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洲是由54个独立国家组成的大陆,总人口约15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长至25亿,成为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这片大陆语言和文化极具多样性,语言总数超过1500种。
本文来源为ETG集团作物保护与种子负责人Iyad Takrouri博士在7月举行的兰升生物·2025中国农药国际市场开拓交流会(CPEW)中所做主题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lyad Takrouri博士 Export Trading Group (ETG)(非洲)农化和种子业务负责人
非洲概况:人口、文化与区域合作
非洲是由54个独立国家组成的大陆,总人口约15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长至25亿,成为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这片大陆语言和文化极具多样性,语言总数超过1500种。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非洲发挥着关键作用。东南非洲共同市场(COMESA)包含21个国家,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由15个国家组成,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则有16个成员国。这些组织在推动区域贸易和法规协调方面至关重要,但也使非洲的商业环境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
农业资源与潜力:未被充分开发的宝库
非洲拥有全球最大的未开垦耕地资源,农业用地总面积达12亿至13亿公顷,占非洲总面积的45%。其中耕地面积约为2.5亿至2.8亿公顷,仅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20%至23%。令人担忧的是,只有约6%的耕地具备灌溉条件,绝大多数农业仍依赖降雨,导致生产极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非洲农业最大的潜力在于其海量未开垦土地。估计有超过6亿公顷可耕地尚未开发,约占全球剩余耕地的60%,主要分布在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和赞比亚等国。非洲的总耕地面积是巴西的4倍之多,显示出巨大的扩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农业对非洲至关重要,既保障本地粮食安全,也支撑出口经济。尼日利亚农业总产值达834亿美元,埃及、肯尼亚等国农业规模同样显著。南非高度重视农产品出口,埃及和摩洛哥也是重要的农业出口国。
摩洛哥、南非、突尼斯、埃及、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每年出口价值数以亿计的农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远销海外。非洲还出口多种高价值特色作物,例如科特迪瓦和加纳的可可(巧克力与咖啡的关键原料),以及坦桑尼亚的茶叶等。棉花亦是许多非洲国家的重要出口产品。
国际贸易格局正经历显著变化。中国和中东地区对非洲农产品的进口量迅速扩大,像ETG这样的企业积极推动对华和中东出口。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通过削减关税、开放区域价值链和加强加工与物流设施投资,有力促进了非洲内部贸易与农产品跨国流动。例如,近期ETG正与中国合作伙伴在多国共同推进棉花出口标准的制定,凸显了合作的重要性。
本地市场同样庞大而活跃。南非及中南部非洲地区产量丰富,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有大量农产品在区域内流通。北非国家如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盛产蔬菜和水果,行销全非,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内农产品贸易。
农业生产转型与作物结构演变
非洲农业正经历从自给自足向商业化农业的重大转型。农民通过销售农产品获取收入,这一转变带来了多层面的深远影响。作物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传统主食如木薯因投资不足,正逐渐被玉米等替代粮食取代,并进一步转向高价值经济作物,包括蔬菜、水果以及腰果与咖啡等。
区域层面呈现差异化趋势。东非正扩大牛油果和澳洲坚果生产以满足全球需求;西非在保持全球可可主产区地位的同时,不断增加棕榈油和橡胶的种植。水资源稀缺和有限降雨推动了对抗旱作物和种子的需求上升。
从作物结构和国家产能看,玉米是非洲第一大作物,木薯次之但投资仍不足。高粱、小米和大米等主粮作物经济价值高,农民投入较多;埃及、摩洛哥等国则以小麦种植为主。棕榈油、山药、咖啡和可可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出口方面,科特迪瓦居全球可可出口首位,布基纳法索在糖等作物出口中表现突出。众多非洲国家正持续扩大产能,以满足全球市场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作物保护市场现状与趋势
在非洲,人们对作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但当前作物保护市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非洲作物保护市场规模估计在20亿至25亿美元之间,预计年均增长率在2.5%至3%之间。非洲地区的农户购买力普遍较低,尤其是与巴西等地区的农民相比,资金和信贷可及性差距显著,多数投入需依赖自掏腰包。其次,农药、机械和化肥等农业物资的获取仍是一大难题。许多地区缺乏基础设施,比如合适的道路,甚至基本农资产品也难以买到。此外,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厄尔尼诺等现象导致连续干旱或突发洪水,环境波动为农业生产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作物保护市场规模
非洲植保市场主要特点包括:
监管环境:非洲作物保护市场正经历显著转型。随着新型活性成分,包括新型除草剂和杀虫剂原药的逐步开发与上市,各国也在加速淘汰高毒传统农药,如百草枯、毒死蜱、莠去津和吡虫啉等。肯尼亚、乌干达、埃及、摩洛哥以及尼日利亚等国均面临日益严格的监管压力,推动农药产品结构升级。同时,越来越多非洲国家正借鉴南非、肯尼亚等相对成熟市场的登记与管理框架,例如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正在尝试复制这些标准,预示着未来非洲农药监管将整体趋严。
主要进口产品:在农资供应方面,非洲依赖大量进口产品。草甘膦是目前非洲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其次是莠去津和2,4-D。杀虫剂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较为常见,尽管部分品种因监管和政策压力正逐步被淘汰和替代。杀菌剂方面,代森锰锌、甲霜灵及广泛应用于果蔬的铜制剂在非洲同样具有重要地位。
