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书评数:12955 当前被收藏数:37734 营养液数:89815 文章积分:543,569,024
总书评数:12955 当前被收藏数:37734 营养液数:89815 文章积分:543,569,024
文案:
华美日化厂厂长周渔重生到了1981年,成了因为在校恋爱屡劝不改被退学的同名农大学生。
所有人都说,她大学肄业,既不能招工进厂,又不能毕业分配,嫁人都没人要。
周渔:进什么厂?嫁什么人?80年代初,外资日化还未进入夏国,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时机,此时不创业更待何时?
不过,翻翻兜里的十三块一毛八,从头来吧!
多年后华美集团成为全球第一大日化集团,同时也是全球排名第一连锁商场、超市,全球最大蘑菇供应商,周渔受邀为大学生授课,课后提问环节:
大学生甲:81年大部分创业者都是倒买倒卖挖到第一桶金,您怎么想到种蘑菇?
周渔:钱少走不远。
观众:哈哈哈……真幽默!
大学生乙:外资日化进驻夏国市场后,本想通过提高商场超市进场费,降价促销等方式,与夏国日化产品竞争,却因为您手头有夏国最大的商场和连锁超市,带领全国日化进行了反杀。这步棋妙不可言,请问,您开门市部的时候预料到了吗?
周渔:预料到了,我一直在准备,等着他们呢!
观众:哈哈哈……怎么可能?
大学生丙:那么多行业,您是学农的,为什么要做日化?
周渔:因为那是我心中挚爱。
2007年,华美日化厂厂长周渔,因为拒绝被外资收购车祸而亡。
重生后的她想:死不了她就硬活着,早晚将那堆王八蛋都收拾了!
她做到了!
1、大女主苏苏苏苏爽爽爽爽文。
2、日化是指日用化学品, 包括香皂、肥皂、洗衣液、洗衣粉、洗发水、沐浴露、护肤、护发、化妆品等
3、现代架空,发生地夏国。
试读:
·
周朵跟小旋风一样冲进了卧室。
这会儿已经十月初了,天气变凉,早晚都要穿上外套,周朵身上的冷意冲了进来,周渔的懒觉彻底没戏。
她无奈地抬起头来,就瞧见周朵站在炕头,已经语无伦次了:“白的,真的有,我看见了,白色的。姐你不说白色的就是出菌丝了吗?”
“一定是!”她明明是问周渔,可是语气却是毫不犹豫地确定,“白乎乎的不是菌丝是什么?”
“姐!”她直接上手了,冰凉的小手就想往周渔被窝里放,周渔可知道那滋味,立时坐起来了:“我跟你去看。”
周朵就这意思。
她兴奋又担心,确定又怀疑。
周朵觉得自从大姐回来后,她一个语文作文只会写议论文的人,都变得情绪多变起来。这不是她陡然多长了一些细腻,实在是她姐干的这事儿让人挂牵。
原先老梅树下的话题人物,三五日就换一个,今天是秋芬姐的老公能不能回来接她,明天是周雪那个知青未婚夫是不是骗她,后来则是顾家那个失踪了的小儿子是不是已经出意外了。
总之,各领风骚三五天。
她姐回来了,稳霸榜首。
尤其是村长给她姐找工作这事儿透出来后,大家的话题都没离开过。周朵也是农村人,想都知道大家说啥。
那是羡慕中带着嫉妒,酸中带着期望,既讨厌她姐得了村长的青睐却又不珍惜,又希望她姐真的能种出蘑菇来,那叫一个矛盾。
周朵今年六年级,上的是村小,同学都是附近村里的,都知道周家的事儿,顾大苗就问她:“你姐工作都不要,天天想着种蘑菇,是不是脑袋坏了。”
周朵倒是没当时出气,她爸去世的时候交代她们了,以后家里没男人了,在农村是要被欺负的,有事别硬出头,要学会变通。
周朵给他书包扔河里去了。
所以,为什么她天天比周渔跑菇房还勤快,是因为她憋着一股气啊。妈也是,虽然带着大家天天卖菜挣钱,可她也担心着呢,她姐要是种不出蘑菇来,一个大学生,又把村长的工作给拒绝了,那可咋办!
