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最美医务工作者” 马林:无影灯下的“硬核”守护 用仁心点亮生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7 10:06 1

摘要:近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江苏省“最美医务工作者”推选结果正式出炉,20位来自不同医疗机构和专业领域的医务工作者获得殊荣。

近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江苏省“最美医务工作者”推选结果正式出炉,20位来自不同医疗机构和专业领域的医务工作者获得殊荣。

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坚守在护佑人民健康的工作一线,用仁心守护生命、以拼搏书写担当。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系列报道,进一步展现这些获奖者的动人风采与先进事迹,让医者之光点亮更多人心中的希望。

今天,我们走进泰州市姜堰中医院,了解骨科主任马林的故事。

早上八点,姜堰中医院手术室已灯火通明。无影灯下,马林正专注地进行今天第一台关节镜手术。他手指稳健熟练,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利落。

“每一台手术都没有‘重来’的机会,病人信任我们,我们必须对得起这份信任,有时候快一点、准一点,患者恢复就更顺利一些。” 马林说道。

上世纪80年代,马林从扬州医学院毕业,凭着一股“钻到底、学到底”的劲,他将关节镜、人工关节置换等复杂技术引入姜堰,主刀完成手术近万例,多项技术填补市内空白。在马林的办公室,几大本厚厚的手术笔记格外醒目。每一例复杂手术后,他都会认真记录操作心得、绘制解剖图谱、反思可改进之处。在他看来,医学日新月异,唯有不断精进,才不负患者信任。

“医生不能只看片子,不看患者,医生治的是病,救的是心。”这是马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三十年不变的坚守。

近日,85岁骨折患者王老太因身体虚弱无法前往医院就医,当患者家属找到马林时,他二话不说主动上门进行诊断,让家属严女士感动不已:“马主任能亲自到家里来看望我母亲,查看病情,令我非常感动。”

从医三十载,他始终视患者如亲人,坚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低的成本治好病”。面对经济困难的患者,他总愿多帮一把、多走一步。

74岁的沐老太因股骨颈骨折无力承担手术费用,一度想放弃治疗。马林得知后,不仅协调减免其部分费用,还带头捐款,两天内筹齐五千元善款。术后,他也常去探望,关心老人的康复与生活。对这份善意,马林如此解释:“医生不能只治病,还要‘治心’,病人孤单独处的时候,你多问一句、多帮一把,他们就有了依靠,这份心安,本身也是一味药。”

从紧急处理动脉破裂的工人,到为低保户垫付医药费,马林一次次主动走上前,扛住压力、担起责任。他说:有时保住的不仅是患者一条腿,更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正是这份仁心,让他每每成功完成一台手术时,都感到成就满满。“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这才是医生最开心最欣慰的。”马林感慨道。

以仁术守护患者生命,用仁心传递医疗温度,马林始终身体力行践行这一承诺。在工作中他发现,少数患者出院后,由于自身和家属照顾的疏忽,导致一些基础疾病的恶化,出现新的并发症。为了便于和患者沟通,他特地建立了“髋心康复 心心相膝”医患交流微信群,随时了解患者的行走步态、切口状况、饮食、睡眠等情况,倾听患者诉求,并及时给予指导。五年来24小时在线答疑,成为患者随时可求助的“指尖医院”。通过远程指导,他帮助众多患者减少复诊奔波、降低医疗开支,不仅拉近了医患关系,也延伸了医疗服务的温度与距离。

如今,马林带领的骨科已发展为5个病区、10个亚专科的重点科室,年门诊量超11万人次。而他依旧每天最早到岗、最晚离开,三十年如一日。采访当天,一直到晚上八点,马林才做完最后一台手术。脱下洗手衣换上白大褂,他又快步走向病房——那里还有病人在等他。

从青丝到鬓霜,马林将仁心与责任写进一次次手术、一句句叮嘱、一个个长夜灯火里。他让我们看见:医者之光照亮的,不仅是无影灯下的手术台,更是患者深陷低谷时,那盏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灯。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