非洲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药活性成分
应用趋势:农民对作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正在加深,除草剂使用量增加,施药仍以背负式喷雾器为主。预混农药制剂兴起,杀虫剂、除草剂的复配制剂日益受到重视,复配产品如双草醚+吡嘧磺隆等越来越受欢迎。这一趋势的驱动因素之一是虫害的普遍发生,例如利用混剂防控蛾类等害虫已成为常见做法。预混除草剂+安全剂或杀虫剂+杀菌剂复配产品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药剂不仅拓宽了杀虫谱,也延缓了抗药性的产生,为非洲农业带来了积极影响。然而,非洲仍面临秋粘虫、木薯花叶病毒、蝗虫和香蕉枯萎病等重大害虫和病害的威胁,这些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挑战。
从市场趋势来看,复配产品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这主要是由于过去长期使用单剂农药导致作物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农户因此更加倾向于选择复配解决方案,以提升防治效果并简化施药操作。
供应来源:在非洲作物保护产品的进口来源中,中国占据着关键地位。目前至少有75%至80%的作物保护产品来自中国,显示出中国在非洲市场非常强劲的份额。
除中国以外,印度和欧洲等国也在非洲市场扮演了一定角色,尤其是在专用制剂和生物制剂方面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来源。
但是目前非洲农化市场的供应链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供应链频繁中断尤为突出。当前中美贸易战等全球性事件对非洲地区也产生了明显影响,部分情况下受政治因素驱动,导致产品流通受阻。例如在莫桑比克,由于政治局势波动,部分产品曾在港口滞留长达两个月无法卸货,这为市场供应带来了严峻挑战。此外,全球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外汇汇率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了成本控制的难度。
市场模式:非洲农业投入品市场主要有两种通路模式:一是跨国公司,以及包括中国、印度等地区的国际企业,通过当地进口商和经销商,进入批发商、零售商,最后抵达农户;二是本地制造商生产产品后通过批发商、零售商抵达农户。目前尚无第三条路径的企业。
许多跨国公司正在进行本地制剂生产,包括一些中资企业在非洲非常活跃。尼日利亚是首选目的地,之后是加纳,还有几家企业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投资。
本地制造有其优势和挑战。优势包括可聚焦尼日利亚、加纳、科特迪瓦等大市场,改善供应链效率。目前从中国发货至非洲多数需经迪拜或吉布提中转,耗时长、成本高,亟需建立直航线路,如从上海直达达累斯萨拉姆、拉各斯或马普托等港口,以缩短超过60天的航运周期。此外,中国企业还可帮助打击假冒农药泛滥问题——农民常购买到以水充装或伪劣标签的产品,严重损害市场信誉。技术合作与知识转移也是中方可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域。
然而挑战不容忽视。非洲有54个国家,各国监管政策、税收、文化及语言差异显著,跨境流通困难。从港口到内陆的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产品常滞留港口或运输途中受损。外汇转换困难、汇率波动大,资金周转周期长,严重制约经营效率。此外,本地经销商体系占据主导,制造商难以直接触达小农户,也缺乏针对他们的金融支持工具。
ETG集团的战略与实践
ETG的业务模式
ETG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67年、总部位于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性企业,员工超7000名,上一财年总营业额达70亿美元,业务涵盖农业投入品、大宗商品、物流与保险等多个领域。集团股权结构中,日本三井公司持股35%,南非养老基金持股11%,银行财团持股约10%,其余股东持股14%。
农业投入品是ETG的核心业务,该部门以迪拜为总部,拥有1800名员工,年营业额近18亿美元,提供包括作物保护产品、肥料、种子及与大疆合作的无人机植保解决方案。集团在非洲35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分销体系,包括27个自有仓库、510个跨国仓库、500家ETG门店及110家集装箱商店,直接面向农户销售农业投入品。
ETG采用四层产品策略:首先通过大宗仿制农药吸引客流并建立信任;其次构建完整产品组合,覆盖从传统作物到绿色可持续耕作和商业化农业的细分需求;第三重点引入专利刚过期或次新化合物,应对高毒农药退市缺口;第四开发面向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南非等出口型农户的专利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ETG公司已经就专利产品与一些中国公司展开了接触和合作。
ETG农业投入品全球足迹
在供应链方面,ETG在非洲拥有17家肥料工厂,分布于南非、赞比亚、肯尼亚等国,实现本地混配与包装;作物保护产品线全面覆盖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种子处理剂,并在莫桑比克设有一座配备两条生产线的小型工厂;种子业务则通过欧洲和中国采购,在肯尼亚进行分装,并借助收购Cato公司强化赞比亚等市场推广,年销售目标为8000吨。
ETG仓库——27个自有仓库,510个跨国仓库
此外,ETG积极推进数字农业与农民赋能,开发支持斯瓦希里语、葡萄牙语等多语言的手机应用,提供地理标记、农艺咨询和现金管理功能,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及线下田间日活动持续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产品展示,全面提升农户种植与管理能力。
ETG在田间开展的活动
ETG合作愿景
ETG目前迫切希望与来自中国和其他地区的合作伙伴加强以下几方面合作:一是建立稳定、敏捷的供应体系,缩短交货周期,发展中国至非洲直航物流;二是提供灵活金融工具,改善农户购买力和支付条件;三是共同开发适合非洲的小包装、可溶性强、安全性高的农药产品,降低使用门槛;四是通过技术培训和农民教育,提升病虫害识别与科学防治能力,因目前仅极少数农户具备相应知识。
综上所述,非洲各国在监管、货币及物流体系方面差异显著,运营复杂性强。物流面临周期长、成本波动大、港口拥堵与内陆效率低等挑战。中国援建的基础设施虽有望缓解运输瓶颈,但外汇流转缓慢、汇率波动大等问题仍阻碍商业运行。尽管如此,非洲市场潜力巨大,值得中国企业聚焦于技术合作、供应链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世界农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