母女俩都为周渔愁死了,还不能告诉她,结果周渔日子过得特别舒坦,都胖了。
哎!她可心真宽!
周渔是被周朵催促着起了床,大抵嫌弃她慢,这位好妹妹还给她拿了鞋,等着她穿上了,就迫不及待地推着她去了一号菇房。
一号菇房是周渔用来培植平菇母种的。
这会儿一共六个试管,周朵指着中间那个,小声说:“那儿,那儿,姐,你看是不是?”
连林巧慧也过来了,跟着低头往里面瞧。
土豆和琼脂做的培养基,是淡淡的黄色,其实如果真长了,看起来挺容易,就是周渔拿回来的这几根试管太老旧了,玻璃都被磨花了,所以真需要仔细一些。
“有吗?哪根啊?”林巧慧问。
周朵连忙说:“就第三根,你看有点白色的,一点一点的是不是?”
林巧慧也连忙盯住了第三根,“是吗?”
周朵立刻急了:“真是真是,肯定是一定是,不能不是!姐是不是?”
这样子,如果周渔说不是,这丫头八成得哭出来,但显然,今天她哭不出来了,周渔仔细看看,点点头:“是!”
顿时,周朵就耶了一声,连林巧慧也惊讶地说:“真是啊?这点什么时候能长大啊。这能长出蘑菇吗?”
周渔点点头:“很快的,晚上来看,就能看见大团的白色菌丝了。”
她说的气定神闲,这母女俩终于放下了心,不过周朵也有担忧:“那屋有没有动静啊?”
她说的是从农林渔业局买回来的草菇菌种种下的那一片,因为草菇喜欢高温高湿,那屋子里不但点了炉子,还保持了湿度,所以周渔不让人随便进。
周渔点头:“已经不少菌丝了。”
草菇七天左右就可以出菇,是出菇速度最快的蘑菇了。
那不就是双重保障?
周朵忍不住就问:“我能说吗?”周朵想喷死顾大苗。林巧慧也有点忍不住,周渔帮着大家卖菜,有主意有想法大家都不敢在她面前说什么,可私底下没少关心:“到底行不行啊?”
这有啥不能说的?周渔自然同意了。
没想到的是,周朵一听这话,直接跑出了院子,周渔远远地听见,周朵的声音从外面传来:“秋桂婶,我姐姐的蘑菇种出来了!”
“小翠姨,我姐姐的蘑菇种出来了!”
……
“我姐姐的蘑菇种出来了!”
这是1981年10月2日的早上六点半。
村里人起得早,这两天又在收玉米,勤快的已经从地里干了一会儿活回来了,家家户户都准备吃早饭。
周朵就像是只会学舌的鹦鹉,从村东头跑到了村西头,有三个地方她还专门进行了停留和广播,一个是周图强家,一个是笑话她的顾大苗家,还有就是老梅树下,醒的更早的老太太们,已经坐在那里聊天了。
这消息简直比喷香的饭菜还吸引人的注意力。
周图强直接就放下了筷子,皱眉问大儿子耀宗:“你听见啥了?”
周耀宗这几天正怄气呢,女方觉得他家没诚意,说好的五间房子一下子没了,闹了脾气说是不结婚了,自然对家里人没好气。
听着周图强问,他就说:“没听见!”
周图强可不信,他总觉得自己听到了什么蘑菇,他一直挂着周渔种蘑菇的事儿呢,干脆也不坐了,站起来往院子里去,就听见周朵的声音:“我姐姐的蘑菇种出来了?!”
周图强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起来,种出来了?她咋能种出来呢。
她种出来,自己的打算怎么办?
不行,他得去看看。
顾大苗家和其他的村民家一样,其实对周渔种蘑菇都是观望态度,一边不相信周渔有这本事,一边有期待周渔有这本事。
如今听见了周朵的声音,顾大苗就一句话:“肯定是骗人的!”
他爸顾友来却不这么想,“这是真让她养出来了。”
他媳妇问:“养出来能有啥好处?”
