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心防”:2025广东网安周开幕,数智心理安全专委会成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7 11:51 2

摘要:2025年9月15日,2025年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在珠海举行。本届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于9月15日至21日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开展。开幕式上内容丰富,活动很多。

2025年9月15日,2025年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在珠海举行。本届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于9月15日至21日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开展。开幕式上内容丰富,活动很多。

开幕式上,珠海市发布“网络安全产业出海集聚区”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态建设集聚区”优惠政策,相关企业现场签约。宣传周期间举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网信人才招聘专场,吸引了网络安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等相关企业,以及银行、政府单位参与,腾讯、阿里云(深圳)、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小鹏、深信服和华发等94家企业参加现场招聘和“粤就业”线上招聘,提供了8318个优质岗位。同期举办的2025年“湾区杯”网络安全大赛决赛。

当今网络安全已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领域,而是与人文社科紧密相关的领域。在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协会六届四次会员大会上,还成立了可信人才与融合创新专委会、数智中医安全专委会、数智心理安全专委会,笔者受聘为数智心理安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将心理学引入网络安全领域,已经并正在催生一场深刻变革。这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攻防,而是升级为一场针对“人”这一最脆弱环节的认知与心理战。它们的结合产生强大的“化学反应”,将催生以下研究领域和应用方向。

一、 核心研究领域

1、攻击者心理学(Offender Psychology)

研究重点:分析黑客、内部威胁者的动机、心态和行为模式。他们是为了金钱(经济动机)、意识形态(黑客活动家)、炫耀(成就感)、报复(内部人员)还是其他原因?

应用价值:帮助安全团队预测攻击趋势,对内部人员进行更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威慑策略。

2、防御者心理学(Defender Psychology)

研究重点:研究安全分析师、SOC(安全运营中心)人员的认知负荷、决策疲劳、警觉性下降和压力管理。在海量警报中,人如何保持高效和准确?

应用价值:优化安全操作界面(UI/UX),设计更合理的轮班制度,开发自动化工具以减轻人力负担,防止因疲劳导致的误判和漏报。

3、用户安全行为学(Security Behaviorism)

研究重点:这是最核心的领域。研究普通员工和用户为何会采纳或拒绝安全行为(如设置强密码、启用双因素认证、识别钓鱼邮件)。它大量借鉴行为经济学和说服理论。

4、关键理论应用:

助推理论(Nudge Theory):如何通过微小的环境改变,引导用户做出更安全的选择(例如,将“跳过”按钮做得不那么显眼,而将“安全设置”按钮高亮)。

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用户只有在感知到严重威胁且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时,才会采取保护行动。如何有效沟通风险而不引起恐慌或麻木?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如何共同影响人的安全意图和行为。

二、 关键应用方向

1、高级社会工程学防护

应用:基于对人类心理弱点(如权威、稀缺、紧急、好奇、互惠)的深刻理解,不仅可以设计出更具欺骗性的攻击(红队测试),更能训练员工识别和抵抗这些心理操纵。安全意识培训从“不要点击陌生链接”的说教,变为“模拟真实 phishing 攻击并即时反馈”的沉浸式训练。

2、人性化的安全设计(Usable Security)

应用:承认人的局限性,让安全变得简单、无感。例如:

使用生物识别(指纹、面部识别)替代复杂密码。

密码管理器自动生成并填充强密码。

设计清晰、不吓人的安全提示弹窗,用平实的语言告诉用户发生了什么以及该怎么做。目标是让安全路径成为最省力的路径。

3、内部威胁检测与预防

应用:结合心理学模型和行为分析(UEBA - User and Entity Behavior Analytics),监测员工的异常行为模式(如突然访问大量非授权数据、在异常时间下载文件、情绪状态剧烈波动),这可能是内部威胁的早期信号,从而进行及时干预。

4、网络安全沟通与意识提升

应用:如何有效地向不同层级(从高管到普通员工)沟通安全风险?运用心理学知识,制作能引起共鸣、促发行动的宣传材料,而不是枯燥的政策文件。例如,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安全事件后果,比罗列条款有效得多。

5、网络犯罪调查与画像

应用:类似于传统犯罪心理学画像,通过对攻击手法、通信方式等的分析,对网络攻击者进行心理画像,帮助缩小嫌疑范围并理解其攻击模式。

三、 催生的新兴交叉学科

这个融合直接催生了一个重要的交叉学科:网络安全心理学(Cybersecurity Psychology) 或 信息安全行为学(Information Security Behaviorism)。它专门研究网络空间中人因元素的科学,是连接技术、人和管理的桥梁。这些新的交叉科学与认知传播学等也紧密相关。

总结与展望

心理学与网络安全的结合,标志着该领域从 “以技术为中心” 向 “以人为中心” 的根本性转变。

过去:安全投入>80%在技术上,

未来:业界认识到,安全的核心是人,技术是工具。最佳的安全状态是技术、流程和人的完美结合。

未来的趋势包括:

更广泛地应用AI进行心理和行为分析,实现个性化的安全提醒和培训。深入研究网络恢复力(Cyber Resilience),即人在遭受攻击后如何快速心理和操作上恢复。为安全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应对高压工作环境。

总而言之,心理学为网络安全提供了理解“人性漏洞”的显微镜和修复这些漏洞的手术刀。这场“化学反应”正在重塑我们保护数字世界的方式。

来源:谭天论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