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下,债券市场继续调整,信用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环比上行,发行期限整体缩短,取消发行规模环比提升。在此背景下,当月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大幅减少,1-8月累计,信用债融资弱于上年同期。
摘要
8月,“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下,债券市场继续调整,信用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环比上行,发行期限整体缩短,取消发行规模环比提升。在此背景下,当月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大幅减少,1-8月累计,信用债融资弱于上年同期。
发行结构方面,分评级看,8月AAA级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减少,AA+级发行量环比增加,净融资环比减少,AA级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增加;分券种看,8月除定向工具外,其他券种发行量环比均增加,各券种净融资环比均减少,企业债和定向工具融资缺口走阔,(超)短融净融资由正转负。
城投债方面,8月发行量环比增加、同比减少,净融资连续第6个月为负,发行量和净融资仍处近5年同期低位。当月有7个省份城投债发行量环比减少,16个省份净融资为负,安徽、上海、福建等省份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减少。1-8月累计,超半数省份城投债发行量和净融资同比下降,21个省份累计净融资为负。
产业债方面,受债市调整影响,8月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减少,科创债发行环比减少452亿元。分企业性质看,仅产业类地方国企债发行量环比小幅增加,各类型企业净融资环比均减少。分行业看,8月约半数行业(15/32)信用债发行量环比减少,公用事业、非银金融、食品饮料和房地产行业发行量环比减少较多;22个行业净融资为正,非银金融、建筑装饰、商贸零售等行业净融资规模较大。1-8月累计,超半数行业信用债净融资弱于去年同期,交通运输、纺织服饰和国防军工行业净融资为负。
一
信用债发行整体情况
受债市调整和到期规模增加影响,8月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大幅减少。当月信用债发行量1.12万亿元,环比、同比分别减少1734亿元和1356亿元;净融资559亿元,环比、同比分别减少2960亿元和157亿元。1-8月累计,信用债融资情况弱于2024年同期:1-8月共发行信用债9.23万亿元,净融资1.42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1%和8.7%。
图表 1 2025年8月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减少
注:发行数据按照发行起始日统计;统计时间2025年9月4日,下同
图表 2 2025年8月信用债发行和净融资情况
注:城投债分类标准依据wind数据库;下同
图表 3 2025年8月信用债月度融资规模环比下降
图表 4 2025年8月城投债净融资缺口环比收窄,产业债净融资环比大幅减少
图表 5 2025年8月公司债终止审查项目数量环比增加
8月信用债整体发行利率环比上行。央行流动性呵护下,8月资金利率中枢环比下行,但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升,“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下,债券市场延续调整,国开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上行,信用债发行利率随之走高。全月来看,信用债平均发行利率较7月有所上行,当月全体信用债以及主体评级AAA级和AA+级信用债金额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2.13%、1.97%和2.36%,环比分别上行12.0bps、9.6bps和5.9bps,仅AA级信用债金额加权平均发行利率环比下行1.5bps至2.51%,主因金额加权平均发行期限环比缩短0.5年,缩短幅度大于AAA级和AA+级信用债。
图表6 2025年8月国开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上行
图表7 2025年8月资金利率前低后高,中枢下行
图表 8 2025年8月信用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环比上行
8月信用债发行期限整体小幅缩短。当月信用债金额加权平均发行期限为3.30年,较7月缩短0.25年。其中城投债、产业类地方国企债和央企债金额加权平均发行期限环比分别缩短0.43年、0.46年和0.59年至3.71年、3.47年和2.67年,仅民企债加权平均发行期限环比拉长0.91年至2.30年,主因3年及以上期限民营科创债发行量环比增长113%,带动民企债发行期限整体拉长。
图表9 2025年8月信用债发行期限环比缩短(单位:年)
8月信用债取消发行规模环比提升。央企债、产业类地方国企债和城投债取消发行规模环比分别增加34亿元、115.5亿元和21.8亿元。
图表10 2025年8月信用债取消发行规模环比提升(单位:亿元)
分主体评级看,当月各评级城投债发行量环比均增加,净融资仅AA+级融资缺口环比扩大;AAA级产业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减少。加总来看,8月AAA级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减少,AA+级发行量环比增加,净融资环比减少,AA级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增加。