顾友来也不知道,他除了赶个集,就没进过城,他拿着手里的馒头,“我去看看。”
听见的人不少,出来看热闹的人也不少。
应该这么说,老实的梅树村人,每年都勤勤恳恳的种地,就没发生过任何有变数的事儿,如今,周渔带来了。
大家从屋头走出来,碰上了邻居和相熟的人,都相互问一句:“你也听见了?”
等着都点了头,纷纷不由自主而又异口同声地说:“这周渔没说谎啊。”
——他们都当周渔说大话呢。
然后大家慢慢往前走,走到了大道上,然后跟其他人汇聚在一起,又是这句话开头,然后往周渔家走。
总要看看是真的吗?
总要知道就是真的,这东西能带来什么?
不过,根本就不用到周渔家了,半道上就有知情人开始讲关于蘑菇的事儿,有人问:“养出来了又咋地,不是个菜吗?”
秋桂婶子就等着这句呢。
周渔带着她们这几天可挣了十几块钱了,可她还不知道怎么回报周渔。
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了,自然要给她证实:“菜?你知道草菇多少钱一斤吗?六毛到七毛!”
这话一出,刚刚还乱糟糟的问着的人们顿时静了,一辈子也不进个城的村里人不敢置信地大声问了句:“多少?!”
秋桂婶子底气十足地说:“六毛到七毛!”
这贵到什么概念呢,一块香皂才三毛钱!
不少人立刻吸了口气,然后飞快地在心里算了起来,这要是真能种出来,那比种地强多了。
可秋桂婶子还没结束呢,她接着再说:“这还是夏天的价,你们知道吗?去年夏天城里的韭菜二毛六,春节的时候可两块六一斤呢。这可十月了,你们听说过十月能出菇吗?想想,那会儿的蘑菇多少钱?”
这……谁敢算啊。
有人家里存款都没六块钱呢,一斤蘑菇卖这么贵?
“谁这么傻,这么贵,谁去买?!”说话的是周大勇。
秋桂婶直接说:“我只知道,韭菜那会儿买都买不着,过年了,总有人要吃口新鲜的,要的就是不一样!再说了,我可亲眼见过城里人买蘑菇的。就林子里那平菇,周渔采了一斤多拿出去卖,足足卖了九毛钱呢!”
“咱们不当好东西,人家当!”
这话的冲击力比刚刚还强,过年的高价蘑菇那是想不到的事儿,但林子里的平菇,大家多多少少都见过。
啥?那玩意也挣钱?
梅树村的人都疯魔了,这城里人怎么吃的这么奇怪啊。
如果是真的,那周渔这个金凤凰这是又飞起来了?!
周渔哪里知道,周朵和秋桂婶子的功力这么足,她只知道,这天来他们家的问的人特别多,进院子了个顶个的都往那几间屋看,开口就是:“周渔啊,蘑菇真种出来了,啥样啊,能看吗?你这能产多少蘑菇啊?”
还有则是下午的时候,有三家人拿着小框子来敲了周渔家的门,等她开了就问她:“听说林子里的平菇能卖钱?我摘了点,你瞧行吗?”
说完,就把盖布打开了,周渔瞧了瞧,果然是平菇,就是很少——今年的雨水太少了,根本不出菇。
他们眼巴巴地看着,周渔自然明白,只要这蘑菇卖出去了,蘑菇能挣钱就在他们心里扎下根了。
而她能种蘑菇,不就等于认同她能挣钱吗?
虽然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但这会儿却不一样,种蘑菇可不是单打独斗就成的,她得扩大规模,她需要人来销售,要不她卖个菜都愿意组队呢。
周渔笑着说:“当然行。要不,你们明早跟着我们去卖了吧。”
对方眼睛都亮了,这是真能卖?立刻点头:“好啊!”
当然,周渔还碰上个意外来宾,她去秋桂婶家说带着几个人卖蘑菇的事儿,回来的时候却瞧见老村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她家了,这会儿正垫着脚往菇房里面看,天要黑了,里面又没开灯,能看见什么?
