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最怕的三个人:一旦联手,预制菜领域将会有怎样的腥风血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7 19:21 1

摘要:在“罗与罗”的段子出来之后,网友可能觉得还不过瘾,有人又提出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推出罗与罗与罗的“罗立方”组合,即罗永浩、罗翔、罗振宇联手进军餐饮业。

这绝对是餐饮界最怕的三个人。他们要是联手,那真是绝了!这回就有好戏看了:业内必有一场“腥风血雨”!

最近,罗永浩和西贝贾国龙、华与华公司因预制菜之争吵得不可开交。

在“罗与罗”的段子出来之后,网友可能觉得还不过瘾,有人又提出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推出罗与罗与罗的“罗立方”组合,即罗永浩、罗翔、罗振宇联手进军餐饮业。

我们就来掰一掰这个事。

一、事件梗概。

罗永浩在线吐槽西贝"预制菜太贵太恶心",惹怒了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对方不仅公开否认,并表示要起诉罗永浩,还称其为"网络黑社会"。罗永浩则直接来了个"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他还在直播时拿出西贝食材包装,上面显示有添加剂,保质期居然是18个月。

这还没完,罗永浩连西贝背后的营销咨询公司华与华一起骂,说他家收6000万咨询费就教企业用话术糊弄消费者。最后华与华老板道歉,贾国龙也承认处理不当,但西贝客流呈现断崖式下降。

这场纠纷的核心在于:罗永浩认为预制菜应该明码标价,而西贝则坚称自己的做法不是预制菜,而它背后还有个收高额咨询费的华与华机构,力主西贝与罗永浩干架,结果被罗永浩吐槽"收了钱还教坏人"。

二、“罗立方”的威力。

罗永浩、罗翔、罗振宇这三人要是真的联手搞餐饮,那简直就是业界"梦之队"了!这三人的长处刚好就戳中了餐饮行业的三个痛点:公关危机、法律风险、内容策划。

罗永浩是什么人?直播带货一哥,粉丝无数,口才了得。当初锤子科技虽然没做好,但那句"我错了"哭着说出口,愣是赢得了满堂彩。现在做直播,一场下来卖几个亿不是梦。他的‘真还传’的口碑,也能更快平息像涨价风波这样的信任危机。

罗翔就更不用说了,"罗老师"三个字一出口,满教室的学生瞬间安静。法律专业,理论过硬,那档《刑法思维》节目火得不得了。法律专业人士在餐饮业就意味着合同条款、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统统逃不过他的法眼。有这样的专家把关,就不会陷入添加剂标准的舆论漩涡。

罗振宇呢,“得到"APP的创始人,知识付费的鼻祖。关键是他会的不光是卖货,不光是讲段子,人家是懂得如何把一个想法包装成有价值的产品。比如一杯白开水,你让他一包装,都能卖成"知识饮品”,其内容策划能力,比那种口号洗脑广告更加高端和自然。

三、对餐饮业的冲击。

这三个人要是真的联手,不要说在别的行业,就说搞餐饮,已经属于"降维打击"!

创业人(罗永浩)直面用户沟通,负责公关营销。创业者的用户思维能建立快速反馈机制,比如像他直播回应质疑那样,直接解释涨价原因。罗永浩的社交媒体影响力不是吹的,一篇微博能上热搜,一顿直播能卖断货。有这样的营销大师,根本不用愁客流。

法律人(罗翔)负责合规底线。餐饮业最怕什么?肯定是食品安全官司!法律专业介入会推动更透明的配料标注和工艺标准,比如要求预制菜明确区分"厨房现制"和"工厂预加工"。让一个天天宣传正义和呼唤人文关怀的法律专业人士把关,从原料采购到制作流程,再到售后服务,全流程合规操作,必然会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策划人(罗振宇)负责产品设计,市场规划,构建品牌叙事,内容专业主义可以催生"知识型营销",用科普视频替代口号式洗脑广告,这些都是他的专长,他特别懂得如何打造"有知识含量"的产品。一道菜,不仅要好吃,还要让人觉得有故事、有文化、有教育意义。

你看,这样的组合,恐怕是整个餐饮业的规则都得改写了吧?

因为它反映了公众对"专业力量终结行业乱象"的期待。法律专业度、内容真诚度、公关透明度,如果都能结合起来,真的可以重建消费品行业的公信力体系。

今天的预制菜争议,比如西贝被质疑‘用添加剂降低成本’,华与华广告被批‘洗脑’,恰恰就是这三个环节的缺失或失范。如果这种专业分工真的实现,可能就会倒逼行业从‘流量驱动’转向‘信任驱动’。这种改变,就会让行业从"赚信息差的钱"转向"赚信任的钱"。

餐饮行业现在最大的隐忧,就是消费者对工业化食品的信任危机。预制菜本质上就是食品工业化的产物,用户对"添加剂"和"营养流失"的担忧,实际就是对工业化食品的不信任。

四、阻碍与难度。

不过说归说,要做到谈何容易?

首先,这三罗的个人品牌都太强了,整合难度很大。他们各自的主业都不在餐饮。罗永浩忙着直播带货还债,罗翔忙着录节目宣传正义呼唤人性,罗振宇则忙于制造焦虑等着知识付费,谁还有时间天天泡在后厨琢磨这民以食为天的事啊?

其次,餐饮业的水深着呢。从采购到制作,从装修到服务,每个环节都有讲究。三个外行人突然闯进来,水土不服那是大概率的事。

再者,品牌建设需要时间。就算你有流量、有知识、有法律背景,想让消费者买账,还得靠口碑和品质,这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

资本方本就追求短期流量变现,因此更愿意继续赚信息不对称的钱,而消费者也习惯了被动接受,想要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可能会遭遇惯性抵制,真的太难了。最大的阻力则来自既得利益者,因为透明化了会让他们的毛利率明显下降,那谁会愿意放弃这块肥肉呢?

现实中的跨界合作往往没那么简单,但是,三罗联盟这个脑洞大开的提议,至少给出了一个有趣的思考方向,那就是:当法律、产品和商业的"专业护城河"都筑起来了,或许真能减少"割韭菜"式的乱象。说到底,餐饮行业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营销套路,而是更真诚的沟通和更透明的经营。

五、新气象与积极意义。

那么,如果三罗组合真能克服困难,联手投身新领域呢?这对餐饮业的改变绝对是颠覆性的。

因为它会重构行业竞争的逻辑。企业不再拼营销预算或渠道垄断,而是比谁的法律合规更透明、内容沟通更真诚、用户参与更深入。从长期来看,甚至可能会催生"信任认证"这类新商业模式,就像有机认证一样。

对消费者来而言,意味着更透明的价格、更安全的食物、更丰富的体验。"预制菜"的争议将会大大降低,因为三罗组合的做法一定会把每个环节都摊在阳光下。

而对整个行业而言,意味着营销方式的创新、合规标准的健全、产品设计的升级。餐饮业不再是简单的"吃",而是把逼格上升到"体验"“、"知识"、文化”这样的综合载体。

所以我说,真要是那样,那就有好戏看了!

目前,虽然三罗组合在短期内应该不会进军餐饮业,但他们的思维方式、专业背景和影响力,是给餐饮业带来了思考的: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只有诚信经营、专业合规、创新产品,才能得到大众的青睐。

最后,如果三罗组合真的进军餐饮界,你觉得会是什么风格呢?和你想象中相比如何?

来源:解闷小助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