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我姓余,名燕,我叫余燕。你们可以叫我——生:余老师。你也可以像我这样介绍自己。(指名三名学生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这是余老师第一次来这里上课,初次见面老师要介绍一下自己。
出示:余燕
师:我姓余,名燕,我叫余燕。你们可以叫我——生:余老师。你也可以像我这样介绍自己。(指名三名学生说)
2.出示:司马光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名字读一读。(生齐读)你知道他姓什么名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知道他是复姓就是司马。(师:哇,博学的孩子。)
师:有两个字的姓我们叫它——(生:复姓),你还知道哪些两个字的复姓呀?
生:诸葛、上官、欧阳(师:我们大名鼎鼎的诗人欧阳修就姓欧阳。)、东方
师:那司马光就姓——生:司马,名——生:光
师:来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司”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师板书:司马光,生书空)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主人公就是司马光,你听过他的故事吗?听过他什么故事呢?
生:司马光砸缸。
二、初读感知
师:这个故事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就广为流传了。当时是怎么写的呢?来请你快速翻开语文书,翻到102页大声读一读这个故事。
生朗读课文。
师:你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些我们读不懂的词。
生:明显的简短了许多。
师:这篇文章比较简短,全文只有30个字,有些字还很难读懂。这古文是文言写的,我们称它叫做——生:文言文。
生:文言文读的时候特别拗口,所以余老师让你们再次打开语文书读一读。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一拼来读。争取把这篇文章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师:声音响亮,读得正确,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这两个后鼻音的字好吗?瓮、迸)
师:“瓮”指的是什么呢?——(生:口小腹大的容器。)你是什么知道的?(生:看注释)师:她说通过看注释了解的。板贴:看注释
师:这里是两幅图,你觉得哪一幅是“瓮”?图里面也有一个“瓮”。
师:如果看注释和插图我们知道,“瓮”是一个头小腹大的容器。(老师版画“瓮”)
生齐读。
师:这个的主人公是谁?——(生:司马光)。那文中有哪个字写的就是他。(生:光)课文中除了写司马光,还写了哪些人呢?拿起笔圈画一下相关的词语。(生:群儿、一儿、众、儿)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还有哪些表示人物的词?(生说,师板书在瓮的周围。)
师:我们在读文言文的时候,可以在人物名称后面稍做停顿。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生读课文,指名读,合作读——老师读人物名称的词,生读后面的部分;生齐读,再次读)
师:我听出来了,这句特别难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教读,生跟读,生再连起来一起读。
师:课文中的这些人都做了些什么呢?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小组汇报:
生:“群儿戏于庭”,我觉得是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师:你怎么知道婷就是指的庭院的呢?)因为注释里就写出了庭,就是指庭院。师:他把“借注释”读文言文的方法,用进去了,真棒!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就是——(生齐读)“群儿戏于庭”。
师:如果说一群儿童在公园里玩,应该怎么说?
(生:群儿戏于园。)
一群儿童在森林里玩?(生:群儿戏于林。)
一群儿童在教室里学习?(生:群儿学于室)
师:学以致用,所以文言文难读吗?听听很难,真正学起来,也是不难的。学着学着就觉得不难了。
生: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我觉得是说。一儿爬上了瓮,想躲进瓮里,一不小心滑倒了,掉进了瓮里,被淹没了。我给“跌”组了一个词“跌倒”,我给“没”组了一个词“淹没”。
师:这位同学不仅说清楚了从哪一句话你读懂的,还教了我们一个新的读懂文言文的办法是什么?
(生:组词)他给谁组词了,(生:跌和没)他说不小心,你从哪一个字看出来他不小心的。(生:跌就是摔的意思,不小心才会摔倒。)
师范写“跌”:左边是一个“足”字旁,右边是一个“失”。失足为“跌”。
师:他掉进了一个怎样的水瓮?(生:他掉进了一个水很深的水瓮里。)你怎么知道的?(生:“足跌没水中”,如果水很浅,他不会被淹没的。)水深都把——(生:人给淹没了。)而且我们来看这幅插图。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水瓮?
