由了。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