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阳很热都知道,但你知道太阳哪个部位最热吗?相信你已经抢答到:当然是核心啦!没错,作为核聚变反应炉的中心,太阳的核心温度可以达到1500万度,而通常我们认为的太阳“表面”,温度还不到6000度。这么看来,太阳似乎和地球一样,也是由内到外逐渐变凉。然而现实常常是
太阳很热都知道,但你知道太阳哪个部位最热吗?相信你已经抢答到:当然是核心啦!没错,作为核聚变反应炉的中心,太阳的核心温度可以达到1500万度,而通常我们认为的太阳“表面”,温度还不到6000度。这么看来,太阳似乎和地球一样,也是由内到外逐渐变凉。然而现实常常是反直觉的,就像火焰的温度往往外焰比内焰高,太阳温度这事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表面,其实并不是它真正的表面,而是它的光球层,温度大约在五千多度。这个温度放在日常生活中,那绝对够高了。要知道,一千多度就足以让铁熔化,哪怕是熔点最高的金属之一——可以作为灯丝的钨,熔点也不过三千多度。可以说,把整个地球扔到光球层里,也得熔化了。
虽然五千多度对行星来说已经很高了,但如果放到恒星家族里,五千多度只能算个中等水平,也就比三千多度的红矮星高那么一点。恒星家族里的那些蓝巨星,动辄就是上万度。更别提那些恒星温度天花板的沃尔夫-拉叶星(WR星)了,这些恒星的表面动不动能飙到十万度以上。这么一看,太阳的“表面”似乎还挺“凉爽”。
不过当你继续往太阳内部走,温度也会随之升高。当穿过对流层和辐射层来到核心部位时,此时的温度已经接近1500万度,这里才是太阳真正的热量“引擎”。氢在这里不断融合成氦,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1500万度”,这个数值看起来确实无可挑剔,整体上来说,核心就是太阳最热的地方,所以……我们期待的反转呢?
反转出现在太阳的大气。没错,不是内部,而是光球层的外面。由于太阳是个巨大的等离子球,它其实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表面”,在光球层的外面还包裹着色球层以及广阔的日冕区域。色球层的温度可以达到2万度,比光球层高了几倍。然而这还算正常,因为你当进入日冕时会发现,这里的温度会直接飙升两个数量级,达到恐怖的上百万度!甚至个别地方能达到上千万度的离谱温度,直逼核心!
为什么离核心最远的区域,温度不降反升?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想办法搞清楚日冕层的高温之谜,也就是著名的“日冕加热问题(coronal heating problem)”。
这时候某些人就开始评论了:“专家就爱胡说八道,反正没法证实,他说啥就是啥。还上万度,你去太阳上测过?”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科学家还真就实地测过!
2018年,NASA发射了一台专门用于探测太阳日冕的探测器——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PSP)。该探测器安装了由强化碳复合材料制成的太阳盾,能够承受大约1370摄氏度的高温。同时,它还配备了先进的探测仪器,可以实地测量太阳附近的极端高温。
2024年12月24日,帕克探测器创下了人造物体最接近太阳的纪录——距离太阳表面610万公里,这个距离大约是太阳半径的8.7倍,已经越过了恒星风与日冕的边界——阿尔文临界面(alfvén surface),完全进入了太阳的大气层——日冕层。在这之前的几次穿越日冕的过程中,帕克探测器曾多次探测到了几百万度的环境温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当前的恒星模型。
这时候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刚才说太阳盾只能承受一千多摄氏度的温度,可日冕有几百万度,那探测器还不早就被汽化了?”
注意:温度高不代表就一定很热,温度和热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温度反应的是微观粒子的运动剧烈程度,而热量反应的是物体之间能够传递的总能量。对于日冕来说,这里的粒子虽然运动得非常剧烈,温度非常高,但它们的密度非常低,通常不到空气密度的一百亿分之一。所以呢,日冕虽然温度很高,但它单位体积蕴含的热量并不多。这也是太阳盾只能承受一千多度,却能抵挡上百万度日冕的原因。这就像电打火的打火机一样,打火瞬间产生的电压通常高达几千甚至上万伏,但是由于电流极其微弱,一般只有几微安,因此除了能让人感觉到点刺痛外,它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实质性伤害。
好了,回到主题。通过帕克探测器的实地探测,日冕的高温之谜解开了么?只能说:解开了,但又没完全解开。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太阳外层的热量主要并不来自太阳内部,它有自己独立的加热方式。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太阳的磁场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和地球磁场不同,太阳的磁场杂乱无章,毕竟它是个等离子构成的球,内部物质的运动非常复杂。
随着太阳各个部位的自转、对流等运动,太阳表面的磁感线经常会出现扭曲、缠绕甚至是断裂后又重新连接的情况,这个过程被称为“磁重联(magnetic reconnection)”。
在磁重联过程中,磁场中储存的巨大能量会被迅速释放,转化为粒子的动能,使得日冕中稀薄的粒子被加速到极高的速度,从而带来了远超太阳 “表面” 的百万度高温。
虽然百万度乃至上千万度的局部高温确实“反常”,但这个温度仍然无法撼动核心“最高温”的地位。所以,真正的反转是这里的另一种更加极端的情况——“耀斑(solar flare)”。
先前,科学家曾推算出太阳耀斑期间日冕中电子的温度可以高达1000万~4000万度。后来,在帕克探测器首次穿越太阳大气中的磁重联区域时,在耀斑发生前的1~5分钟,仪器果真捕捉到了陡增至1000万度以上的日冕电子温度,这一观测结果也是对理论模型的又一次有力验证。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冕中的部分电子温度,确实可以超过太阳核心。
然而,这就完了吗?不,哪怕是理论预测的4000万度,这仍然不是太阳的温度极限。
2025年9月,一篇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的文章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在耀斑的初始阶段,耀斑环上方区域离子的温度可能会是电子温度的数倍,可以达到6000万度甚至更高!这一发现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太阳温度的认知。
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在于能量分配上。磁重联释放出的能量,并不是均匀分配给电子和离子的。这里的离子,主要是那些被电离,已经失去电子的氢原子核。由于原子核的质量更大,在同样的电磁环境下,离子比电子能“吃”到的能量份额更大。同时,更大的质量也带来了更大的惯性,因此离子往往能够获得更强的加速。同时,由于耀斑初期和环顶区域的等离子体密度非常低,粒子之间的碰撞不足以迅速交换能量,因此很难达到热平衡,这就导致了离子的温度在一定时间内都远高于电子。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太阳最热的地方在哪?如果从平均和长期角度来看,持续聚变的核心依然是当之无愧的最高温部位,但如果考虑到局部和瞬时的极端情况,日冕中耀斑期间的离子温度完全可能超过核心。
从几百万度的日冕,到数千万度的耀斑,太阳的温度不断颠覆着我们的认知。太阳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复杂,它的每一个区域都隐藏着独特的物理过程和奥秘。不过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对太阳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而这正是科学一直在做的事。科学从来不会给出一锤定音的终极答案,它只会在一次次修正与完善中,让我们逐渐靠近那个最终的真相。
[1] Alexander J. B. Russell, Vanessa Polito et al. Solar Flare Ion Temperature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990 L39. (2025)
来源:Linvo说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