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成本砍90%!能力还比别人强,中国AI模型还让不让对手活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8 09:17 1

摘要:战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人工智能不再需要人类一步步教它怎么思考,而是自己学会推理,甚至登上《自然》封面?

战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人工智能不再需要人类一步步教它怎么思考,而是自己学会推理,甚至登上《自然》封面?

▲ 图片来自科技日报

DeepSeek-AI那帮狠人,梁文锋带队,直接扔掉了传统AI训练中的人类“保姆式教学”,改用纯强化学习让模型自己闯关升级。

结果呢?模型不仅没跑偏,反而在数学、编程甚至研究生级别的理工科问题上,把一堆国际顶级模型按在地上摩擦。

你没看错,这次我们连人工标注都省了,完全让AI自己琢磨怎么解题

就问一句:还有谁?

传统AI训练得像教小朋友写作业,得一题一题教,一步一盯梢。

DeepSeek-R1偏偏不走寻常路,直接让模型自己做题,做对了给颗“糖”,做错了就调整策略。

这套纯强化学习方法,不仅省了90%的人类干预成本,还让模型推理能力直接拉满

别人还在纠结数据标注够不够准,咱们已经让AI自己学会反思和验证了。就这思路,还不够顶?

再看看数据。

DeepSeek-R1在AIME2024数学测试里干到了79.8%的准确率,比OpenAI o1还高0.6个百分点;更别说MATH-500测试中97.3%的得分,直接碾压o1的96.4%。

编程方面,Codeforces平台超过96.3%的人类程序员——这已经不是“像人类”了,这是要卷死人类啊。

成本?更是吊打国际同行。

整个训练只用了270万个GPU小时,成本不到600万美元

对比Llama3-405B的3080万小时,GPT-4的数亿美元烧钱模式,咱们这效率简直像是开了挂。

别说人家钞能力多强,咱们用更少的钱,训出了更猛的模型,这不叫先进叫什么?

安全性也没落下。大多数安全基准上,DeepSeek-R1超过Claude-3.7-Sonnet和GPT-4o,还加了双重风险控制——关键词匹配+DeepSeek-V3内置审查。

既放得开,又管得住,这才是负责任的技术进步。

开源方面更是毫不吝啬。

MIT许可证放开商用,API价格只有OpenAI o1的5%-10%,百万tokens收费2.19美元。

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全线接入,三大运营商提供算力支持——这生态布局,明摆着是要让全球开发者一起狂欢。

从技术到成本,从性能到安全,从开源到生态,中国AI这次不仅没掉队,还直接领跑。

别人还在纠结怎么标注数据更精细,我们已经让AI自己学会思考了。

这差距,可不是一两个百分点的问题,而是代际的超越。

但有些人啊,就是见不得好。

一边用着开源模型省下的研发成本,一边嘀咕“又是换皮炒作吧”;一边享受着技术普惠带来的便利,一边怀疑“数据是不是造假”。

这类人永远活在自我否定的循环里,却从不抬头看看谁在实干

中国的科研突破从来不是偶然。

没有长期稳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没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哪来从零到一的原始创新

某些人总爱吹捧海外团队“自由探索”,却忽视了我们集中资源、协同攻关的体制优势。

从算法设计到训练部署,从安全规范到产业落地,每一步都需要系统级的支撑

而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昼夜迭代、反复验证的结果。

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总有人对国产技术如此苛刻?

DeepSeek-R1的论文数据全部公开、代码全部开源、基准测试全部可复现,这在国际顶刊评审中早已获得认可。

某些人却宁愿相信虚无的“阴谋论”,也不愿正视中国科研者的诚实与坚韧

其实,这类声音从未消失——

从前是质疑高铁里程造假,后来是贬斥航天工程含金量,如今又轮到人工智能。

他们本质上不是怀疑技术,而是不相信这片土地能孕育出超越西方的创新

可事实一次次证明:埋头苦干的人,终将用成果回击所有偏见。

如今,中国AI已走出自己的路:

不依赖人工标注的廉价劳动力,不盲目追随海外技术范式,而是用原创方法重塑行业标准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自豪吗?

诸位读者,你们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信念,让中国科研者能在嘲讽与质疑中稳步前行?

而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态,让有些人永远选择看不见、听不懂、不相信?

关注我,陪你一起笑看中国崛起!

来源:大深红

相关推荐