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放初,现清泰桥村一带为问寰乡第五村,1949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八十师挺进到这里,指挥部就驻扎在河西自然村大户王锡庆家的大院内。为欢庆解放,解放军文工团在大厅里为父老乡亲演出节目。大厅墙上挂着毛泽东、朱德的画像。这支解放军部队休整半个月后,奔
清泰桥文化礼堂发展史
■王海龙
解放初,现清泰桥村一带为问寰乡第五村,1949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八十师挺进到这里,指挥部就驻扎在河西自然村大户王锡庆家的大院内。为欢庆解放,解放军文工团在大厅里为父老乡亲演出节目。大厅墙上挂着毛泽东、朱德的画像。这支解放军部队休整半个月后,奔赴新的战场。
1950年6月,王店区庄清乡人民政府成立,王家大院成为乡公所驻地。土改运动后,庄清乡人民政府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全乡人民代表大会。后来全乡的会议、文娱活动和各种培训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据我所知,这是王店镇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礼堂。
文艺演出
1958年,建设人民公社成立,所在地在常睦桥。王家大院成了黎明大队小学校。这年冬天,大队干部带领群众在河西村东边的开阔地上建起一幢大草房作为文化礼堂。第二年,在这大草房礼堂里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文娱晚会,每个生产小队都上台表演节目。当时没有电灯,礼堂中央悬挂着一盏白炽汽油灯,这雪亮的灯光不亚于现在的太阳灯。
2006年,王店镇业余文工团 在清泰桥村举办迎春演出(梅晓民摄)
1961年夏天,一个特强台风把大草房礼堂掀倒。后经建设人民公社政府批准,把陈家村被没收的地主家的房屋拆了,用船搬运过来,建造起一个真正的文化礼堂。文化礼堂的大门朝东,上方镶嵌着一个红色大五角星。1963年,乡村通上了电。这年的国庆之夜,请来了桐乡县说唱团来“说大书”,礼堂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台上坐着位穿长衫的说书人叫徐金毛。桌子前面挡着块镶有龙凤图案的酱红色绒布。只见他举起醒木“啪”的一声响,顿时,全场一片安静。他手拿三块竹板“的笃、的笃”一敲,便绘声绘色地说起了《智取威虎山》,礼堂内不时响起阵阵的掌声和欢笑声。
裏粽子比赛
1973年,文化礼堂搬迁到清泰桥的桥南。大门朝北,上方竖立着工农兵的塑像。竣工的这一天,请来公社放映队放映革命现代样板戏《红灯记》。年底,全公社各大队的宣传队在这里举行汇报演出。
1974年冬,为集中治疗吸血虫病,病人在这里睡地铺;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干部群众在此聆听北京召开的追悼大会广播;10月,庆祝粉碎“四人帮””大会在此召开;1982年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会在此召开;1983年春,农户养蚕技术培训班在此举办。1988年,文化礼堂改成五金加工厂厂房,1996年,因修筑公路碍事,文化礼堂被拆除。
植保技术培训
2019年,清泰桥村委会将旁边的一家厂房改建成文化礼堂。建筑面积有300多平方米,包含文化礼堂、“春泥”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在这文化礼堂里,王店镇文化站组织文化下乡达六次,还举办过“村晚”。
2024年,清泰桥小区内新文化礼堂建成。气势恢宏,上下两层。下层开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茶室、老年活动室、室内体育活动室等,上层是多功能大厅,舞台上的音响照明、大视屏等设备一应俱全,台下设有六百个座位,可举办文艺演出,也可举办村民宴会,成为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的幸福家园。
新建的文化礼堂
来源:嘉兴往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