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话题#丝瓜汤文学为什么火了#登上热搜。各大平台上,随处可见“丝瓜汤”的评论和玩梗,甚至连外卖平台、商家也纷纷加入这场狂欢。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
近日,话题#丝瓜汤文学为什么火了#登上热搜。各大平台上,随处可见“丝瓜汤”的评论和玩梗,甚至连外卖平台、商家也纷纷加入这场狂欢。
这款看似平常的家常汤,如何一跃成为年度网络热梗?它又凭什么戳中了千万年轻人的心?
一碗丝瓜汤的诞生记
“你这么凶是因为肝火太旺了,你知道吗?”
“喝点丝瓜汤去一下火气吧。”
……
相信你这段时间在互联网里已经不经意间喝下了几口丝瓜汤。
“丝瓜汤”梗的起源,要追溯到短视频博主@累子 创作的家庭情景短剧。视频中,母亲让儿子喝丝瓜汤,强调“汤能降肝火”,儿子拒绝后情绪爆发,母亲立刻指责:“你这么凶,是肝火太旺,喝点丝瓜汤降火吧”。
一碗平平无奇的丝瓜汤,在“累子”一人分饰多角的生动演绎下,重现了家庭小饭桌上几乎每天都会上演的唇枪舌剑(精华版),也将“丝瓜汤”一梗送上了多平台的热搜位。
“累子”的视频精准捕捉了家庭中的一种典型沟通模式——父母习惯以“养生式”语言来解释矛盾,所有情感、冲突和结构性问题,都被简化为身体上的小毛病,然后再用食补来解决。
当你面对一碗丝瓜汤皱眉时,长辈们的连击技能瞬间释放:“这丝瓜老了”→“你也老大不小了”→ “该找对象了”→ “要不去考个公吧 ”→“你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 “肝火旺,多喝丝瓜汤降火气”。
短短几十秒,从一根丝瓜绕到人生规划,然后起承转合落点到手机上,最后不忘初心,用一碗丝瓜汤有力结束全文。这种荒诞的逻辑闭环,却让众多网友直呼“太真实了”。
网友“二创”玩梗
由于“丝瓜汤文学”语录过于“实用”,网友开始各种二创整活,使得该梗也随之爆火出圈。他们不仅制作了大量表情包,还将“丝瓜汤”台词代入职场、美食、考试等各种情境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丝瓜汤文学”迅速席卷各大社交平台。
随着热度逐渐攀升,丝瓜汤不再是一道简单的菜品,而是被网友当作新一代的吵架必备万金油,适用于家庭、职场、亲密关系等多种场景,上演了一出出魔法对轰:
以前吵架只会嘴笨泪失禁,事后才想起来复盘。
现在:(倒吸一口凉气)你那么生气干嘛呀?你这么凶是因为你肝火太旺了你知道吗?你去喝丝瓜汤降一降火气……
以烹饪丝瓜汤见长的外卖平台也没错过这波热度。饿了么小红书官方账号发布笔记称“晚上点个丝瓜汤外卖吧”,美团外卖则将#肝火旺盛喝点丝瓜汤吧送至站内趋势榜第一。
各大内容平台紧随其中,上线“丝瓜汤”相关热点策划。
比如小红书#丝瓜汤相关话题浏览量达到8593万,多以玩梗为主。另据新抖显示,近30天内,抖音话题#丝瓜汤的新增视频播放次数达到2.05亿次,其中也包含登上抖音热榜的相关内容。
有网友说,这是今年他最喜欢的梗,因为不恶俗也不烂。现在每次和别人产生冲突的时候,他就会模仿老奶奶倒吸一口凉气,然后以一种看似关心的态度开始“攻击”:“你这么凶干嘛?你肝火太旺了,喝碗丝瓜汤吧。”虽然攻击力为零,但有一种站在了道德制高点的爽感。
至此,丝瓜汤艺术已成,它已经不是一碗简单的丝瓜汤,而有了向丝瓜汤宇宙扩充的趋势。
那么丝瓜汤真的能降火吗?
在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中,食物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丝瓜属于凉性食材,具有清热凉血、解毒通便的作用。
对于因体内热邪引起的口干舌燥、小便短赤等上火症状,适量食用丝瓜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丝瓜中含有丰富的皂苷类物质和黏液蛋白,这些成分不仅具有抗炎作用,能辅助改善上火引发的咽喉肿痛等轻微炎症,还有助于调节体温中枢,减轻发热不适感。
不止是降火!丝瓜还有其他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消化与预防便秘、有益皮肤健康、辅助调控“三高”、辅助调节血糖、辅助调节血脂。就连丝瓜瓤也是很好用的刷锅神器。
怎么挑丝瓜?
挑选丝瓜时,应注意选择瓜形挺直、大小适中、表面无皱、皮色翠绿、不蔫不伤的。轻轻捏一捏,肉质越嫩、越有弹性、水分越多的越新鲜。避免购买发软、产生黑色条纹或皮色枯黄、瓜皮干皱的丝瓜。
哪些人不宜多喝丝瓜汤
丝瓜汤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宜。以下几类人群在食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脾胃虚寒者:丝瓜性质偏凉,脾胃虚寒的人群过量食用可能加重体内寒湿,容易导致或加剧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不适。
腹泻患者:丝瓜中富含的膳食纤维会促进肠道蠕动,对于已经出现腹泻症状的人来说,这可能加重腹泻情况。
过敏体质者:对丝瓜或其成分过敏的人群应避免食用。否则可能引发皮肤红疹、瘙痒、甚至口唇肿胀等过敏反应。
部分肾病患者:对于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已进入中晚期或需要严格限制钾摄入量的肾病患者,需要谨慎食用丝瓜。因为丝瓜含钾量相对较高,若肾脏排钾能力下降,过量食用可能增加高钾血症的风险,严重时可影响心脏功能。这类患者饮食需严格遵循医生或营养师指导。
煮丝瓜汤时记得加入几片生姜,这不仅能中和丝瓜的凉性,还能增添风味。健康饮食在于合理搭配,丝瓜汤虽好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适量食用,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养生功效。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