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吉林省东部,山水环抱的蛟河市正经历着一场由理论宣讲驱动的文明实践变革。近年来,蛟河市积极探索“理论+文明实践”,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服务百姓生活的强大动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吉林省东部,山水环抱的蛟河市正经历着一场由理论宣讲驱动的文明实践变革。近年来,蛟河市积极探索“理论+文明实践”,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服务百姓生活的强大动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深耕品牌,夯实理论宣讲根基
蛟河市全力打造“理润蛟河”理论宣讲品牌,依托遍布城乡的30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搭建起理论传播的坚实网络。这些阵地不仅是固定的宣讲场所,更是联系群众、倾听民声的前沿窗口。从城市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到乡村的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理论宣讲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为壮大宣讲队伍,蛟河市精心培育了300余名基层理论宣讲员。他们中有党校专家、基层干部,也有乡土人才、普通志愿者。这些宣讲员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结合蛟河本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将“大道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同时,蛟河市还定期组织宣讲员培训、交流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宣讲能力和水平,为理论宣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新形式,让理论宣讲“活”起来
蛟河市打破传统理论宣讲的单一模式,采用“理论+文明实践+文艺”的创新形式,让理论宣讲变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在实践中,情景剧、小品、快板等文艺形式被巧妙融入理论宣讲。今年6月30日,我省庆“七一”群众性文明实践主场活动暨文明实践理论宣讲优秀作品展示活动在蛟河市举行。活动中,情景剧《木耳之乡富起来》生动展现了黄松甸镇依靠特色木耳产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故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让群众在欣赏文艺表演的同时,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意义。
此外,音乐党课、红色故事分享会等特色活动也深受群众喜爱。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堂特殊的音乐党课《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通过激昂的音乐和生动的讲解,带领听众重温革命岁月,感悟长征精神,引发了强烈共鸣。这些创新形式让理论宣讲摆脱了枯燥的说教,使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
理论实践融合,结出文明硕果
理论宣讲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蛟河市将理论宣讲与文明实践紧密结合,以理论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产业发展方面,通过宣讲乡村振兴、产业扶持等政策,激发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如今,蛟河市的农特产品深加工、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民生改善上,理论宣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宣讲民生政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水谷公园的文明实践活动中,医疗志愿服务队为3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诊疗,就业咨询台前工作人员耐心解答问题,将文明实践活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服务。同时,蛟河市还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通过理论宣讲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观念,参与文明实践,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未来,蛟河市将持续深化“理论+文明实践”工作模式,不断创新宣讲形式和内容,推动理论宣讲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让文明之花在蛟河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
来源:吉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