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记得《将夜2》开播那天吗?多少观众盯着屏幕一脸懵:宁缺怎么换人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陈飞宇去哪了?当时舆论几乎一边倒,都说这位“公子哥”是因为第一部没爆红反而挨了骂,撂挑子不干了。毕竟,顶着名导之后的光环,被吐槽演技稚嫩、扛不起剧,面子上挂不住也很正常,这
还记得《将夜2》开播那天吗?多少观众盯着屏幕一脸懵:宁缺怎么换人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陈飞宇去哪了?当时舆论几乎一边倒,都说这位“公子哥”是因为第一部没爆红反而挨了骂,撂挑子不干了。毕竟,顶着名导之后的光环,被吐槽演技稚嫩、扛不起剧,面子上挂不住也很正常,这逻辑听起来严丝合缝,几乎成了公认的“真相”。
但娱乐圈的真相,往往迟到,却从不缺席。时隔数年再回头品,才发现我们都错得离谱。陈飞宇的离开,根本不是输不起,反而像一次精准的“避险操作”。真正的原因,或许藏在他那位“怎么捧都捧不红”的搭档身上,宋伊人。
坦白说,宋伊人的资源,曾让多少同龄小花眼红。一部《将夜》大IP女主在手,合作的是陈飞宇这样备受瞩目的新生代;后来搭档邓超元、龚俊……要知道,龚俊后来可是凭《山河令》一跃成为顶流。但诡异的是,剧播完了,合作男演员一个个飞升,她却仿佛站在一个透明的罩子里,热度与她无关,始终不温不火。一次是偶然,次次如此,就很难不让人思考:是不是她本身,就缺少那么一点“爆”的体质?
观众缘这门玄学,有时候就写在脸上。宋伊人的外形条件,在美女如云的娱乐圈里,确实显得有些“吃力”。嘴唇偏薄,不笑时容易显得苦情甚至刻薄;五官不够大气,身材娇小瘦削,整体气质偏于邻家小妹,是那种“小家碧玉”的好看。这种颜值特质,演偶像剧里的闺蜜、青春剧里的同学会很出彩,但一旦把她放在古装大女主的位置上,要去诠释倾国倾城、背负国仇家恨的“天命之女”,就有些撑不起场面。观众无法信服,代入感自然就弱了。戏路被外形框住,硬要逆天改命当女主,结果就是吃力不讨好。
更关键的是,她似乎从未想过换个赛道突围。你会发现,她的履历表上清一色都是女主戏,从未见过她给谁作配。这本身无可指摘,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她或许心气极高,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没有观众基础的“鸡头”,并不能换来市场的认可。有时候,一个出彩的女配角,远比一部无声无息的女主剧更能赢得人心。拒绝配角,某种程度上也拒绝了被更多观众看到的可能性。
除了业务上的“体寒”,她身上最大的争议点莫过于那鲜明的“人设反差”。公众面前的她,是闪闪发光的北大硕士,是那个“边拍戏边考研”的励志学霸。这个人设为她镀上了一层金光,吸引了无数好感。但坊间关于她私下的传闻却层出不穷,什么“小太妹”、“玩得开”等标签时不时就在八卦论坛里流传。这种极强的反差感,极易消耗公众的信任。一旦学霸光环压不住负面传闻,反噬起来将是灾难性的。对于一个需要路人好感的演员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软肋。
如此看来,陈飞宇当初的“跑路”,倒显得格外清醒和明智。他及时止损,离开了一个或许无法互相成就、甚至可能互相拖累的搭档。娱乐圈的上升之路如同走钢丝,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选择一个对的搭档,有时比自身实力更重要。宋伊人或许并非不努力,但在这个残酷的名利场里,光有努力和资源远远不够,观众缘、辨识度、精准的自我定位,缺一不可。强捧未必能出头,反而可能坏了口碑,这才是最令人唏嘘的现实。
说到底,演员这碗饭,最终还是要观众来买单。你说呢?
来源:青瓷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