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家巨头抢疯了!腾讯云AI智能体炸裂登场,效率狂飙300%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7 22:57 1

摘要:当互联网行业还在讨论“AI能不能提升效率”时,1000多家头部企业已经用行动给出答案:今年暑期,同程旅行的AI旅行规划智能体DeepTrip用户活跃度暴涨300%,用户决策预订时间从天压缩到小时;WPS灵犀助手让办公族的文档处理效率提升40%;心理平台“测测”

当互联网行业还在讨论“AI能不能提升效率”时,1000多家头部企业已经用行动给出答案:今年暑期,同程旅行的AI旅行规划智能体DeepTrip用户活跃度暴涨300%,用户决策预订时间从天压缩到小时;WPS灵犀助手让办公族的文档处理效率提升40%;心理平台“测测”靠AI智能体实现日均30万次情绪陪伴……这些炸裂数据的背后,藏着同一个技术推手——腾讯云“云+AI”全栈产品。在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这套覆盖“基础设施+模型平台+场景组件”的能力体系正式亮剑,不仅揭开了AI从实验室走向业务战场的落地密码,更宣告互联网行业的竞争逻辑已彻底改写:谁能让AI真正“干活”,谁就能拿走下一个增长红利。

“AI不再是锦上添花的工具,而是重塑业务的核心引擎。”腾讯云副总裁许华彬的这句话,道破了当下互联网行业的最大变局。过去十年,AI更多停留在“效率优化”层面——比如智能推荐让内容分发更快,智能客服减少人工成本;但现在,AI正以“智能体”的形态深入业务骨髓,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执行”。

以同程旅行的DeepTrip为例,它不再是简单的“AI推荐景点”,而是能根据用户预算、时间、偏好生成完整行程,甚至直接完成机票、酒店预订。这种“推荐+执行”的闭环能力,让用户决策链路从天级压缩到小时级,暑期活跃度暴增300%。背后支撑的,正是腾讯云提供的全栈技术:从原型验证阶段的算力支持,到上线后的GPU推理服务,再到针对旅行场景的大模型微调——相当于为企业搭建了一条“AI应用流水线”,让技术想法能快速变成赚钱的产品。

为什么现在AI能从“工具”变成“引擎”?核心在于三个成熟:算力基建的成熟(腾讯云的GPU集群能支撑每秒千万亿次的计算)、大模型能力的成熟(混元大模型可处理图文音视频多模态任务)、场景组件的成熟(现成的智能体开发平台、RAG知识库工具)。这三者叠加,让企业不用再从零搭建AI系统,而是像搭积木一样组合能力——就像金山办公用腾讯云混元大模型直接接入WPS,快速推出灵犀助手,实现“文档生成-内容总结-知识问答”全链路智能。

“企业不是缺AI技术,而是缺把技术变成业务的能力。”腾讯云行业架构副总监邱浩的这句话,点出了AI落地的最大痛点。互联网企业的需求千差万别:内容平台需要多模态生成工具,电商平台需要精准推荐引擎,社交平台需要智能客服——如果每个企业都自己研发,成本高、周期长,还可能走弯路。

腾讯云的解法是“全栈能力体系”:基础设施层提供稳定的算力底座(GPU/CPU集群、弹性推理服务),模型平台层输出混元大模型、智能体开发平台3.0等核心工具,场景组件层则封装了图文生成、语音识别、视频剪辑等现成能力。这三层就像“AI应用的水电煤”,企业不用懂底层技术,直接调用即可。

比如WPS灵犀助手的“智能写作”功能,背后是腾讯云混元大模型的文本生成能力;“表格分析”功能调用的是多模态处理组件;甚至连“PPT自动美化”,都是基于腾讯云的图像理解技术。金山办公助理总裁田然透露,接入腾讯云API后,WPS AI的开发周期缩短了60%,“以前需要100人团队做半年,现在20人3个月就能上线”。

对中小企业来说,这种“零门槛”尤为关键。心言集团的“测测”平台做心理陪伴,需要处理海量用户的自然语言情绪表达,还得保证7×24小时服务稳定。腾讯云的高性能基础设施解决了两个核心问题:大模型训练速度提升50%,让AI能更快理解“丧文化”“内卷”等网络情绪;多端部署能力则确保手机、小程序、网页端都能流畅使用,用户咨询响应时间从3秒压到0.5秒。

空谈技术不如看结果。腾讯云服务的1000+互联网头部企业中,每个案例都是“AI引擎化”的生动注脚。我们拆解三个典型场景,看AI如何实实在在拉动增长。

场景一:旅游行业的“决策革命”
同程DeepTrip的成功,本质是“AI接管了用户决策的全流程”。传统旅游平台的痛点是“信息过载”:用户搜“三亚5日游”,会跳出上百条产品,对比攻略、比价可能花一整天。而DeepTrip通过腾讯云的大模型微调技术,训练出懂旅游规则的“智能规划师”——它知道“带老人不能选爬山景点”“亲子游要靠近游乐园”,甚至能根据实时机票价格调整行程。

