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则天称帝后,在隆冬大雪纷飞时与大臣饮酒赏雪作诗,乘酒兴写下“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并让宫女拿去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百花不敢抗旨纷纷开放,唯有牡丹仙子认为花儿开放有规律,武则天虽是人间帝王也不能改变,便不予理睬,仍在雪中静养。武则天次
武则天称帝后,在隆冬大雪纷飞时与大臣饮酒赏雪作诗,乘酒兴写下“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并让宫女拿去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百花不敢抗旨纷纷开放,唯有牡丹仙子认为花儿开放有规律,武则天虽是人间帝王也不能改变,便不予理睬,仍在雪中静养。武则天次日看到牡丹未开,勃然大怒,将牡丹逐出京城贬到洛阳。然而牡丹到洛阳后马上长出绿叶、开花娇艳。武则天气急败坏派人去洛阳烧牡丹,可牡丹虽枝干焦黑,花开却更盛,成了“焦骨牡丹”,我们这里叫做干柴牡丹。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刘秀被追杀逃至河北柏乡郝村,危急时刻钻进一片枝叶茂盛、百花盛开的牡丹丛中躲过一劫。刘秀称帝后巡视河北经过柏乡,有感而发题诗“小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废甚凄凉,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此地牡丹也被赐名“汉牡丹”。
牡丹太高贵不凡了,普通的故事和身份配不上她的身姿和品质,一出场就与帝王联系起来,只有至高无上的帝王才配品评她的一切,只有对抗帝王的作为才能突出她的坚贞,也只有挽救帝王的性命才能体现她的价值。
两个帝王对她一贬一褒、一压一扬,意义都是一样,为牡丹在鲜花的历史长河里奠定了至高无上的女皇之位。
牡丹胆敢违抗人间女皇的命令,甚至跟她对着干,这份不屈不媚的胆气,就将所有的花比到了尘埃里。何况牡丹天生有优越感,不管生在哪里,她都是鹤立鸡群,卓尔不群。她天生美丽的外表、浓郁的香气、众花簇拥的隆重出场方式,都决定了她就是独一无二无可争辩的花中女皇。
小朵的花,在她面前卑躬屈膝,即便是大朵的大丽花,在她面前也成了庸俗脂粉。她高贵的气质,鲜艳的色彩,高高在上的姿态,任何人在她面前都要低下头颅。
洛阳的牡丹不卑不亢地开启了焦骨牡丹的历史。干枯的枝干,表皮皲裂,看似枯死,毫无生机,可是一遇春风,那焦枯的枝干里立马迸发出巨大的生气,绿叶一片接一片钻了出来,顷刻枯焦的枝干上绿叶繁茂,生机盎然。
枝叶层层叠叠交织在一起,在阳光下闪烁翠绿的光泽,像一件绿色的披风将枝干严严实实裹在里面,又像一间绿色的宫殿,孕育起人间奇迹。
她的躯体只有半人高,却引人驻足。因为这半人高的躯体上盛开了让人惊叹的花朵。颜色姹紫嫣红,身姿亭亭玉立,花瓣层层叠叠,香味清幽绵缈。万紫千红的花朵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绚丽繁茂。
那团绿色的枝干被花朵覆盖,那华丽绚烂的面貌让人眩晕,在她的面前词语都失去了意义,所有的惊叹都停留在心里,所有的感激都在眯起的眼神里,对于真正的美,语言不配形容她。
面对眼前一团直入人心的美的刺激,失语的人们手足无措,只好用手指着花,佯装闻一闻,掩饰自己语言的贫乏。或者用手机拍下来花的瞬间,可是手机的色素怎么和天然的花朵相比呢?大自然的娇儿肯定拥有最丰富的色彩,人类永远在班门弄斧,自作聪明。
农村人讲究的是自家院子里种一棵牡丹花,意味着家里富贵发达,最珍贵的是白牡丹,开放在院子里,今年就会平安吉祥。农村家里的正房大厅墙上,肯定会有一幅牡丹画,因为这幅牡丹画叫富贵牡丹。繁花似锦、国色天香的牡丹,大气磅礴,瞬间为家里带来富贵气息。
花园里公园里更不用说,牡丹是必种之花。每到季节,牡丹花的面前总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一朵牡丹花就是一个小世界,她的一瓣花瓣就有无数内涵,颜色从浓到淡,香味由清到醇,叶片由圆到尖,每个形状都是一部生长史。
洛阳牡丹更是享誉中外,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东京城。千里之外的人们慕名而去洛阳观看牡丹,各种牡丹园里牡丹铺天盖地,各种品种的牡丹竞相开艳,品种稀有的牡丹面前竟然有四五个保安在日夜保护。
整个园林被花香笼罩,被色彩充溢,牡丹如女皇降临,场面惊人。犹如端庄典雅、富丽堂皇的衣裙依仗前,人们小心翼翼,不敢直视,雍容华贵的牡丹兀自开放。艳丽夺目的花园成了神仙之地,流连其中的游人也成了仙境的仙人,头重脚轻地陶醉其中。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牡丹的容貌无出其右,牡丹的富贵也世无来者。牡丹衬帝王,富贵如女皇。
牡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开放的意义。
牡丹是夏天的皇者,她从春天的风信中,就捎来她的旨意,所有春天的铺垫,都只为等待女皇的降临。夏天百花争艳的时节,牡丹开花了,万花禁言。路边的花,花园的花,庭院的花,都被视而不见,万众的目光,被牡丹吸引,向牡丹膜拜。
李小珍,文学爱好者。
来源:青海在线网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