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日的七星关区八寨镇茅栗坪社区600亩刺梨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喜悦的丰收景象。数十名村民穿梭林间,熟练地采摘金黄饱满的刺梨果实,田间地头,装袋、搬运、上车井然有序。
秋日的七星关区八寨镇茅栗坪社区600亩刺梨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喜悦的丰收景象。数十名村民穿梭林间,熟练地采摘金黄饱满的刺梨果实,田间地头,装袋、搬运、上车井然有序。
“以前这些山坡地种苞谷、洋芋,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茅栗坪社区居民朱振慧一边麻利地采摘刺梨,一边告诉记者,“现在流转了两亩土地给基地,每年有1000元租金可以领,我还在基地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
得益于八寨镇大力发展刺梨特色种植,许多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在“家门口”就业,参与种植、管护和采收,获得了稳定收入。
“我们基地在2015年开始种植刺梨,今年的产量相比往年增长不少,大概400吨,产值在120-130万元左右。”基地负责人岳曾建告诉记者,以前种植的刺梨都是自产自销,价格没有保障,现在跟企业签了订单合同,采收的刺梨直接送到公司,价格稳定,销路不愁。
刺梨作为贵州特有的野生资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维C之王”。但在过去,这个“养在深闺”的野果子并未得到充分重视。贵州欣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进驻改变了这一局面。自2011年进驻毕节以来,该公司一直专注于生态绿色农产品刺梨的加工生产,已建成6条现代化生产线和1个研发中心,年加工产能达5万吨,成为推动贵州刺梨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力量。
“以往我们都是通过零星农户种植方式收购鲜果,这样不便于刺梨种植管理以及产量上的提升,现在我们挑选几家优质的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完成有机种植规模1500亩。”贵州欣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主管向世兴介绍,公司坚持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不仅减轻农户运输的问题,也解决了鲜果的质量问题,同时带动农户增收,“每年刺梨基地可带动上千名群众就业,同时工厂榨果期间带动附近群众就业200余人。”
据悉,该公司每年向合作社和农户收购刺梨3000至5000吨,投果资金达2000余万元。这种订单农业模式让农民吃了“定心丸”,不再为销路发愁。
在欣扬农业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有序地进行筛选、过滤、榨汁、浓缩、灌装等工序,小小鲜果摇身一变,成为刺梨冻果干、刺梨冻干粉、刺梨浓缩口含片、有机刺梨口服液、刺梨果脯等一系列产品。
“我们采用冷榨工艺,可有效保护维生素C、矿物质和活性酶不被破坏。”向世兴表示,鲜果进厂后须经过农残与重金属检测,达标后才进入生产环节。
收果季以来,该公司车间24小时不间歇运转,抢在黄金72小时以内将刺梨鲜果进行压榨,最大限度地保留刺梨的营养成分。
走进欣扬农业的另一侧产品展示区,直播的声音便传入耳中,公司的主播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向屏幕前的观众介绍着刺梨的独特魅力。
“今年上半年,电商线上渠道已然成为主要销售模式,每天销售接近上千单,主要销往各沿海城市,销售额每天近10万元。”向世兴介绍。
近年来,七星关区不断延伸刺梨产业链,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目前,全区刺梨种植面积28.63 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4万亩,涉及40个乡镇街道,现有刺梨经营主体59个,今年预计鲜果产量可达2万吨。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