生答,师接说:这个水瓮很大,水很深,深得可以把整个人给淹没了。(师板书:没)
师:根据意思,我们可以在足跌和没后面画一个停顿。跟老师读一读——足跌/没/水中
师:刚才通过小朋友的分享,我们知道了,一儿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儿爬上了一个水很深的水瓮。
师:所以他才所以他才会不小心掉下去了。他给“登”找了一个近义词“爬”。师范写“登”
师:登瓮就是指爬上水瓮。谁能一起连起来,把群儿和一儿做了什么说一说?(生答)哇,看到这样的场景种和光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听这两位孩子的分享。
生:所有孩子全都跑了。
师:你怎么知道全都跑了。(生:注释里就说了皆是“全、都”的意思)
师:他也是借注释来读懂的。“皆”你平时给他组词吗?“生:揭晓。揭晓的揭和他同音不同字。
师:李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的词,比如到处都是就是“比比皆是”;大家都很高兴就是“皆大欢喜。所有人都知道了叫“人尽皆知”。所以“众皆弃去”指的是——大家都跑了。这里的“众”值得是谁?
生:指的是除了光和掉进水瓮里的孩子。
师:所以这个“众”和“群”是不一样的。“群”包括了“光”和“一儿”。那么“光”是怎么做的呢?
生:我会用做动作的方式来表演。(生做动作)
师:这位同学是抓住司马光的动作体会到的。这句话写到了司马光的哪些动作?(生:持、击、破。)一连三个你找到了吗?你觉得他在砸大水瓮的时候是怎样的?(生:我觉得他是很用力的。)你能读一读这句吗?(生读)他不仅读得很准确,而且还很快。根据意思,我们可以这样来停顿:光/持石/击瓮/破之。一起读。
师:刚才我们说要怎样做才能够把它击破。(生:用力)你能用力来读吗?指名读,全班读(男生做动作),全班读(加快速度)
师:水迸——儿得活。你仿佛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生:水流出来,掉进瓮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师:(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生答)他用了一个成语,形容水迸的样子,你听出来了吗?(生:喷涌而出)
师小结:刚才我们借助课文注释,还给不同的字组词,然后通过借助插图(板贴:看插图),还用了演一演的办法(板贴:演一演)来读懂了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师:看着黑板上的板书,和余老师一起讲一讲这个故事。
师生合作讲故事。
师:同学们带着我们的理解,我们会能更好的读好这个故事。全班齐读
师:其实读好停顿,是有技巧的。我们都学过古诗,你知道读古诗的时候的停顿要做到怎么样?
生:做到恰当,停1秒就可以。
师:哦,要注意长短。余老师悄悄告诉你,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叫声音要慢慢变小,但是我们的气息不变,叫声断气连地读。(老师逐句教读)
师:有些地方停的长一些,有些地方停的短一些,听听课文的朗读。(播放音频)你能学着他的样子读吗?(生自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生齐读。
出示填空。
师:你能这样填一填,读一读吗?(生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就会背了,这节课我们写了许多的本领。余老师想看看你学会了多少呢?打开作业本第84页。
师:这地方有6个生字,那么其中有一个生字于老师要提示一下大家。特别要提醒大家“庭”字的书写笔顺。来跟老师一起写。(师范写,生书空:先写点、横、撇,广字头,里面是“朝廷”的廷。来读——庭,你会写了吗?请你在作业本上写一写,每个生字写两遍。
师:做第2题时,你可以边读边选。
师讲评第二题。再一起读。
师小结:这节课孩子们我们通过借助注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学习了如何找出停顿,把课文读出节奏。还学习了这么多读懂意思的方法。这是我们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学习其他的文言文。
师:故事当中面对小朋友掉进水瓮里,“众”和“光”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下课。
评课:
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意思,这三步很分明,也很必要。学生读到通畅自如,对部分词义也就明了了。
我比较欣赏的是第一次读的时候,发现文言文的特点;圈出人物后注意人物与后面句子的停顿,这是小技巧,有助于理解;遇到难句时,老师带读,学生跟读,很有必要,有效学会句子间的停顿和古文特有的语调,所以老师的范读可以多点,听录音读可以早点;解决难句后的诵读,巩固理解,非常必要,加深学生印象。其他读,是可以视情况删减的。
老师在范读后,让学生了解停顿的规律,再引导学生通过注释、插图猜一猜、说一说,就很好地理解了意思,也能很快获得成就感。
而水到渠成,可以讨论群儿与光的不同之处,了解人物特点。不必要下节课再回顾后再进入情节。
至于课堂结尾,加入作业本练习,是浙江省课堂较多的操作环节,虽然不出彩,但及时巩固反馈,是我们一线较多的操作方式,但我可能会放入课中选做。
这节课,读是亮点,也是繁琐的弱点,其他的操作方法,灵活有效,值得学习。希望我们在教学中,张弛有度,让学生更亲近文言,更喜欢文言。
——朱维丽老师
来源:荷香芬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