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从生态修复和业态重塑两方面入手,建成5公里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50公里国家级越野跑赛道,承办赛事60余场。同时,流转低效用地,发展花卉培育、果蔬采摘,开发农事体验项目;还将矿坑改造成石窝剧场,闲置民房升级为特色民宿,修建了环湖绿道与星河露营地,实现了生态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6日讯近年来,威海市环翠区通过多业态协同发力,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特色样板片区,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走进环翠轻户外运动基地,不少市民、游客或伴着书香静享休闲时光,或和朋友在绿地露营,在自然惬意与美丽风景中放松身心。
“我和朋友一起来这里露营,能吹吹自然风,看看风景,体验感特别好,每次来都觉得很放松。”市民王文慧说道。
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废弃采石场裸露着岩石,低效用地缺乏利用,闲置民房墙体斑驳杂乱,资源浪费严重。
“我们从生态修复和业态重塑两方面入手,建成5公里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50公里国家级越野跑赛道,承办赛事60余场。同时,流转低效用地,发展花卉培育、果蔬采摘,开发农事体验项目;还将矿坑改造成石窝剧场,闲置民房升级为特色民宿,修建了环湖绿道与星河露营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威海市环翠区嵩山街道民生服务办公室科员江静静向记者介绍道。
环翠轻户外运动基地样板片区的蝶变,正是环翠区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立足区域优势,环翠区围绕休闲农业、运动体验和亲子研学,规划建设了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菱角湾城乡融合样板片区等1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实现全域覆盖。与此同时,还以“文化+”为切入点,将红色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研学有机结合,打造覆盖全年龄段的乡村研学品牌,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为乡村发展注入深厚内涵与持久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文化+’融合模式,深挖乡村文旅资源,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挖掘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持续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协同发展,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威海市环翠区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于澜说道。
闪电新闻记者 郑晨 孙铭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