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5岁女子公园自缢事件,你怎么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6 22:12 1

摘要:死者身份黄某,女性,25岁,生前系自由职业者,2025年9月8日晚,黄某独自从成都地铁二号线行政学院站骑行共享单车至龙泉驿区大面街道“玉石公园”绿道旁自缢,9月9日凌晨3时被群众发现并报警。现场无打斗痕迹及被侵害迹象,视频轨迹显示其独自行动,遗书笔迹鉴定确认其

死者身份黄某,女性,25岁,生前系自由职业者,2025年9月8日晚,黄某独自从成都地铁二号线行政学院站骑行共享单车至龙泉驿区大面街道“玉石公园”绿道旁自缢,9月9日凌晨3时被群众发现并报警。现场无打斗痕迹及被侵害迹象,视频轨迹显示其独自行动,遗书笔迹鉴定确认其亲笔书写。

遗书内容为“别害怕,我是自杀。我真骑不动了,本来想找人少、树不错、风景又好的地方,真走不动了”,直接表明其心理状态。

警方呼吁要求公众尊重逝者隐私,停止传播现场图片/视频,不散布未经证实信息。

倒着问一下。

人这一生究竟是为什么活着?

活着那么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愿意活着?

这是一个每个人都会思考的哲学问题。

在搜索引擎中,每天都有上千人来搜索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再这个问题的其他种问法加起来,每天最少有数万人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过遗憾的是,通过搜索引擎并不能看到理想的答案。

如果用这个问题去查找相关的图书,能够找到三本以这个问题命名的图书:第一本是作家写的散文集。第二本是和尚写的宗教著作。第三本是企业家写的哲学感想。

作家,和尚、企业家,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思考角度的不同,如果再去调查更多的人,你会得到更多的答案。这个问题,每个人得答案都不同:理想、成功、快乐、责任、健康、成名……这些答案都是浮云,我们都很难看到一个符合每一个人的哲学答案。我们要想得到这个问题的哲学答案,就不能浮于表面的思考,人云亦云的表达。许多时候,换一个角度,稍稍深入一点点,你就会打开智慧的大门。

我们找到人为什么活着的哲学答案呢?

我们需要先从下面这个问题入手:

活人和死人的区别?

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我们就把这个世界背后的运行规则想明白了,然后你再去看待一切,都会变的非常简单。

活人和死人第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活人有呼吸,死人没呼吸。

这是废话般的事实,但是它背后隐藏着真理,继续在深入一点点问下去:呼吸的作用呢?

呼吸的目的就是为了驱动能量在体内的运转!

核心是能量

所以人活着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食物是能量,财富是能量,物质也是能量,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

一个人获得的能量越强,他就会在相对范围内越舒服。在北方,一个人表达自己很舒服的话,一般都会用“得劲儿”这个词,得到劲儿了就舒服了。劲是什么,还是能量。

再回到呼吸这个话题,你可以观察一些自己,以及周围的每一个人,你会发现,每一个人的呼吸都是不一样的。呼吸深沉均匀的人能量强、运气好、很自信。呼吸比较浅的人能量比较弱、运气差、很不自信、甚至还叹气。呼吸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你会发现,任何一种修行的方法,都非常注重呼吸的调整。无论是佛家、道家、密宗也都是如此。无论是气功、还是瑜伽、或太极。

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会提到“气”这个概念,例如气脉、气数、生气…….。

同时古人把一些有型物质称为“器”,它的读音也和“气”相同,都是读“qi”。古人说的气,不是指呼吸的空气,而是指:一切能量的储存和传递方式。所以,人活一口气!你的能量越强大,你就相对活的越得劲儿!

活人和死人第二个明显的区别就是:

活人有感觉,死人没感觉。人活着,就是靠自己的感知来感觉这个周围的世界,当一个人彻底的没感觉了,他就进入了死亡。所以我们继续追问下去:感觉的作用呢?

感觉是用来传递信息的。什么是信息?

目前常规的书面内容: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1948年数学家香农在“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真是又长又不准确又难懂!简单明了直接又准确:信息就是变化的记录和传递!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记录下来并传递出去,就称之为信息。就像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全部都是由0和1的变化组合成的,他们的变化组合成了我们这么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世界。

人用五官感受到的世界,并不是完全的真实的。因为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外界透过眼睛把信息传递给你的大脑,然后大脑再把这些解码成像的。大家都知道,人眼睛可以看到的光的范围非常的有限,甚至人眼中的世界和动物眼中的世界都有很大的差别。

同样,一个人听到的声音,也是声波传递到耳膜,耳膜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然后大脑再进行加工解码。大家都知道,人耳朵可以听到的声波范围合适非常小的,许多动物能够听到的人类都听不到。

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是外界传递给大脑的信息,然后大脑再进行解码,然后反射给自己的感受,而人的这种感受也是大脑解码后再给身体其他器官传递的信息后的一种反馈罢了。

一个人想要成功,他要的是成功的感觉。一个人想要幸福,她要的是幸福的感觉。一个人想要成名,他要的是成名的感觉。一个人想要强壮,他要的是强壮的感觉。

我们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自己的感觉,但是有许多时候,你想要的那种感觉和你以为实现后能够达到的感觉是两码事。

过去有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就是:成功就是目标。于是太多的人,为了成功,不择手段,过程非常的艰苦。最终总算实现了目标,发现和自己想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甚至是更加痛苦。

其实,目标只是工具,快乐才是目的。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的记录和传递就是信息。

