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闫妮可能没想到,她费尽心血养大的女儿邹元清,经过这么多年的演艺道路,终于也能在热搜上“爆红”一把。
闫妮可能没想到,她费尽心血养大的女儿邹元清,经过这么多年的演艺道路,终于也能在热搜上“爆红”一把。
完全靠沈腾那一句“好漂亮”在综艺里意外夸了几秒钟,靠的是一场游戏里把“亲妈”没认出来的搞笑效果。
这一切在观众眼里,比她之前那些板着脸、抿着嘴的电视剧表演更显得自然、更让人喜欢。
有人感叹,闫妮的女儿邹元清,终于不用靠她的演技来吸引注意了,算是为自己妈妈争了一次面子。
邹元清,大家都叫她“元元”,是“佟掌柜”闫妮的独生女,出生在一个很早就分崩离析的家庭里。
她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妈妈在外头拍戏,一干就是两三个月,久了回家后,女儿的眼神都变得陌生了。
邹元清自己还会说:“我小时候每次妈去拍戏,我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后来发现哭也没啥用,就变得坚强起来了,基本上在她面前也很少掉眼泪了。”
她其实是个挺敏感的孩子,嘴上说着“习惯了”,心里却满是那份没有陪伴的委屈。
小时候一看到《武林外传》里满屏都是“佟湘玉”,别人看得乐呵呵的,她就得把电视关掉,心里明明知道是剧里的角色,却觉得那是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
上了中学后,她变得叛逆、不愿听从,逃避学业,对课堂也提不起兴趣,母女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得像剑拔弩张一样。
有次她一边哭一边对闫妮大喊:“你真关心过我怎么想的吗?”然后又提出想去国外留学。
起初闫妮坚决不同意,甚至担心她情绪激动会出事,所以一直跟在身边盯着看,最终还是心软了,答应了她的请求。
在海外闯荡,邹元清吃了不少苦头,语言不顺畅,交不着朋友,靠着看电影来练英语,渐渐对表演产生了兴趣。
回到国内以后,她下定了决心要考中戏,闫妮一路陪着她学习,最终顺利考取中戏。
不过,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等着呢。
在2017年的《我是你妈》里,母女俩第一次合拍,故事讲的是一对母女一起努力备战高三。
可惜情节挺感人的,可票房却没怎么火起来。
观众其实对这种“母女亲情”没啥兴趣,尤其看到邹元清演技差得一塌糊涂,台词松散,情绪飘忽不定时,就更觉得不过是在硬凑资源罢了。
闫妮还是不肯放弃,总觉得还有希望似的。
毕业归来后,她开始拍摄第一部作品《秘果》,搭档是陈飞宇和欧阳娜娜,有人还说她是“靠妈上位”的典型。
之后在《卧底警花》里担任女主角,可是因为长相不够出众,再加上演技过于用力,结果被骂得体无完肤。
这部剧的投资方是高亚麟,大家都知道他在《家有儿女》里饰演夏东海,他还夸邹元清“眼睛特别清澈”“像一张白纸”,这话是好意,但拍出来的效果却成了“翻车现场”。
观众们直说她气场不够,演技也不行,连“警花”这两个字都配不上。
一开口就歪嘴笑,一皱眉五官就乱蹦,“看她演戏真让人觉得挺累的”,成了观众们一致认同的说法。
闫妮原本打算自己“帮住”女儿的第一次摔倒,结果亲自出面发帖声援:“孩子还在成长的路上,还会继续坚持。”
但偏偏事与愿违,越拼命反而越适得其反。
在《演员请就位2》里,邹元清站在陈凯歌面前演出,结果那段情绪冲刺时,硬生生没哭出来,整场表演看上去挺干巴巴的,最后只靠剪辑和配音稍微掩盖了一下,算是糊弄过去了。
陈凯歌当场评价说:“表现没达到预期,可以多向你妈妈学习学习。”
这其实算是一种含蓄地批评了。
台下的观众倒是看得挺清楚:就算是“星二代”,也弥补不了的根本功底缺陷。
关键在于,邹元清出场不少,戏份也都不轻:要么担任主角,要么是不可缺少的配角。
观众也不是天生就刁钻的,问题在于,他演什么都像自己一样,哪个角色不管是少女还是职场人,都是一张“标准脸”,还总能得到不错的角色,哪能不让人觉得反感呢。
闫妮当年走红得比较晚,主要靠《武林外传》里那个土得掉渣但又让人印象深刻的“佟掌柜”一角成名的。
之后,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拍戏,扮演过女汉子、悍妇、优雅的女律师啥的角色都敢挑,也都演得挺出彩的。
她或许也知道演艺圈不简单,所以才全心全意地打算为女儿铺好道路。
可惜,她没有把那种“从配角做起”的经验传授给女儿,反倒一开始就用“主角命”把她推上了高位,结果摔得很疼,还挺尴尬的。
这些岁月里,大家也都看在眼里邹元清为了演出付出的汗水。
她慢慢接了一些配角,比如《山海情》里的马得花,那个活泼直率的角色,虽然戏份不算多,但大家都觉得她演起来挺顺眼的。
之后在《突围》里,她饰演了年轻版的“石红杏”,跟闫妮扮演的成熟女性形成对比,两个时代的人物交叉展现,设定挺新颖的。
可惜啊,最让观众关心的,还是一句话:“这次她演得,终于没有跑偏。”
后来,她开始走起了清新自然的风格,短发加淡妆亮相,私底下的生活照还挺像张小斐,网友们都说:“终于把风格找对啦。”
不去硬凹大美女,也不夺风头,不做作,才是她最棒的选择。
偏偏让她走红的,并不是演戏,而是一档综艺游戏。
在《王牌对王牌》里,有一句“你是谁啊?”笑点挺多,让观众听了忍不住发笑,也第一次觉得这个女孩挺亲切,有趣味,还挺有意思的。
这就是娱乐圈里的一出讽刺戏:演技差点儿,偏偏靠综艺把热度搞起来;资源没法给她撑起来,反倒一句“认不出亲妈”让她蹭了一阵热搜。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句“争光”才显得特别刺心。
这几年下来,闫妮确实拼了不少,真是拼尽了全力。
为了女儿,闫妮愿意接戏、演配角、跑通告、陪哭陪笑,把自己二十多年的努力和积攒,全部倾尽所有,毫不保留地交给了女儿。
虽然投入资源、牺牲人脉算是挺容易的,想要培养出一个真正好的演员,难度就大了。
现如今的邹元清,似乎终于意识到,要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靠的不是“闫妮的女儿”这几个字,而是真正用实打实的本事拼出来的。
演技得过关,人设的稳固,即使扮演再不起眼的角色,也得带点东西出来。
邹元清27岁,人生才刚刚起步;她妈妈闫妮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她的路自己走,妈就在后头撑着。”
我只盼着哪天有人提起“邹元清是闫妮的女儿”的时候,不再带点笑话或调侃的味道。
而是真的充满敬意地说道:“她妈妈演得挺出色,但她自己也不错。”
那会儿,可能只有这句“争光”才能真正从嘴里说出来。
来源:策略喜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