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逐梦人丨孙健:“云”端筑路,以赛砺技培育“数字工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7 10:17 1

摘要:从中科院及企业软件开发一线的“代码工匠”,到职业教育讲台教授云计算的“骨干教师”,再到带领天津队斩获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云计算项目银牌的“王牌教练”,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通信学院的教师孙健,用12年时光,实现了从“造云匠”到“育云才”的跨越。他带着企业实

从中科院及企业软件开发一线的“代码工匠”,到职业教育讲台教授云计算的“骨干教师”,再到带领天津队斩获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云计算项目银牌的“王牌教练”,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通信学院的教师孙健,用12年时光,实现了从“造云匠”到“育云才”的跨越。他带着企业实践的“技术密码”,将云计算的复杂原理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案例,为数字时代锻造着一批批懂技术、能实战、善创新的“云工程师”。

“云计算教的不是理论,是能解决企业问题的真本事。”这是孙健投身职教后始终坚守的准则。而这份认知,源自他早年在中科院及企业的实战经历。他深耕公有云技术应用与云计算架构设计,亲手解决过企业云服务器扩容、数据安全防护等多项真实难题。这些刻在骨子里的“实战记忆”,成了他后来教学的“活教材”。投身职教后,孙健积极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云计算及其应用》课程建设,编写《云计算实战》等5部教材,应用于云计算专业教学及选手训练。这些技术成果的积累成为了后续指导选手备赛的“实战手册”。

2018年云计算项目首次加入世界技能大赛,孙健就担任天津集训队教练组长和国家裁判,此后又担任了世界技能大赛云计算项目国家集训队教练,并助力世界技能大赛云计算项目国家队取得金牌两连冠的成绩。凭借丰富的竞赛指导及执裁经验,他与他的团队带领选手利用企业级云平台搭建电商、物联网、数据分析等智能信息系统,故意设置各种故障点,让选手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技能。全国技能大赛云计算项目的选手要在3天18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Questing、架构完善和故障排除3个竞赛模块任务,涵盖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多项前沿技术。“别看着赛场只有一张桌子、一台电脑,这里的每一秒都在比‘精准’和‘应变’。”谈及云计算赛场的独特性,孙健的描述充满画面感。与其他赛项可视化操作不同,云计算的比拼藏在代码里、架构中:选手的每一次参数配置、每一条安全规则设置,都会被系统实时量化打分;电子屏上跳动的分数,背后是对“卓越运营、安全、成本控制、可靠性”等云计算核心能力的极致考验。

最具有挑战性的是比赛中的“突发环节”。孙健介绍,云计算项目将引入“混沌攻击” —— 选手搭建的云架构会被随机“破坏”:可能是路由表被篡改,也可能是计算服务被关闭。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就像企业里突然遇到的故障,考验选手逆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面对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更高的难度要求,孙健将备赛分成了三个阶段,构建了一套“闭环训练体系”:“基础夯实”阶段,将竞赛要点按照网络、存储、数据库、安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模块进行拆分,逐个突破;“实战模拟”阶段,通过搭建与赛场环境高度一致的训练平台,每周组织全场景模拟,复刻比赛时间和压力;“短板强化”阶段,通过模拟赛发现选手的薄弱环节,设计专项训练。

“我们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获得奖牌,让学生能在云计算产业立足、寻求长期发展,才是我最期望的。”孙健坦言,他始终关注着行业趋势,如今云计算人才需求已从 “会操作”转向“能设计、善解决”,既懂云计算又懂AI、物联网的跨界人才最抢手。因此,他的教学和备赛,始终瞄准着产业未来。

“以赛促教要落到实处,不仅教学内容要‘实战化’,评价标准更要‘多元化’。”谈及技能大赛带来的工作启示,孙健表示,我们对于学生培养不能只看重理论成绩,要综合考虑行业最佳实践要求。在日常教学中,他会定期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校指导,也鼓励大家“走出去”,结合真实场景进行企业实践,让学生提前触摸到产业的脉搏。

如今,备战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已进入冲刺期,孙健和他的团队始终守在集训基地,时而帮选手调试模型和参数,时而讨论如何进行代码优化。谈及对选手们的期望,他说:“云计算是数字经济的‘底座’,需要更多年轻人扎进来。我能做的,就是帮他们把基础打牢,把方向找准,让他们在‘云端’闯出自己的天地。”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