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秋雨一场寒”,连着下了几天雨,早上出门明显感觉凉飕飕的。小区里遛弯的张大爷揣着袖子念叨:“快秋分了,不知道今年冬天冷不冷。”这话一出口,好几个人围过来搭话,都在聊那句“白天秋分,单衣过冬;夜晚秋分,冻死老牛”的老话,还追问今年秋分到底在啥时候。
“一场秋雨一场寒”,连着下了几天雨,早上出门明显感觉凉飕飕的。小区里遛弯的张大爷揣着袖子念叨:“快秋分了,不知道今年冬天冷不冷。”这话一出口,好几个人围过来搭话,都在聊那句“白天秋分,单衣过冬;夜晚秋分,冻死老牛”的老话,还追问今年秋分到底在啥时候。
带着大家的疑问,查了下日历,2025年秋分准确时间是9月23日2时19分04秒。凌晨这个点,妥妥的“夜晚秋分”。这下,不少人开始犯嘀咕,真要像老话说的那样,冬天会冷到“冻死老牛”?
家住乡下的二叔,早就把这句农谚刻在了骨子里。他说,过去没有天气预报,祖辈们全靠观察节气过日子。秋分在白天,说明太阳晒得足,地里积攒的热量多,冬天冷空气就没那么凶;要是在夜晚,太阳落得早,地面热量散得快,冷空气容易长驱直入,冬天自然就冷。二叔还举例子,前几年有次秋分在下午3点多,那年冬天确实不怎么冷,家里老人就穿件薄棉袄过冬。
但城里做气象观测的朋友却有不同看法。他说,农谚是老祖宗的经验总结,有一定道理,毕竟秋分时间能反映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变化。
但现在看冬天冷不冷,得综合看海洋温度、极地涡旋这些因素。去年秋分也在夜晚,冬天虽然冷,但没到“冻死老牛”的程度,所以不用太焦虑。
不管农谚准不准,秋分一到,生活里的变化实实在在。菜市场里,卖秋菜的摊位热闹起来。秋菜是当地的野苋菜,带着露水摆上桌,阿姨们抢着买,说要回家煮“秋汤”。“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配上鱼片煮一锅,全家喝了图个平安健康。
还有人背着一摞“秋牛图”挨家送,红纸上印着全年节气和农夫耕田的画,送图人嘴甜,说着“秋耕别误时,来年丰收多”的吉祥话,收图的人都乐呵呵的。
田里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北方的麦田里,农户们拉着犁翻地,趁着土壤湿润赶紧播小麦种子,生怕耽误了农时。南方的稻田里,晚稻正灌浆,农民们踩着水施肥,裤脚沾满泥巴也顾不上。果园里更热闹,苹果、梨子压弯了枝头,果农们凌晨4点就上山采摘,篮子装满了就往山下运,脸上全是丰收的笑意。
其实,不管冬天冷不冷,老祖宗的农谚和习俗,都是对生活的用心观察。秋分提醒我们,该添衣了,该忙秋收了,该和家人一起尝秋味了。跟着节气过日子,把每一天过得踏实,比纠结冬天冷不冷更重要。
来源:菩提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