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但更好:迪特·拉姆斯作品中国首展”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幕,展期至10月8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7 23:29 1

摘要:9月14日,由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联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德国拉姆斯基金会、北京国际设计周共同主办的“少,但更好:迪特·拉姆斯作品中国首展”在中央美术学院七号楼四层展厅开幕。这是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点项目之一,是迪特·拉姆斯(Ditter Rams)这位跨时

少,但更好:迪特·拉姆斯中国首展

联合主办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德国拉姆斯基金会

北京国际设计周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展览支持

歌德学院(中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德国GESTALTEN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策展人

克劳斯·克莱姆普、崔峤

学术主持

王子源

项目团队

崔峤、牛文怡、郭含秋、赵一、罗佳雯、刘一新、刘红岩

CAFA项目团队

王子源、李卫、郑涛、王选政、廖柳钧、段庚鑫、王继瑾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14日—10月8日

展览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四层展厅

9月14日,由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联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德国拉姆斯基金会、北京国际设计周共同主办的“少,但更好:迪特·拉姆斯作品中国首展”在中央美术学院七号楼四层展厅开幕。这是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点项目之一,是迪特·拉姆斯(Ditter Rams)这位跨时代的德国工业设计大师在中国的首次大型展览,也是亚洲巡展的首站。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德国拉姆斯基金会代表安贤珠(Hehn-Chu Ahn),北京国际设计周董事长王昱东,歌德学院(中国)院长欧彬(Robin Mallick),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等参加活动并致辞,德国拉姆斯基金会执行总监克劳斯·克莱姆普(Klaus Klemp)通过视频进行致辞。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子源主持活动。

“少,但更好:迪特·拉姆斯中国首展”系统呈现了德国工业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半个多世纪的设计思想与创作脉络,以其为博朗(Braun)与Vitsœ设计的代表作品:收音机、音响、家具与家电等经典之作为主,结合多件珍贵设计作品、手稿、照片与影像资料,通过简洁、理性又极富人文关怀的形式构成一个跨越半个世纪的设计语境。展厅的布置克制而明晰,与作品的气质互为映照,也为观众留下了沉浸与思考的空间。

本次中国首展增添了两项全新内容:一是“Ingeborg Rams摄影作品”单元,展出迪特·拉姆斯的伴侣与重要合作伙伴Ingeborg Rams的摄影作品,她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为博朗和Vitsœ拍摄了大量产品与空间影像,是迪特·拉姆斯设计理念的重要见证者;二是“博朗钟表与计算器”单元,首次展出从折叠闹钟、数字台钟到模拟/数字腕表的设计演进,为新一代设计师提供系统性的设计参考,观众可以深切体会迪特·拉姆斯与其长期合作伙伴、工业设计师Dietrich Lubs如何设计“时间”。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家简介

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德国著名工业设计师,1932年5月20日出生于威斯巴登,被誉为“德国工业设计之父”。他自1955年起为博朗(Braun)公司设计产品,1961年晋升为首席设计师,并领导该部门长达34年。 ‌

拉姆斯提出“少,但更好”(Less, but better)的设计理念,主张通过简化设计减少资源浪费,强调功能、形式与责任的平衡。他认为好的设计应具备创新力、实用性、美观性,且经久耐用、注重细节并环保。

来源:文化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