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在加拿大留学,有的学生能顺利毕业,有的却陷入困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7 16:55 1

摘要:这几年,加拿大依然是热门留学目的地。根据 IRCC 的数据,国际学生数量逐年攀升,特别是在安大略、不列颠哥伦比亚和魁北克等省份。然而,在我接触的学生里,经常会听到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

为什么同样在加拿大留学,有的学生能顺利毕业,有的却陷入困境?

这几年,加拿大依然是热门留学目的地。根据 IRCC 的数据,国际学生数量逐年攀升,特别是在安大略、不列颠哥伦比亚和魁北克等省份。然而,在我接触的学生里,经常会听到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

一类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甚至衔接上研究生项目;另一类却在大三、大四的时候陷入困境,甚至走向退学或无法毕业。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今天这篇文章,我想从专业角度分析几个关键因素,给家长和学生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一、学业压力:语言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方式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出国读书的难点主要是英语。但实际上,真正的挑战是学习方式的差异

加拿大的本科课程强调: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数据或文献支撑。academic writing(学术写作):课程论文、lab report 占比很高,引用格式如 APA/MLA/Chicago 都要严格遵守。group project(小组作业):跨文化合作是常态,沟通不畅直接影响成绩。

有学生虽然语言分数达标,但对这种学习模式适应缓慢,导致前期 GPA 就被拉低。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国内接受过研究性学习训练,能更快融入课堂。

差异点就在于:能否尽早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二、自我管理:自由度高,但风险也高

在加拿大读本科,学生的自由度远大于国内:没有点名制度,教授不会强制监督作业。听上去很轻松,但对于自控力不足的学生,缺勤、拖延、熬夜打游戏会迅速形成恶性循环。

我见过不少案例,学生前两年成绩平平,到了大三需要选核心课程时,直接因为 GPA 不达标被限制选课,最后延迟毕业。
而那些能顺利毕业的学生,往往在作息、规划和自律上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比如:

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每周检查一次学习进度;考前合理安排复习,而不是最后几天“突击”。

三、专业选择:兴趣和就业的平衡

在我接触的案例中,专业选择失误是导致学生中途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典型情况是:

父母觉得 Business/Computer Science 就业好,坚持让孩子选择;孩子对该专业没有兴趣,学习过程非常痛苦,出勤率和投入度下降;最终成绩差,甚至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

相对而言,那些在专业选择上考虑过兴趣与能力匹配的学生,更容易坚持下去。比如有学生选择了 Psychology(心理学),虽然科研任务重,但因为真正喜欢,反而更投入。

专业选择没有绝对对错,但“适合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轨迹。

四、心理健康:被忽视的关键

加拿大很多大学提供 counseling service(心理咨询服务),但使用率极低。
很多学生出现以下情况:

长期失眠或焦虑;上课提不起劲;明显社交孤立;

这些其实是心理健康预警,但学生和家长往往只盯着成绩,忽视了背后的心理状态。最终,学业和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才会走向不可逆的危机。

而那些顺利毕业的学生,往往更善于倾诉和寻求帮助,不会一个人死撑。

五、家庭支持:方式比力度更重要

家长在孩子留学过程中的角色,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一种是完全放手,“反正花钱了你自己看着办”;一种是过度干预,每天问成绩、盯选课,甚至替孩子做决定。

事实上,留学过程中,合适的支持方式才是关键。比如:

定期沟通,但不过问细节;更多关注孩子的状态,而不是只问分数;在出现问题时,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方案,而不是只批评。

这种“支持型”家庭氛围,往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留学挑战。

六、几点中立性的建议

结合我这些年的观察,给学生和家长几点理智的建议:

早适应学习方式:提前了解 academic writing、citation 等基本技能,避免刚入学就掉队。规划好课程节奏:不要一学期选太多高强度课程,留出 buffer,应对突发情况。关注心理状态:成绩下滑背后,很多时候是心理压力过大,要正视这一点。建立支持系统:朋友、学长、导师,甚至学校服务,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家长理性参与:支持孩子,而不是替孩子做决定。

结语

同样是留学生,为什么结果差距这么大?原因从来不是单一的“努力”或“不努力”,而是学习方式、管理能力、兴趣匹配、心理健康和家庭支持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

如果说留学是一场长跑,那么成绩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真正决定能否跑到终点的,是心态与方法。

来源:海外杰尼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