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四三年一月三十一日为严炳武同志题写“埋头工作,努力学习”八字,是延安时期一段珍贵的历史见证。这幅题词不仅是对一位特等模范工作者的嘉勉,更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岁月中倡导的优良作风和重要思想原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毛泽东为严炳武题词手迹
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四三年一月三十一日为严炳武同志题写“埋头工作,努力学习”八字,是延安时期一段珍贵的历史见证。这幅题词不仅是对一位特等模范工作者的嘉勉,更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岁月中倡导的优良作风和重要思想原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严炳武(后改名马再生),一九一九年生于四川青川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九三五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长征和西路军艰苦转战,曾担任李先念的勤务兵,亦在长征途中为毛泽东牵过马。抗日战争时期,他在中央军委二局等单位从事机要和情报工作,因在大生产运动中表现优异,被评为“特等模范工作者”,获毛泽东、朱德两位领导人分别题词勉励。朱德同志的题词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毛泽东同志则亲笔书写“埋头工作,努力学习”,以示表彰与期望。
毛泽东题词虽仅寥寥八字,但含义深远,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工作方法与学习态度的高度统一。他始终强调,干部必须既重视实践,又注重学习,二者不可偏废。在他看来,只顾埋头工作而不注重学习,便难以提高认识、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而脱离实际工作空谈理论,则易陷入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的误区。这一题词正是该思想的具体体现,彰显了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原则。
题词撰写于一九四三年,正值全党深入开展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日寇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使边区面临极大困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为克服物资匮乏的响亮口号;另一方面,整风运动着力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提倡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在此背景下,“埋头工作”鼓励的是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努力生产的实干精神;“努力学习”则强调通过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来研究实际情况,不断提高政治觉悟与工作能力。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当时对党员干部的全面要求。
从书法艺术角度看,这幅题词在毛泽东墨迹中显得别具一格。毛泽东书法素以气势恢宏、飘逸奔放的狂草见称,而此次题词却以楷书为主,兼带行意,用笔凝重、结构端正、字迹清晰,便于辨识与传播。如“埋头”二字结构平稳而略有错落,“力”字撇画舒展仍见力度,整体风格刚健肃穆,反映出书写时的庄重态度和对受奖者的真挚勉励。这种书写形式的选择,既考虑到表彰文的实用性与示范性,也展现出毛泽东书法艺术中雄健潇洒的别样风貌。
该题词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善于以模范带动全体的优良工作方法的体现。领导人通过题词表彰先进,激励广大同志见贤思齐,弘扬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严炳武同志作为普通战士和机要工作者,能够得到主席和总司令的亲笔勉励,正是党的群众路线和干部政策的生动写照。
纵观历史,“埋头工作,努力学习”所蕴含的精神跨越时代,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提示我们,无论在任何岗位,都应当保持兢兢业业、求真务实的敬业态度,同时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这种崇尚实干、强调学习的精神,依然是推动事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重要动力。
总之,毛泽东同志为严炳武同志所题“埋头工作,努力学习”,虽言辞简练,但意蕴深厚,既肯定了个人的成绩,也寄托了对广大革命者的期望。它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精神的载体,持续启示我们在新征程上始终坚持实干与学习相结合,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来源:视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