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球员侮辱中国菜,牛蛙甲鱼恐怖,只有面条敢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7 17:08 2

摘要:9月17日的消息显示,美国网球选手泰勒·汤森德在深圳参加比利简金杯期间,引发了一场争议,9月16日,她在酒店自助餐厅里拍摄了多段视频,用夸张的表情和带有嘲讽的语气评论中国菜,不少人认为她的言行涉及种族歧视。

9月17日的消息显示,美国网球选手泰勒·汤森德在深圳参加比利简金杯期间,引发了一场争议,9月16日,她在酒店自助餐厅里拍摄了多段视频,用夸张的表情和带有嘲讽的语气评论中国菜,不少人认为她的言行涉及种族歧视。

这事儿真不是一句“吃不惯”就能翻篇的,美国网球选手泰勒-汤森德在深圳参加比利简金杯赛事期间,一段视频彻底点燃了舆论,核心问题根本不在于她喜不喜欢中餐,而在于她通过镜头传递出的那种姿态、那些词汇,以及她这个争议身份共同搅起的一场文化冲突。

事情的引爆点,是汤森德在酒店自助餐厅录制并发布的一系列视频,她用一种近乎表演的夸张方式,对眼前的中国菜进行了一场猎奇式的“审判”,这场审判不是私下的抱怨,而是公开的嘲讽。

她给了整桌菜一个极具侮辱性的分数:2分,满分10分,在她口中,牛蛙和甲鱼被打上了“野生”的标签,她甚至煞有介事地质疑牛蛙“有毒”,吃了可能会“长疣和水泡”,这种描述,已经不是单纯表达陌生感,而是在暗示这些食物的原始与不洁。

更刺耳的是她对烹饪方式的点评,辣椒、胡椒、洋葱这些常见的佐料,在她看来似乎成了某种奇怪的组合,禽类的内脏更被她形容为“器官”和“切了片的肺”,鸡胗、鸡心在她眼中成了无法理解的存在,仿佛是某种野蛮的象征。

当她看到食客们戴着手套处理小龙虾时,她用的词是“摧毁它们”,这种拟人化的贬低,充满了戏剧性的恶意,整个过程中,她唯一觉得能入口的,居然只有面条,称那是“唯一敢吃的东西”。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个人口味的夸张表达,那么一个词汇则彻底触碰了底线,她将提供这些食物的东道主,轻蔑地称为“这些人”(thesepeople),在跨文化交流中,这个词汇极易划开一道“文明的我们”与“野蛮的他们”的鸿沟,充满了隔阂与优越感。

果不其然,视频一出,立刻激起了中国网友的愤怒,直斥其为“种族主义”和“没教养”,就连部分美国网友也看不下去了,认为她的行为缺乏对亚洲文化最基本的尊重。

这场风波之所以迅速发酵,并不仅仅因为她说了什么,更因为她是谁,汤森德的个人历史,让她这次的行为显得尤为讽刺,构成了一种身份上的悖论。

在过往的一些事件中,汤森德曾将自己塑造成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并以此博取过公众的同情,这样一个曾经控诉不公的人,如今却用同样的方式,将傲慢的矛头指向了另一种文化。

这种身份的反转,让外界对她的批评变得更加猛烈,有评论直言她的行为就像一个“低智商的野蛮原始人”,言论是“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种族主义废话”,这种强烈的定性,正是源于她行为与过往立场之间的巨大裂痕。

更有意思的是,她过往的冲突似乎也为这次事件提供了某种注脚,她曾与拉脱维亚选手奥斯塔彭科在赛场上发生争执,当时对方就曾毫不客气地批评她“没教养”,这似乎暗示,她的某些行为模式并非孤例。

当一个曾经教导别人要尊重多样性的人,转过头就公开侮辱东道主文化时,这种虚伪的双重标准自然会引来更强烈的反噬,就连她的一些同胞都感到“沮丧”,认为由这样的人代表自己的国家,简直是一种耻辱。

面对排山倒海的批评,汤森德在9月17日发布了道歉视频,然而,这次道歉非但没能灭火,反而被看作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失败公关。

视频中,她一改之前的傲慢与轻佻,坐姿端正,表情严肃,但道歉的内容却空洞得令人尴尬,她大谈“体验文化差异是一种荣幸”,强调赛事方人员如何友善,却巧妙地避开了所有核心问题。

最关键的是,整段道歉中,她没有提及“中国”或“中国人”,更没有为自己那些具体的、带有攻击性的言论表示任何悔意,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被中外网友普遍解读为毫无诚意。

她试图用“文化差异”这个中性词来解释一切,仿佛这场风波只是一场无伤大雅的文化误会,但所有人都看得明白,“文化差异”在这里成了一个华丽的借口,一个用来规避个人责任的挡箭牌,客观存在的文化不同,被她当作用来“甩锅”的工具。

她越是强调自己代表美国的荣誉,就越凸显其行为的失当,最终,这次看似郑重的道歉,因为拒绝触碰问题的本质,彻底沦为一场无效的表演,反而加深了人们对她傲慢且虚伪的负面印象。

汤森德的这场风波是一个响亮的警钟,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任何一个公众人物的言行都会被置于聚光灯下,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反复审视。

真正的文化尊重,从来不是要求你必须喜爱或者全盘接受所有异质文化,它要求的,仅仅是在面对差异时,能保有一份最基本的谦逊与教养,而不是将自己的无知,转化为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评判。

味道可以不喜欢,但尊重,是唯一的通行证。

来源:Talk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