一个人获得信息越多,并且能够让自己的身体更好的传递和感受这些信息,那么这个人就会有多更好的感觉。

同样对应的自杀有两种分类,一种是物质型(能量)自杀,一中精神型(信息)自杀。

自杀有两种分类,一种是物质型自杀,农村的老年人因为得了绝症无钱治疗,选择了更轻松的方式结束生命,想反这种现象在日本城市里很常见,网上大家搜一下“日本自杀森林”,因为老龄化严重,很多城市老人不堪重负,儿女又不工作,无力承担他们的养老,他们只有选择自杀。他们都是被生活所迫,也是社会的一种无奈,希望将来公益组织能够重视一下这些弱势群体。

现在越来越多的抗拆迁跳楼、包工头拿不到工程款自杀、企业倒闭老板跳楼的新闻越来越多,这也属于物质型自杀。

老人得了绝症想解脱,选择轻生,我们可以讲国家没有安乐死不够人性,而越来越多的城市人选择了物质型自杀,这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了。

曾经有一对年轻人,两口子都在上海工作,工作很努力,在上海买了房生了孩子,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在4万亿还没有出台前,很多企业都在裁员。

男生总是幻想着自己要失业,如果一旦失业银行的按揭就还不起了,房子就会被收回,孩子读书也会没了着落,他每天都过的很犹豫,临死前写了一封遗书,说自己没有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就这么一走了之了,很对不起所有爱他的人。

男生走了以后,老婆把上海的房子卖了一笔钱,带上孩子回了农村老家,这笔钱再找份轻松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农村生活的没有一点压力。

如果男生把自己的物质值降低一点,这种惨剧也不会发生。

跳楼的包工头、老板们,如果把自己的物质值降低一点,欠了工人的工资,要去找债务的源头,债务源头没有能力偿还,法院是不会把他们抓起来的。

只是自己的生活会受到影响,所以把物质值降低,说起来简单,真的要降低的时候,很多人命都会不要了。

另外一种类型的自杀就是精神型自杀了,以前这种事多发生在农村妇女身上,现在城市里这种现象也开始越来越多了。

农村没有高楼,妇女们想不开的时候,就喝药,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妇女受到了委屈之后哭喊着:你不就是想让我死吗,我死给你看。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那时候我国的妇女还是弱势群体,半边天还是一个口号,现在妇女地位已经不是半边天这么简单的了,阴盛阳衰超过半边天的比比皆是。比如中国女排对比中国男足。

那时候自杀的主要群体是受了委屈的家庭妇女,一瓶农药或者一根绳子就行了,妇女受了婆婆的气或者丈夫的毒打,再或者和邻居因为小事吵了架,因为这些小事轻生的数量很多,当时网络没这么发达,只能听说某某邻居没了,喝药或者上吊了。

很多悲剧的起因都是因为家人之间、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升级而来的,一件小事为什么酿成惨案?

典型的精神型冲突造成的,农村交际范围窄,每天打交道的都是那几个人,一旦有了精神型冲突,就是无法逆转的。

城里的精神型自杀也以宅男、宅女居多,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么他的生活是很多姿多彩的。

这样的事情在5-60年代,饿肚子的年代里很少有发生,主要那个年代大家没有攀比心,也没有可攀比之处,都没有吃没有穿的,比谁裤子上的补丁多,反而是一种荣耀了。

70年代和80年代,妇女还不是主体劳动力,经济上的劣势地位决定了劣势的家庭地位,而且已经出现了攀比之风,比如老三样,黑白电视、缝纫机和自行车,这老三样是压在那个时代家庭妇女头上透不过气的三座大山。

现如今的自杀是不分性别不分年龄的,未成年人自杀的曝光率越来越高,老年人比儿女,中年人比豪车豪宅,孩子比学习和兴趣班拿奖。

各个年龄段都有攀比的地方,远远不止三座大山,比如小孩子,别人家的成绩好,演讲也厉害,英语可以口语对话,奥数还获过奖,这些对比产生的挫败感父母和孩子都要承受。尤其是大城市,你读不上名小,就读不上名初中,名高中、名牌大学就与此无缘了,然后等你大学毕业了,又会去和身边的人比拼事业和车子、房子。

现在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得这种病,比如那些明星、记者、医生等职业,层次越高,精神压力越大。

为什么这么说,比如说你有500万资产,如果在西部小城市,你可以晋身土豪一列。如果你是在一线大城市,对不起,身边各种豪车豪宅会让你感觉自己穷的叮当响。

看看那些学生,高中生当中重点高中的孩子压力最大,那种很烂的学校,学生都在谈恋爱打游戏的那些学校,几乎没有一个得抑郁的。没有攀比心嘛,大家都在比烂。

有句话讲,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提升自己精神值多么重要-能够让自己的身体更好的传递和感受好的信息。

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值很低,他的交际圈是无法扩大的,如果一个人精神值很高,他可以帮助到很多人,物质追求很容易就得到了满足,自己本来就是精神值高的人,完全没有自杀的伏笔嘛。

一个人活着,你永远停留在当下的状态,过去已经过去,永远无法改变;未来只是想象,你永远是未知,你能够把握的,只有当下的状态,所以当下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你如果能够尽量让自己每一个当下都保持好的感觉,你的一生都是美好的感觉,这才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如果你能够时刻觉知当下的感觉,就这样就不容易盲目的去做事了。

所以话题讲到这里,我们又回到了主线上来,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值,不但可以帮你追求更多的财富,还能让你不会想不开。

来源:邓德全说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