所以,脸都贴到薄膜上——挤扁了。
周渔:……
她咳嗽了一声,老村长抖了一下,立刻退了回来,扭头就跟周渔来了个面对面……
老村长脸上闪过了一丝不自在,不过很快就调整好了,背着手挺严肃地说:“回来了?”
周渔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出来,点点头:“回来了!”
还以为老村长还能再说点啥呢,结果他跟没事人似的,背着手就往外走,如果不是步子越走越快,周渔还以为他多淡定呢。
不就是因为她能不能种出蘑菇争执了一下吗?多大点事。这么大岁数的人了,都来了还不好意思了。
周渔就叫了一声:“四爷爷,蘑菇出菌丝了,你要不要看看。”
老村长脚步顿了一下,周渔听见了含混的一声哦。
这就是同意的意思了,你要是再让他说清楚,那是不可能的,也是要面子的。
周渔就主动点,直接开了一号房门,“得进来看,外面温度太低了。”
说完她也没盯着老村长,而是自己进去了,果不其然,不一时,门又被推开了,60岁的小老头慢慢地走进了这间简易菇房。
他来回张望着打量着这里的一切,周渔替他介绍:“我的法子跟堆放法不一样,是□□架法,比堆放法出菇的面积大,因为料堆得薄,又更好控制湿度,产量也大些。我从市里买了草菇的菌种,已经种下了,在另一个房间,长得也不错。今天出菌丝的,是后山采来的平菇。”
这屋子的床架都没用上,空荡荡的,老村长看了看,没出声,但脸上明显地露出了疑问的神色。
周渔看见了,装没看见,老小孩老小孩,对付老人跟对付孩子一样的,你什么都说明白了,他就不主动了。
周渔又拿了中间那根试管给他看,经过一天的生长,那团可爱的白嫩嫩的菌丝已经肉眼很容易看到了,周渔指了指:“这儿呢!”
老村长眯着老花眼盯着看了看,里面看着像是秋天的蒲公英,散散的一团,他又高深莫测地点点头。
就这点东西,看完了,老村长就背着手离开了周家,出去的时候恰好碰见周朵回家,小丫头挺兴奋地问周渔:“四爷爷也来了!他说啥了?”
“啥也没说就是看看。”
周朵挺失望的,“四爷爷那会不信你能做好,我还以为菌丝出来了,他能说点啥呢。咋啥也不说啊。”
周渔倒是很清楚老人们的心思,其实面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菌丝出来,蘑菇没出来,如果是她,她也不可能立刻说点啥的。
能来就代表着老村长不是那种把面子看得天大的人,这就挺好。
第二天,周渔就带着那三位采了平菇的村民去卖菜,秋桂婶本来觉得挺麻烦,不如自己帮着卖了,周渔却有其他考量,不自己卖怎么可能有收到钱的真实感?
这三位三个小队各一个,显然都知道林巧慧他们最近卖菜挣了钱,不但拿上了蘑菇,还各自摘了家里的菜,听其中一位的意思是:“好歹挣回车钱。”
这显然是忐忑的,并没有完全信蘑菇能卖钱。
周渔没说什么,她这次去的化工厂家属院。
——家里的试管实在是太少了,出菌后,很快就需要制作原种,一瓶可以分出5到10管原种,原种又一瓶可分80到100份的生产种,器皿她完全不够。
周渔就想到了在百货公司前卖货的那个职工,她让林巧慧帮忙盯着点,昨天林巧慧说,她碰见了,对方说今天中午有空。
约的是十二点,周渔猜测对方是肥皂厂的职工,应该不是一线的,这个点就是中午下班休息的时间。
周渔先陪着卖了菜。
这次运气好,她们刚到就碰上了陶富丽,就是第一次买周渔蘑菇的那位,如今,因为梅树村的菜新鲜又好吃,她已经成了常客了,甚至还带动了几个姐妹一起来。
她瞧见周渔也挺讶异的,“少见你啊,有蘑菇吗?”
