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中国海军这几年动作频频,尤其是2024年底那艘076型两栖攻击舰下水,直接把国际海军圈搅得沸沸扬扬。首舰叫“四川舰”,排水量超4万吨,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出坞,这事儿一曝光,美媒就炸锅了。
话说中国海军这几年动作频频,尤其是2024年底那艘076型两栖攻击舰下水,直接把国际海军圈搅得沸沸扬扬。首舰叫“四川舰”,排水量超4万吨,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出坞,这事儿一曝光,美媒就炸锅了。
不是因为它装了什么高大上的电磁弹射系统,而是从开工到下水才14个月,这速度快得让人脊背发凉。
CNN和Business Insider这些美国媒体直言,这不光是艘船的问题,更是暴露了中国军工产能的底气。想想看,美国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体型差不多,但从设计到服役得拖好几年,问题还一堆。中国这边呢,模块化建造一上手,就这么利索,难怪五角大楼坐不住。
先说说这076型到底啥来头吧。它是继075型之后的升级版两栖攻击舰,专为登陆作战和空中支援设计的。体型大,飞行甲板全通式,双舰岛布局,宽度接近43米,比美国海军的同类舰还宽敞。关键是它能搭载直升机、气垫登陆艇不说,还能起降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
这在两栖舰里算突破,因为传统上这类船多靠滑跃或垂直起降,效率不高。076型不一样,电磁弹射系统让它能高效发射重型载荷,比如攻击-11那样的隐身无人机。美媒《国家利益》杂志分析,这玩意儿一上舰,就能让中国海军在南海或台海多出好几手牌,侦察、打击两不误。
但电磁弹射虽牛,也不是新鲜事儿。美国“福特”级航母早几年就用过了,虽然那舰问题多,电磁系统还老出故障。中国直接把这技术下放两栖舰上,全球首创,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维基百科和环球时报报道显示,076型的电磁弹射是中压直流电力推进的配套,功率够大,能适应各种飞机起飞需求。
未来说不定还能装歼-35这样的隐身战机,成本比航母低,灵活性高。这技术门槛高,储能设备和轨道控制得精益求精,中国从2010年左右就开始攻关,马伟明院士团队的成果直接落地。美媒承认,这一步让076型从单纯的登陆船变成“轻型航母”级别,作战半径拉长,威胁升级。
不过话说回来,美媒真正慌的不是这个技术,而是生产速度。2023年10月开工,卫星图上干坞里刚铺龙骨,2024年12月27日就下水命名“四川舰”。整个周期14个月,排水量4万吨的大家伙,就这么从图纸变现实。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的“美国”级第一艘“美国”号,从2009年开工到2014年服役,足足5年,还遇上预算超支和测试延误。第二艘“特里”号更慢,到2024年才勉强成型。中国这边,江南造船厂用的是总段建造法,大块模块在陆上预组装,运到船厂对接,效率翻倍。
再看看战略层面,这生产速度对美军是啥冲击。南海和台海这些热点,美国航母编队老爱巡航,中国海军两栖力量一强,平衡就变了。076型能投送更多部队和空中火力,登陆作战时无人机群起飞,敌方预警机和运输机难逃一劫。
五角大楼2024年12月的《中国军力报告》直指,076型会用电磁弹射发射大型无人机,提升海上控制力。美国之音报道,中国海军现在有3艘航母加多艘两栖舰,076型一服役,就能组编队,覆盖西太平洋。美媒担心的是,如果真打起来,中国能边战边造,产能源源不断,美国的船厂却忙不过来。想想二战时美国靠工业碾压,现在角色反转,中国成了那个“造船机器”。
当然,美国也没闲着。2025年上半年,通用原子公司推出新电磁弹射器,号称能反超中国,但实际部署还得等。CNN分析,美国海军预算紧,优先航母和驱逐舰,两栖舰进度慢。“美国”级计划建11艘,到现在才2艘,076型首舰就已下水,后续说不定批量跟进。
中国海军规划中,076型至少建3-4艘,整合到075型舰队,形成梯次力量。知乎和观察者网的专栏提到,这速度还得益于全电力推进系统,076型用混合动力,效率高,维护简单。西方媒体如Forbes早几年就预测,076型会是“无人机航母”,现在看准没错。从055型驱逐舰到福建号航母,建造周期越来越短。
2024年,中国下水了多艘万吨级舰,076型只是冰山一角。美媒《海军新闻》报道,卫星图像显示,上海船厂同时在建第二艘076型,进度飞快。这让美国海军规划者头疼,因为区域力量对比在变。
过去,美国靠技术领先,现在中国产能追上,综合实力拉平。
中国两栖舰发展快得惊人。2010年代初,071型登陆舰起步,075型2019年首舰下水,现在076型直接上电磁弹射。西方媒体如SCMP(南华早报)称,这舰能弹射攻击无人机,侦察半径远超直升机。生产速度快,还因为船厂经验足,江南厂建过辽宁舰和山东舰,技术成熟。相比,美国纽波特纽斯船厂忙航母,两栖项目排后。
总的看,电磁弹射是技术秀,生产速度是实力证。
中国海军未来几年,两栖力量会更强,区域稳定靠平衡,但速度这张牌,中国打得响。
来源:陈先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