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这个村“姜”希望种进山泥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6 23:34 2

摘要:“以前这片地全是速生桉,树密得连阳光都透不进来。”飞云村党支部书记潘虹山介绍。去年,村里响应耕地保护政策,将这片速生林砍伐平整,恢复为连片耕地。但土地平整后,如何让闲置地块产生效益,成了村“两委”的心头事。

秋日的阳光洒在南安市乐峰镇飞云村天顺家庭农场的生姜田里,绿油油的姜叶挨挨挤挤,在微风中泛起层层绿浪。几名村民正弯着腰,小心翼翼地为姜田除草。

预计今年年底前,这片50多亩的生姜将迎来丰收。不承想,这片郁郁葱葱的姜田,半年前还是一片亟待盘活的速生林地。

“以前这片地全是速生桉,树密得连阳光都透不进来。”飞云村党支部书记潘虹山介绍。去年,村里响应耕地保护政策,将这片速生林砍伐平整,恢复为连片耕地。但土地平整后,如何让闲置地块产生效益,成了村“两委”的心头事。

今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村里得知天顺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天顺正在寻找适合生姜的种植基地。双方一拍即合,飞云村将这片耕地流转给天顺家庭农场合作经营。

4月初,李天顺投入20多万元,在这片新平整的土地上建起护栏,播下了小黄姜种。“刚开始最缺人手,村里帮忙联系了20多名留守老人来务工,每天170元工资,还管午饭。”李天顺笑着说,老人们干活细心,除草、培土、防虫样样在行。

如今,生姜田间管护进入培土阶段,李天顺仍雇着几名短工进行最后的培土和虫害清理,“就盼着挖姜那天!这片生姜基地亩产预计可达5000公斤,今年产值有望达300多万元。”

“土地流转只是第一步,关键要靠模式创新让产业扎根。”潘虹山说,今年飞云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党支部牵头整合资源,合作社负责对接市场,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形成三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除了模式创新,品牌与销售渠道的创新同样亮眼。飞云村是当地有名的电商淘宝村,依托这一优势,村里正计划注册“飞云村莲花古寺”商标——因生姜基地紧邻村内千年古刹莲花古寺而得名,“要用好古寺的禅文化底蕴,把生姜打造成网红农产品。”潘虹山介绍,未来将整合村内生姜、地瓜、花生等农作物,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店同步销售,让“飞云味道”的土特产走出大山。

土地盘活的效益不止于此。今年飞云村已新增耕地150多亩,“这50亩生姜是‘试验田’,接下来我们会引导村民对剩余150多亩耕地进行精细化管护,根据土壤条件选种地瓜、花生或继续扩种生姜,让每一寸土地都产生效益。”潘虹山望着远处的山坡,规划着村里的“增收地图”。

来源:海丝商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