因为就周渔卖过野生平菇,其他人来都是菜园里的菜,所以她下意识将周渔跟蘑菇联系到一起了。
不过她还很挺想要的,明天她家请客吃饭,鸡鸭鱼肉虽然不便宜,但人家也吃得上,这会儿就得吃点不常见的,蘑菇就是不常见的。
门市部从九月中就没有供应过。
哪里想到,周渔居然真的点了头:“有呢!这次多一些,一共三份。六毛一斤。”
这会儿没供应了,自然卖的贵点。
找到的也不多,每份也就一斤多,其实家里吃饭,一斤就差不多了,陶富丽本来说的要一份,不过想了想,万一要请的那家也买了呢,那她的饭食可就不新鲜了。
她直接说:“都给我吧!”
跟着来的刘霞没忍住,直接来了句:“都要了?!”
这些可有五斤呢,三块钱啊!她卖鸡蛋一个月也就挣个三块钱。
其他两个人也是一脸不敢置信的模样,瞪着眼睛瞧着陶富丽掏出个漂亮的塑料小钱包,从里面数出了两个一块的,和两个五毛的钞票,递给了周渔。
真给了?!
等着将蘑菇小心翼翼放进了她的布兜,周渔就跟陶富丽说:“这东西如果今天吃不完,拿着打湿的纱布盖上,明天也一样新鲜,我们就是这么运过来的。”
“另外,过些天我们还有蘑菇,你要的话直接找我们就行!”
这会儿轮到陶富丽惊讶了,“这都十月了,你们还有?!”
周渔点点头:“不但十月有,往后也有,就是冬天里这东西贵一点。”
陶富丽压根没管价钱的事儿,虽然贵,但冬天实在是没什么可吃的,菜就那几样,多个蘑菇也好。
她点点头:“贵也行啊,换换口味。”
等着陶富丽走了,刘霞的惊讶就没停过,“这能卖啊,这么贵怎么下得去嘴。他们一个月挣多少钱,怎么舍得?”
“就算种出来了,也卖不了多少吧!”
“打死我舍不得吃。”
秋桂婶提醒了一句:“是咱们卖他们买。咱们挣钱!”
刘霞恍然大悟,“对哦,钱给咱的。那……那……”她那那那了半天,最终来了句,“那真是笔好买卖!”
其实开始肯定是卖得贵,非但贵,周渔还得好好宣传,卖出个花来,但后续产量上来了,就不可能这么贵了,不过到时候也有周渔的赚钱方法,她从来不是只能卖蘑菇的,那样的话永远做不大。
不过这个没必要现在跟他们讲。
刘霞她们三个已经彻底兴奋起来,周渔得多挣钱啊?更何况,秋桂婶还说了:“周渔可说了,有蘑菇了,也交给我们卖,她说我们是娘子军有经验!”
刘霞她们更兴奋了,那不是自己也能挣钱?
周渔瞧着时间到了,直接去了百货公司,略微等了等,就瞧见那位女同志过来了,她大概是怕人认出来,脸上围了个围巾,见了周渔也没摘下来,而是问:“你找我有事?”
周渔就说:“你是肥皂厂的吧,我想要点试管,能弄出来吗?”
“你不是要香皂啊?”对方显然没想到,“你要这东西干什么?”
她没说我没有,而是反问,周渔就知道她最起码能接触到试管这类东西,周渔就说:“我大概要一百管,更多也可以,价格合理可以直接付款。另外你放心,我就是种蘑菇用的,不会用来干其他的。如果有其他的玻璃器皿,还有大容量的高压锅我也需要。”
“我建议你如果有门路,可以试试。香皂这东西,虽然是日用品,但愿意买的人都是比较讲究的。比之黄芪皂之类的,你们的香皂没有特殊功效,香味调配也很一般,其实很难卖吧。”
莫芳芳都愣了,她没想到眼前的女孩还对香皂了解,她试图解释一句我们的香皂前几年都卖断货的,可周渔那句很难卖让她顿时没了辩驳的底气。
他们厂这两年销量一直特别不好,今年居然用香皂代替奖金发了下来,否则她哪里来的这么多香皂?