更关键的是“执行能力”。腾讯云提供的API接口打通了同程的预订系统,AI规划师生成行程后,用户点击“预订”就能直接下单,不用跳转页面。这种“想-选-订”的闭环,让用户决策时间从天压缩到小时,暑期订单量同比增长200%。

场景二:办公软件的“智能基因”
WPS灵犀助手正在重新定义“办公”。以前写报告,你可能需要先找数据、列大纲、再润色;现在输入“写一份Q3电商行业报告,重点分析直播带货”,灵犀助手会自动调用腾讯云的图文处理能力,从公开数据中抓取直播GMV、用户画像,生成带图表的初稿,甚至帮你优化话术。

金山办公的数据显示,接入混元大模型后,WPS用户的文档创作效率提升40%,“多人协作”场景中,AI自动总结会议纪要的准确率达92%。这背后是腾讯云的“模型轻量化”技术——把大模型压缩到能在普通电脑运行,既保证效果,又不占内存。

场景三:消费决策的“精准匹配”
值得买科技的“海纳”MCP Server,解决了电商行业的“选择困难症”。用户想买“性价比高的投影仪”,传统平台会推荐销量高的,但“海纳”能分析用户真实需求:是租房用还是家用?预算多少?需不需要自动对焦?然后从海量商品中筛选出3个最优选项,附上“参数对比+用户真实评价摘要”。

这种“信息增强”能力,让值得买的用户转化率提升15%。腾讯云的容器化部署技术功不可没——每天处理上亿条商品数据时,系统依然稳定运行,模型迭代速度从周级压缩到日级,“昨天爆火的‘千元投影仪’,今天就能加入推荐库”。

1000+头部企业的选择,不是偶然,而是互联网行业“AI军备竞赛”的必然结果。现在的竞争逻辑已经变了:谁先用AI重构核心业务,谁就能占据生态位优势

比如内容平台,以前拼“推荐算法”,现在拼“AI生成+推荐”。腾讯云的图文生成能力能让自媒体“10分钟出一篇爆款文”,视频生成工具能把文字脚本直接变成带配音的短视频——内容生产效率提升10倍,意味着能抢占更多流量。

广告行业更激烈。明略科技用腾讯云的超图多模态大模型(HMLLM),能模拟不同人群对广告的反应:“00后看到‘潮酷’会点击,宝妈看到‘安全’会停留”。这种“精准洞察”让广告投放ROI提升30%,而中小广告公司如果没有类似技术,可能连竞标资格都没有。

甚至连看似“轻量”的社交平台,也在AI上内卷。某头部社交APP用腾讯云的语音处理能力,开发出“AI聊天助手”:用户输入“不知道怎么回女朋友消息”,AI会生成“撒娇版”“幽默版”“真诚版”三种回复,还能模仿用户的说话风格。上线3个月,用户日均聊天时长增加25%。

腾讯云的价值,正在于“降低AI军备竞赛的门槛”。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养几百人的AI团队,但通过腾讯云的全栈能力,中小企业也能用上和巨头同款的技术——这既是行业进步,也是新的竞争公平。

当1000家头部企业都在用AI重塑业务,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未来十年,互联网行业将进入“AI原生”时代——就像现在所有APP都需要“移动适配”,未来所有产品都需要“AI智能体适配”。

趋势一:智能体成为新的流量入口
现在用户打开APP找服务,未来可能直接和“AI助手”对话:“帮我订明天去上海的机票,顺便推荐个外滩附近的酒店”。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3.0的升级,正是为了让企业快速搭建这样的入口——它提供可视化界面,不懂代码的产品经理也能拖拽组件,生成专属智能体。

趋势二:多模态融合加速内容革命
腾讯云发布的混元3D 3.0模型,能“一键生成高精度3D模型和动画”。这意味着游戏公司做角色建模,不用再画几十张设计图;电商平台展示商品,能直接生成360度可旋转的3D模型。多模态(图文音视频3D)的融合,会让内容形态彻底改变。

趋势三:算力和模型成为核心基建
就像20年前企业必须“上云”,未来企业必须“用AI”。腾讯云的基础设施+模型平台,正在成为新的“水电煤”——稳定的算力保证AI不宕机,好用的模型平台让AI能快速迭代。某电商平台负责人直言:“现在我们的技术投入,70%花在AI上,其中一半给了腾讯云的算力和模型服务。”

从同程DeepTrip的300%增长,到WPS灵犀助手的效率革命,再到测测的情绪陪伴,腾讯云“云+AI”全栈产品的价值,不仅是技术领先,更是解决了“从技术到业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当1000+互联网头部企业用真金白银投票,当用户决策时间从天压缩到小时,当AI从“实验室概念”变成“赚钱工具”——我们终于可以说:AI驱动的互联网第二次革命,已经来了。

这场革命的关键词不是“炫酷技术”,而是“落地能力”。腾讯云用“基础设施+模型平台+场景组件”的全栈体系,为企业提供了“AI应用流水线”;用1000+案例证明,AI不是巨头的专属游戏,而是所有企业的增长机会。未来,能真正把AI用透的企业,才能在互联网的下半场笑到最后——而腾讯云,正是这场竞赛中最靠谱的“技术队友”。

来源:科技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