图表11 2025年8月AAA级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减少,AA级信用债融资缺口环比收窄
图表12 2025年8月各评级城投债发行量环比均增加,AAA级产业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减少
图表13 2025年8月信用债发行和净融资情况
分券种看,发行人继续降久期,中票发行延续大幅缩量,8月仅定向工具发行量环比增加,(超)短融和私募债发行量同比增加,其他各券种发行量环比、同比均减少;净融资方面,8月各券种净融资环比均减少,同比仅中票和定向工具有所减少。1-8月累计,中票、一般公司债和私募债发行量同比增加,企业债、(超)短融和定向工具同比减少;仅私募债和一般公司债累计净融资为正且同比增加,其他各券种净融资均同比减少,其中,企业债和定向工具累计净融资为负。
图表 14 2025年8月,除定向工具发行量环比增加外,各券种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均减少
图表 15 2025年8月分券种信用债发行和净融资情况
二
城投债发行情况
8月,城投债发行量环比增加441亿元至3080亿元,但同比减少378亿元;净融资连续第6个月为负,融资缺口环比、同比分别收窄249亿元和539亿元至-187亿元。1-8月累计,城投债发行量2.35万亿元,同比下降16.2%,净融资-3447亿元,同比减少1005亿元。1-8月各月,城投债净融资均处于2020年以来的同期较低水平。
图表 16 2025年8月城投债融资环比提升,但仍处于近5年同期低位
分区域来看,8月,7个省份城投债发行量环比减少,16个省份城投债净融资为负,环比减少1个。重庆和江苏城投债发行量环比增加最多,均超过100亿元。江苏、浙江和山东省城投债发行量仍位列前三,合计发行占比42.6%,其中,仅江苏净融资为负。其他省份中,超半数省份城投债净融资环比增加,重庆、浙江和云南净融资环比增加超50亿元,安徽、上海和福建净融资环比减少超50亿元。化债重点省份中,青海、辽宁和宁夏当月未发行城投债,青海和辽宁当月净融资为0,宁夏、甘肃、贵州、广西和吉林当月净融资为负。
1-8月累计,有10个省份城投债发行量高于去年同期,湖北、陕西、河北等地增幅最大;东北、西北主要省份发行量较少;有9个省份城投债净融资同比增长或融资缺口收窄,包括天津、广东、浙江、贵州和湖北等。21个省份城投债累计净融资为负,其中江苏、湖南、安徽、四川、浙江等地净流出较多。
图表 17 2025年8月分省份城投债融资情况(按照当月发行规模排序)
三
产业债发行情况
8月,产业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减少,当月发行量8088亿元,环比、同比分别减少2175亿元和978亿元;净融资746亿元,环比、同比分别减少3210亿元和696亿元。其中,科创债发行1726亿元,较上月发行量减少452亿元。1-8月累计,产业债发行量6.88万亿元,同比增长3.8%,净融资1.77万亿元,同比减少346亿元。
图表 19 2025年8月城投债融资环比向好,产业债融资环比、同比走弱
分企业性质看,8月产业类地方国企债发行量环比小幅增加,央企债和广义民企债发行量环比大幅减少,各类型企业信用债净融资环比均减少,同比仅广义民企债净融资有所增加。
图表20 2025年8月各类型企业信用债净融资环比均大幅减少
分行业[1]来看,8月,约半数行业(15/32)信用债发行量环比减少,公用事业、非银金融、食品饮料和房地产行业发行量环比减少超200亿元;有22个行业净融资为正,其中净融资规模较大的行业包括建筑装饰、非银金融、商贸零售和综合等。1-8月累计,超半数行业(17/32)信用债发行量高于去年同期,27个行业累计净融资为正,交通运输、纺织服饰和国防军工行业累计净融资为负,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超半数(18/32)行业净融资偏弱。
图表 22 2025年8月产业债分行业融资情况(按照当月发行规模排序)
本文作者 | 研究发展部 姚宇彤 于丽峰 冯琳
权利及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及相关的信用分析数据、模型、软件、评级结果等所有内容的著作权和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归东方金诚所有,东方金诚保留一切与此相关的权利,任何机构及个人未经东方金诚书面授权不得修改、复制、逆向工程、销售、分发、储存、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本研究报告中引用的标明出处的公开资料,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均由资料提供方/ 发布方负责,东方金诚对该等资料进行了合理审慎的核查,但不应视为东方金诚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任何形式的保证。
由于评级预测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东方金诚对于评级预测以及基于评级预测的结论并不保证与实际情况一致,并保留随时予以修正或更新的权利。
本研究报告仅用于为投资人、发行人等授权使用方提供第三方参考意见,并非是对某种决策的结论或建议;投资者应审慎使用本研究报告,自行对投资行为和投资结果负责,东方金诚不对其承担任何责任。
本研究报告仅授权东方金诚指定的使用者使用,且该等使用者必须按照授权确定的方式使用,相关引用必须注明来自东方金诚且不得篡改、歪曲或有任何类似性质的修改行为。
未获授权的机构及人士不应获取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本研究报告,东方金诚对本研究报告的未授权使用、超授权使用和非法使用等不当使用行为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