她没回应,周渔接着说,“既然决定挣钱,不如卖点好卖的,否则白费了时间。”
莫芳芳是有点心动的,她上有父母,下有孩子,如今奖金不发,靠着那点工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如果不是真过不下去,她一个技术员,怎么愿意拉下脸卖东西?
可她也不敢立刻应下,想了想说:“我问问,你明天来听消息吧。”
等着回了家,五斤蘑菇卖出了三块钱这事儿,就传遍了全村,从树上摘点东西都能卖出这么多钱?!
周渔听说第二天天没亮,满村的人都去林子里找蘑菇去了。当然,根本不可能找到,他们都空手而归。
不过其他的改变也很明显,周渔明显觉得,自己似乎更可爱了一些,村里人看她,就跟看聚宝盆一样,笑得那叫一个热切。
再也没有人提她退学的事儿了,那叫:“这丫头就是聪明,学了一年就这么有本事。”
提起周渔砸房子也不说她浪费了,那叫:“你瞧人家这房子,砸的多合适,就适合养蘑菇!”
周渔:……
倒是莫芳芳那里,第二天给了肯定回复,因为周渔要得急,先以五毛钱一根的价格给周渔了100根试管。这个价格她肯定赚,但没有太黑心。
她还说有个人能做恒温箱,如果周渔愿意等等,可以给她做个。周渔自然同意了,还预付了五块钱定金。
就是大高压锅没有,周渔原以为只能接着用蒸笼消毒了,没想到老村长给她找了一个,135升的大高压锅,价格要的也算合理,80块。
周渔这才知道,老村长那天在她的菇房里撒么什么,他不是在看新奇,也不是在审视,他是在看周渔缺什么。
周渔想说谢谢,老村长只留了一句:“有本事就好好干。”
这样,她需要的设备大致是凑齐了。
随后几天,不管村子里怎么议论纷纷兴致高涨,她要不窝在菇房里,平菇的母种扩大培养,草菇已经出菇控制温度和湿度,要不就跑去了市里,只是也不卖菜,用刘霞的话说:“不知道去哪里,到了就走了,下午五点又回来了。”
等到了十月中旬,五号房里的草菇已经长得颇为喜人,马上就可以采摘。
林巧慧瞧着一个个肥嘟嘟的小可爱,问周渔:“要不明天摘点,我们卖卖试试?”
周渔却摇了头:“这批不这么卖。”
第一批菌种太差了,产出也就是35斤左右,这一批为的不是赚钱,而是要打响名号,南州的冬天可没有蘑菇,她不但得让人知道她这里有,还得形成风气——冬天就得吃蘑菇!
林巧慧问:“那怎么卖?”
那自然要卖到整个南州人们发了工资过年过节过生日庆祝的时候咬咬牙才能去的国营大饭店——利民餐馆!
利民餐馆是南州商业局下属单位,在南州市的国营大饭店中,是最出名的一家。
不过虽然叫利民,这里的东西可不便宜,一盘油焖大虾要三块二,一碗最普通的鸡蛋汤也要五毛钱。
很多人听了这个价钱,都会忍不住说:“一斤鸡蛋才三毛,能做多少碗蛋汤!傻子才去吃。”
但大家就是有消费欲望啊,这年头除了国营的饭店根本没有吃饭的地方,贵也得来!
所以,这里依旧想要破费一点上馆子庆祝一下的首选之地。
听说要是来的晚了,都点不到菜。
周渔前几天进城已经摸透了国营饭店的上班时间——他们不卖早餐,早上八点钟上班,无论是煤还是蔬菜瓜果,都是这个点送过来。
周渔提前跟严华借了自行车,到饭店门口的时候,不过早上八点,这会儿门还关着呢。她站在原地往里瞧了瞧,里面的陈列很是古朴——四方桌长条凳,墙上还挂着菜牌。
大堂里一个人没有,隐隐约约的,后堂传来了些许声响。
周渔干脆扭过头,去了后门。
果不其然,后院正忙着,几辆板车停在里面,送煤的送米面油的送菜的这会儿都来了,有人正拿着单子收东西。
来源:AAA冰冰推书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